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33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涉及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位于内侧的电子仓和设置于外侧的光学仓,光学仓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分化板以及目镜,电子仓内设置有航插、电路板以及电池,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按钮、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按钮、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数据接口、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插口以及用于与航插连接的芯片调试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各模块相互独立,布局紧凑,可靠性高,可以将望远镜探测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然后与控制台进行通讯,智能效果好,受外界环境干扰小,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
本技术涉及探测
,尤其是,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
技术介绍
不论是民用或是军用,望远镜都是一种重要的观测器械,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望远镜需要满足器材质量好、精度高、工艺先进、坚固耐用,能经得起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因此智能望远镜在光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电子件的合理安装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通讯功能的探测智能望远镜结构复杂,电子件较多,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3241611U公开了一种智能天文望远镜,包括机械本体部分、中央处理器、图像采集处理模块、存储及扩展模块、触控显示模块、语音识别及自动寻星系统,所述天文望远镜还包括通讯控制模块,通讯控制模块包括均与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的各种无线通讯模块。由于包括触控显示模块和语音识别及自动寻星系统,操作方便,人机交互更加人性化;所述智能天文望镜具有无线通讯控制功能和USB有线通讯功能,使其与其它智能设备的连接更快捷方便,此外,该智能天文望镜还具有GPS定位功能,可更加方便知晓产品的拍摄方位和地点,功能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上述望远镜很难携带、操作繁杂、质量较重、电磁兼容性差等缺点。所以,设计一种合理有效的具有通讯功能的智能探测望远镜,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各模块相互独立,布局紧凑,可靠性高,可以将望远镜探测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然后与控制台进行通讯,智能效果好,受外界环境干扰小,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智能探测望远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位于内侧的电子仓和设置于外侧的光学仓,所述光学仓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分化板以及目镜,所述电子仓内设置有航插、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按钮、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按钮、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数据接口、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电插口以及用于与所述航插连接的芯片调试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三脚架接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子仓上端设置有GPS天线盒。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望远镜的偏转角和俯仰角的九轴板以及与所述数据接口电连接的通讯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电路板与壳体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控制按钮包括转向控制按钮、目标机型信息获取控制按钮、目标数量信息获取控制按钮、自身位置标定控制按钮、重置控制按钮、以及目标距离信息获取控制按钮,且所述控制按钮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防水扬声器和指示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体外侧包覆有护皮和用于安装导电橡胶条的安装槽,所述护皮上设置有手指纹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物镜外侧设置有物镜筒,所述物镜和物镜筒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目镜外侧设置有目镜筒,所述目镜和目镜筒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所述目镜筒外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目镜与分化板距离的目镜调焦手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数据接口、充电插口以及芯片调试口与所述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所述电子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数据接口、充电插口以及芯片调试口连接至电路板的走线槽。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各模块相互独立,布局紧凑,可靠性高,可以将望远镜探测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然后与控制台进行通讯,智能效果好,受外界环境干扰小,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整体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整体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整体仰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光学仓与电子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的光学仓内部件设置示意图;其中:1、壳体;101、三脚架接口;11、开关按钮;12、控制按钮;13、数据接口;14、充电插口;15、芯片调试口;16、防水扬声器;17、指示灯;18、护皮;19、安装槽;2、光学仓;21、物镜;211、物镜筒;22、第一棱镜;23、第二棱镜;24、分化板;25、目镜;251、目镜筒;3、电子仓;31、航插;32、电路板;33、电池;34、GPS天线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结构的相对布置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一:如图1至7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位于内侧的电子仓3和设置于外侧的光学仓2,所述光学仓2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21、第一棱镜22、第二棱镜23、分化板24以及目镜25,所述电子仓3内设置有航插31、电路板32以及电池3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开关按钮11、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控制按钮12、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数据接口13、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充电插口14以及用于与所述航插31连接的芯片调试口15。在本技术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中,望远镜分为整体支撑结构的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两个独立的单元,分别是电子单元即电子仓3和光学单元即光学仓2。光学仓2设置于电子仓3外侧,两者相互独立,那么在保证光学部件充氮气后与安装电气部件不受影响。先是光学仓2,所述光学仓2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21、第一棱镜22、第二棱镜23、分化板24以及目镜25,如图7所示,采用独特的瞳距自适应技术,智能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8倍,物镜口径尺寸为50mm通过目镜的多片组合,通过目镜的多片组合,使望远镜的出瞳直径达到φ16-φ18,瞳距调节范围达到58mm-72mm。然后是电子仓3,所述电子仓3内设置有航插31、电路板32以及电池33,所述电路板3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望远镜的偏转角和俯仰角的九轴板以及与所述数据接口电连接的通讯板,电子仓3获取光学仓2的光学信号以及获得望远镜本体探测目标时的偏转角和俯仰角,然后通过通讯板实现望远镜与控制台的通讯功能。最后是壳体1本身结构,所述壳体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位于内侧的电子仓(3)和设置于外侧的光学仓(2),所述光学仓(2)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21)、第一棱镜(22)、第二棱镜(23)、分化板(24)以及目镜(25),所述电子仓(3)内设置有航插(31)、电路板(32)以及电池(3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开关按钮(11)、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控制按钮(12)、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数据接口(13)、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充电插口(14)以及用于与所述航插(31)连接的芯片调试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位于内侧的电子仓(3)和设置于外侧的光学仓(2),所述光学仓(2)内设置有用于光线依次通过的物镜(21)、第一棱镜(22)、第二棱镜(23)、分化板(24)以及目镜(25),所述电子仓(3)内设置有航插(31)、电路板(32)以及电池(3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开关按钮(11)、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控制按钮(12)、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的数据接口(13)、与所述电池(33)电连接的充电插口(14)以及用于与所述航插(31)连接的芯片调试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三脚架接口(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仓(3)上端设置有GPS天线盒(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望远镜的偏转角和俯仰角的九轴板以及与所述数据接口(13)电连接的通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探测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2)与壳体(1)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砺杨龙胡成勇王福来张涛杨芳向洋仇高峰陈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泰豪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