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9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包括金属环和减振胶块,所述减振胶块为适配套于管路上的环状弹性体,所述减振胶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通过挤压减振胶块而套装在安装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成本低,同时从纵向和径向吸振的二向管路吸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
本技术涉及管路减振降噪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车辆、家电等产品的管路共振抑制的二向管路吸振器。
技术介绍
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压缩机管路振动、应力是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家电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压缩机,而管路是传播振动的主要途径,对管路的抗振设计是家电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环节。现有的管路吸振器只能对一个方向进行振动控制,只能对管路径向进行振动控制,在一个位置安装吸振器只能对该位置管路径向模态进行振动控制,要对该位置管路纵向振动进行控制则需要另外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吸振器。现在家电产品管路振动控制一般采用改变管路结构、约束位置、增加约束数量使管路共振频率避开工作频率的方法,该方法对定频压缩机效果好,但是对变频压缩机往往不能完全避开全部工作频率或实现代价较大。而家电、汽车等产品管路走向复杂,管路前两阶模态振型一般包括管路径向振动和管路纵向振动。对各频段管路振动进行分析,管路前两阶模态的贡献是最大的,共振峰一般也是最大的,现有的吸振器只设计管路径向吸振,要控制前两阶管路模态共振就需要在管路不同位置安装两个吸振器,分别对管路径向和纵向模态进行控制,增加了成本和管路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成本低,同时从纵向和径向吸振的二向管路吸振器。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环和减振胶块,所述减振胶块为适配套于管路上的环状弹性体,所述减振胶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通过挤压减振胶块而套装在安装槽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振胶块上沿管路方向设有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振胶块上设有开口,且通过开口适配套于管路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振胶块包括对称的两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向管路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套于管路上与减振胶块相邻安装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有一个或两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减振胶块的两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环包括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的半圆环,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的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组成一个套于安装槽上的整圆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环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振胶块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是在不改变管路原来结构、安装方式的基础上,对振动幅值较大的频带进行吸振设计。2,该二向管路吸振器的弹性元件减振胶块单独生产,没有与金属环的硫化工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弹性元件与金属环采用卡槽连接的形式,安装更换简单方便。3,该二向管路吸振器可同时控制管路纵向和径向两阶模态;如只需控制一阶管路模态,既可使用吸振器径向吸振功能,也可使用其纵向吸振功能,则对安装位置管路的走向没有要求,降低了管路设计难度。4,该二向管路吸振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维护方便,弹性元件更换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环为一个整环时的二向管路吸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开口的减振胶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环包括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的半圆环时的二向管路吸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环包括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的半圆环时的二向管路吸振器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1-金属环;11-半圆环;111-折耳;2-减振胶块;21-安装槽;22-通孔;23-开口;3-限位器;4-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包括金属环1和减振胶块2,所述减振胶块2为适配套于管路4上的环状弹性体,所述减振胶块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安装槽21,所述金属环1通过挤压减振胶块2而套装在安装槽21上。进一步,所述减振胶块2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减振胶块2上沿管路方向设有通孔22。上述结构是在不改变管路4原来结构、安装方式的基础上,对振动幅值较大的频带进行吸振设计,同时控制管路4纵向和径向两阶模态。减振胶块2为环状弹性体,外侧有安装槽21,内侧直接接触管路4,其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可压缩、变形能力,通过挤压变形可把金属环1套装在安装槽21上。减振胶块2与金属环1采用卡槽连接的形式,安装更换简单方便。通孔22的设计可增强整个二向管路吸振器的吸振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胶块2上设有开口23,且通过开口23适配套于管路4上。此时减振胶块2为一个带开口23的整体。此外,所述减振胶块2还可设计成两半,即包括对称的两半。减振胶块2设计成两半时,不需要开设开口23,使用时两半对称贴于管路4上即可。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二向管路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套于管路4上与减振胶块2相邻安装的限位器3,所述限位器3设有一个或两个。进一步,所述限位器3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减振胶块2的两侧。限位器3可有效防止减振胶块2在管路4上发生滑移。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金属环1包括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111的半圆环11,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111的半圆环11通过螺栓穿过折耳111连接组成一个套于安装槽21上的整圆环。所述金属环1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金属环1的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不同形状对应吸振器不同的径向、纵向刚度比,金属环1在管路4焊接或安装前提前套在管路4上,如果条件不允许提前安装,便可采用上述两个端头均设有折耳111的半圆环11的设计方式,再通过螺栓穿过折耳111连接组成一个整圆环套在管路4上。如果管路4在大冲击的工况(跌落、启动、刹车等)下金属环1和减振胶块2有脱离的可能,可采用半圆形的金属环1和半圆形的减振胶块2硫化在一起的结构,可有效防止金属环1的脱落。上述二向管路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管路4振动需要控制的频率和方向,一般控制管路4的前一阶或两阶模态,或者考虑管路4特殊工况的减振需求,比如管路4在某一频率激励大振动大,但是在此频率并没有固有频率,也可设计此频率的吸振器对管路4这一频率进行减振。下面以控制管路4前两阶模态为例,描述设计过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管路4进行模态计算,得出前2阶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前2阶模态振型一般对应管路4低弯径向振动和纵向振动);在管路4上选择一个位置,此位置在前2阶模态振型中都处在变形较大状态,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对管路4进行针对前两阶模态的锤击试验,通过频响函数确定前2阶模态频率和振动方向,确定有限元计算的准确性。加速度传感器布置位置可作为二向管路吸振器的安装位置,前两阶模态频率和振动方向设计为二向管路吸振器的模态频率和振动方向。(2)在管路有限元模型中添加二向管路吸振器模型,根据实际载荷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环和减振胶块,所述减振胶块为适配套于管路上的环状弹性体,所述减振胶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通过挤压减振胶块而套装在安装槽上,所述二向管路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套于管路上与减振胶块相邻安装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减振胶块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环和减振胶块,所述减振胶块为适配套于管路上的环状弹性体,所述减振胶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通过挤压减振胶块而套装在安装槽上,所述二向管路吸振器还包括固定套于管路上与减振胶块相邻安装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减振胶块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胶块上沿管路方向设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二向管路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胶块上设有开口,且通过开口适配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源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