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采集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24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质检测取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质采集勺,包括采集勺勺体,所述采集勺勺体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所述采集勺勺体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上开设有回流口,所述采集勺勺体上与所述回流口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在采集勺勺体上加设过滤底座和过滤盖,且过滤底座与过滤盖均与采集勺勺体可拆卸连接,在采集勺勺体插入河水时,底端的过滤底座会对水面上的水草和水藻进行过滤,在水流进入采集勺勺体内部时,过滤盖对流入采集勺勺体内部的水质进行过滤,从而使流通至采集通孔的水质较为清澈,便于后续采集检测,使用本装置对河水进行采集检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采集效率高,检测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采集勺
本技术属于水质检测取样
,具体涉及一种水质采集勺。
技术介绍
废水,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废水收集用采样勺,满足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水质采样,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水利和水务及科研院所,对工业污水排放口、江、河、湖和海等水样的采集的仪器。目前的废水检测用取样采集勺结构较为单一,在对河流胡泊里的水质进行采集取样时,因河流胡泊大多为死水,流动性小,河流胡泊表面会积附大量的水草和水藻,在进行采集取样时,取样采集勺在插入河流胡泊内进行水质取样时,容易有水流表面的水草和水藻一起被取样勺勾起,影响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和水质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水质采集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质采集勺,具有结果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样效率高,水质采集效果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质采集勺,包括采集勺勺体,所述采集勺勺体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所述采集勺勺体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上开设有回流口,所述采集勺勺体上与所述回流口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所述勺柄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勺柄的输出端具有采集通孔。优选的,所述过滤底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连接螺孔的直径与所述采集勺勺体的底端直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过滤底座的直径大于所述采集勺勺体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勺柄的顶端为“L”型结构,所述勺柄的顶端外侧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为橡胶材质,所述防滑套上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凸起。优选的,所述过滤底座与所述过滤盖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槽孔。优选的,所述过滤底座与所述过滤盖均与所述采集勺勺体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勺柄上设有单位为米的刻度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采集勺勺体上加设过滤底座和过滤盖,且过滤底座与过滤盖均与采集勺勺体可拆卸连接,在采集勺勺体插入河水时,底端的过滤底座会对水面上的水草和水藻进行过滤,在水流进入采集勺勺体内部时,过滤盖对流入采集勺勺体内部的水质进行过滤,从而使流通至采集通孔的水质较为清澈,便于后续采集检测,使用本装置对河水进行采集检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采集效率高,检测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集勺勺体;101、回流口;2、过滤底座;201、连接螺孔;3、过滤盖;4、勺柄;401、采集通孔;41、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质采集勺,包括采集勺勺体1,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2,采集勺勺体1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3,过滤盖3上开设有回流口101,采集勺勺体1上与回流口101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4,勺柄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勺柄4的输出端具有采集通孔401。本实施方案中: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2,采集勺勺体1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3,过滤盖3上开设有回流口101,采集勺勺体1上与回流口101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4,勺柄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勺柄4的输出端具有采集通孔401;使用时,握住勺柄4握持端的防滑套41,然后将采集勺勺体1从河流待采集区域向下垂直向下插入河流水下深处,河水从过滤盖3进入采集勺勺体1内,勺柄4为中空结构,河水在采集勺勺体1到达一定深度后,会从勺柄4的采集通孔401流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外部工具对流出的水进行采集,根据勺柄4上的刻度条,可以得出插入的深度,从而可以根据检测需要,对同一区域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检测,本技术通过在采集勺勺体1上加设过滤底座2和过滤盖3,且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均与采集勺勺体1可拆卸连接,在采集勺勺体1插入河水时,底端的过滤底座2会对水面上的水草和水藻进行过滤,在水流进入采集勺勺体1内部时,过滤盖3对流入采集勺勺体1内部的水质进行过滤,从而使流通至采集通孔401的水质较为清澈,便于后续采集检测,使用本装置对河水进行采集检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采集效率高,检测效果好。具体的,过滤底座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连接螺孔201,连接螺孔201的直径与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直径相匹配;用于采集勺勺体1与过滤底座2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具体的,过滤底座2的直径大于采集勺勺体1的直径;可以大范围的过滤掉采集勺勺体1下沉部分水面上漂浮的水草和水藻。具体的,勺柄4的顶端为“L”型结构,勺柄4的顶端外侧套设有防滑套41,防滑套41为橡胶材质,防滑套41上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凸起;使勺柄4的握持更加稳定,不易打滑脱落。具体的,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槽孔;在采集勺勺体1上加设过滤底座2和过滤盖3,且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均与采集勺勺体1可拆卸连接,在采集勺勺体1插入河水时,底端的过滤底座2会对水面上的水草和水藻进行过滤,在水流进入采集勺勺体1内部时,过滤盖3对流入采集勺勺体1内部的水质进行过滤,从而使流通至采集通孔401的水质较为清澈。具体的,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均与采集勺勺体1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的拆装清洗和更换。具体的,勺柄4上设有单位为米的刻度条;根据勺柄4上的刻度条,可以得出插入的深度,从而可以根据检测需要,对同一区域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检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安装时,将采集勺勺体1与过滤底座2、过滤盖3组装到一起,使采集勺勺体1形成一个具有上下过滤机构的密封容器,使用时,握住勺柄4握持端的防滑套41,然后将采集勺勺体1从河流待采集区域向下垂直向下插入河流水下深处,河水从过滤盖3进入采集勺勺体1内,勺柄4为中空结构,河水在采集勺勺体1到达一定深度后,会从勺柄4的采集通孔401流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外部工具对流出的水进行采集,根据勺柄4上的刻度条,可以得出插入的深度,从而可以根据检测需要,对同一区域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检测,本技术通过在采集勺勺体1上加设过滤底座2和过滤盖3,且过滤底座2与过滤盖3均与采集勺勺体1可拆卸连接,在采集勺勺体1插入河水时,底端的过滤底座2会对水面上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采集勺,包括采集勺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2),所述采集勺勺体(1)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3),所述过滤盖(3)上开设有回流口(101),所述采集勺勺体(1)上与所述回流口(101)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4),所述勺柄(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勺柄(4)的输出端具有采集通孔(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采集勺,包括采集勺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卡合固定有过滤底座(2),所述采集勺勺体(1)的内侧顶端卡合固定有过滤盖(3),所述过滤盖(3)上开设有回流口(101),所述采集勺勺体(1)上与所述回流口(101)连通焊接固定有勺柄(4),所述勺柄(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勺柄(4)的输出端具有采集通孔(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采集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底座(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连接螺孔(201),所述连接螺孔(201)的直径与所述采集勺勺体(1)的底端直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采集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底座(2)的直径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王瑞李梦佳李柯张璐郑楠方姚楠曹瑞新杨成敏刘远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华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伏牛山再生资源研究院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