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26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包括有测试头,测试头的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有拼接式的中空下压杆,测试头与中空下压杆以及中空下压杆与中空下压杆之间经螺纹连接;测试头内的管壁上沿径向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与测试头的外部导通,导向套内设有切土杯,切土杯靠近测试头外侧的一端开口,靠近测试头内侧的一端封闭;测试头内的轴向上设有内套管,内套管与切土杯内部经软管导通;所述中空下压杆内的轴向上设有导水管,测试头与中空下压杆以及中空下压杆与中空下压杆完成连接时,导水管与导水管之间以及导水管与内套管之间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原位渗透率测试装置,具有测量结果准确,误差小的特点;此外,还具有设计合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体渗透率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土体渗透率测试主要是测试岩土在一定压力下岩土体的渗透率。现目前并没有针对土体渗透率的原位测试装置,多是采集岩土样后进行实验室测试,但是,岩土样品采集后,样品结构容易发生变化,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本技术属于一种原位渗透率测试装置,具有测量结果准确,误差小的特点;此外,还具有设计合理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包括有测试头,测试头为中空管,测试头的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有拼接式的中空下压杆,中空下压杆由结构相同的前段中空下压杆、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组成,测试头、前段中空下压杆、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之间顺序经螺纹连接;测试头内的管壁上沿径向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与测试头的外部导通,导向套内设有切土杯,切土杯靠近测试头外侧的一端开口,靠近测试头内侧的一端封闭;测试头内的轴向上设有内套管,内套管与切土杯内部经软管导通;所述中空下压杆内的轴向上设有导水管,测试头、前段中空下压杆、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完成连接时,导水管与内套管之间导通。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内套管和导水管远离切土杯的一端设有连接母头,导水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公头。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连接母头和连接公头呈喇叭状。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连接母头的内侧和连接公头的外侧设有橡胶层。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内套管与软管的连接处设有水阀,水阀与切土杯之间设有联动杆。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联动杆上设有滑槽,切土杯上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杆。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测试头内与切土杯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柱。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内套管和导水管均经支架固定。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测试头、前段中空下压杆、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相互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前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所述切土杯靠近测试头内部一端的外侧设有限位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测试头,并在测试头内设置切土杯,通过压力将切土杯推入土壤内,再通过内套管和导水管对切土杯内进行充水,实现渗透率的原位测量,减小了测量误差;另外,本技术通过中空下压杆下压,与传统的岩土原位测试探头相结合,在结合过程中,通过在中空下压杆内设置导水管,导水管与内套管导通后,实现了切土杯内外独立加压,互不影响,设计合理;另外,导水管与内套管通过连接公头和母头进行连接,保证各自的密封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精确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s区域的局部示意图;附图3为开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测试头,2-前段中空下压杆,3-导向套,4-切土杯,5-内套管,6-软管,7-导水管,8-连接母头,9-连接公头,10-水阀,11-联动杆,12-滑槽,13-滑杆,14-推板,15-支架,16-密封胶圈,17-限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如附图1-3所示,包括有测试头1,测试头1为中空管,测试头1的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有拼接式的中空下压杆,中空下压杆由结构相同的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组成,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之间顺序经螺纹连接;测试头1内的管壁上沿径向设有导向套3,导向套3与测试头1的外部导通,导向套3内设有切土杯4,切土杯4靠近测试头1外侧的一端开口,靠近测试头1内侧的一端封闭;测试头1内的轴向上设有内套管5,内套管5与切土杯4内部经软管6导通;所述中空下压杆内的轴向上设有导水管7,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完成连接时,导水管7与内套管5之间导通。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测试头1与中空下压杆2连接,使内套管5与导水管7连通,然后用打桩机将中空下压杆2打入测试区域,当深度不够时,在中空下压杆2的继续拼接后下压,直至达到测试深度;然后将最上端的中空下压杆2的端部的导水管7与中空下压杆2之间的间隙封闭,连接切土高压水泵,同时,将导水管7单独连接测试高压水泵;当需要测试时,切土高压水泵首先工作,在导水管7与中空下压杆2之间环空空间加入高压,将切土杯4沿导向套3向外推出,切入侧面的岩土中,同时切土杯带动水阀10打开;然后启动测试高压水泵,向导水管7内注水,经内套管5和软管6向切土杯4内注入高压水(测试水压应低于切土高压水压力),通过测试高压水泵上的水压和流速测试装置获得水在测试土壤中的渗透情况,从而实现渗透率的原位测量;当测试结束后,切土高压水泵反向工作,对导水管7与中空下压杆2之间进行抽空,使切土杯4缩回导向套3内,同时带动水阀10关闭;此时测试高压水泵处的流量变为零,即可判断切土杯已完全缩回导向套3,可以将该装置抽出土体。所述内套管5和导水管7远离切土杯4的一端设有连接母头8,导水管7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公头9,连接时,连接公头9插入连接母头8中,完成对接。所述连接母头8和连接公头9呈喇叭状,便于对位。所述连接母头8的内侧和连接公头9的外侧设有橡胶层,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内套管5与软管6的连接处设有水阀10,水阀10与切土杯4之间设有联动杆11,当需要收回装置时,先对导水管7与中空下压杆2之间进行抽空,当切土杯4缩回测试头1中后,联动杆11拨动水阀10关闭,测试高压水泵此时的水流速为0,以此来判断切土杯4是否缩回,当切土杯4伸出时,水阀10打开,可以正常工作,水阀10的结构如附图3,包括圆柱状的芯柱,芯柱上设有弯曲的通孔,芯柱外部的套子上设有两个开口,分别与内套管5和导水管7导通,当联动杆11转动时,拨动芯柱转动,从而使弯曲的通孔将两个开口导通或者阻断,实现水流的开断。所述联动杆11上设有滑槽12,切土杯4上设有与滑槽12滑动连接的滑杆13,切土杯4滑动时,是朝一个方向固定移动,而内套管5的位置固定,因此,切土杯4移动过程中,滑杆13在滑槽12内滑动,在实现拨动联动杆11的基础上,还不影响切土杯4的滑动。所述测试头1内与切土杯4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柱14,当切土杯4向内缩回时,限位柱14避免切土杯4完全缩回测试头1中,使切土杯4的前端始终在导向套3内。所述内套管5和导水管7均经支架15固定,支架15为杆状,既能固定内套管5和导水管7,又不影响间隙内的高压水的流动。所述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相互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16,提高连接密封性。所述切土杯4靠近测试头1内部一端的外侧设有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测试头(1),测试头(1)为中空管,测试头(1)的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有拼接式的中空下压杆,中空下压杆由结构相同的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组成,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之间顺序经螺纹连接;测试头(1)内的管壁上沿径向设有导向套(3),导向套(3)与测试头(1)的外部导通,导向套(3)内设有切土杯(4),切土杯(4)靠近测试头(1)外侧的一端开口,靠近测试头(1)内侧的一端封闭;测试头(1)内的轴向上设有内套管(5),内套管(5)与切土杯(4)内部经软管(6)导通;所述中空下压杆内的轴向上设有导水管(7),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完成连接时,导水管(7)与内套管(5)之间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测试头(1),测试头(1)为中空管,测试头(1)的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有拼接式的中空下压杆,中空下压杆由结构相同的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组成,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之间顺序经螺纹连接;测试头(1)内的管壁上沿径向设有导向套(3),导向套(3)与测试头(1)的外部导通,导向套(3)内设有切土杯(4),切土杯(4)靠近测试头(1)外侧的一端开口,靠近测试头(1)内侧的一端封闭;测试头(1)内的轴向上设有内套管(5),内套管(5)与切土杯(4)内部经软管(6)导通;所述中空下压杆内的轴向上设有导水管(7),测试头(1)、前段中空下压杆(2)、中段中空下压杆和尾段中空下压杆完成连接时,导水管(7)与内套管(5)之间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5)和导水管(7)远离切土杯(4)的一端设有连接母头(8),导水管(7)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公头(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测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头(8)和连接公头(9)呈喇叭状。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