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8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廊,包括管状的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两端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密封管和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的一端并突出于所述管廊本体,所述密封管的内径与所述管廊本体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外径,所述密封管外璧上同轴设有多圈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径介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管的外径之间,且各所述密封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环槽与所述管廊本体同轴并凹设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环槽能够与所述密封管插接配合,且所述密封环槽的内径与所述密封管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环槽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的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
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管廊。
技术介绍
管廊是埋设于地下的管路,多用于地下排水,管廊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从而节约了地上空间资源,同时正因为合理的应用了管廊,使得现代城市化建设更加美观。管廊作为一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几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各地建设如火如荼。管廊建造技术主要包括现浇,装配式预制拼装、承插式三大类。现浇和装配式预制拼装技术采取现场安装止水带,再浇灌混凝土止水,该种方式工序繁杂,成本较高;承插式采取预先安装在管壁插口上的楔形橡胶密封圈止水,由于综合管廊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故该种方式的止水效果达不到所需要求。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廊,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廊,防水性能和止水性能较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廊,包括管状的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两端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的一端并突出于所述管廊本体,所述密封管的内径与所述管廊本体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外径,所述密封管外璧上同轴设有多圈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径介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管的外径之间,且各所述密封管之间具有间隙;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与所述管廊本体同轴并凹设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环槽能够与所述密封管插接配合,且所述密封环槽的内径与所述密封管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环槽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的相等。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廊本体设置所述密封环槽的端部内还同轴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密封环槽外侧,且所述容置槽内嵌设有吸附圈,所述吸附圈被配置为吸附水。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圈的材质为吸水棉。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槽沿其周向设有多个泄流孔,各所述泄流孔与所述密封环槽连通。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泄流孔能够分别对准各所述间隙。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廊本体的两端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被配置为对接两个同轴设置的所述管廊。作为上述的管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设有所述密封管一端的多个插接孔及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设有所述密封环槽一端的多个插销,各所述插销及各所述插接孔均沿所述管廊本体的圆周分布,且各所述插销能够与各所述插接孔一一插接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密封管与密封环槽插接配合,以便在两个管廊的连接处形成紧配合,避免外部的水从两个管廊的接缝处进入管廊;通过在密封管的外璧上同轴设置多圈密封环,即便有水从两个管廊的接缝处进入管廊,在多个密封环的多重阻隔作用下,外部水也不会进入管廊内部,大大确保了管廊的防水性能和止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设置密封管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管廊设置密封环槽的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管廊本体,11-插接孔,12-插销,20-密封管,21-密封环,22-间隙,30-密封环槽,40-容置槽,41-泄流孔,50-吸附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管廊包括管状的管廊本体10,管廊本体10的两端设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密封管20和密封环槽30。其中,密封管20同轴设置于管廊本体10的一端并突出于管廊本体10,密封管20的内径与管廊本体10的内径相等,密封管20的外径小于管廊本体10的外径,密封管20外璧上同轴设有多圈密封环21,密封环21的外径介于管廊本体10的外径与密封管20的外径之间,且各密封管20之间具有间隙22;密封环槽30与管廊本体10同轴并凹设于管廊本体10的另一端,密封环槽30能够与密封管20插接配合,且密封环槽30的内径与密封管20的内径相等,密封环槽30的外径与密封环21的外径的相等。如此,拼接两个管廊时,其中一个管廊的密封管20即可与另个一管廊的密封环槽30插接配合。本技术利用密封管20与密封环槽30插接配合,以便在两个管廊的连接处形成紧配合,避免外部的水从两个管廊的接缝处进入管廊;通过在密封管20的外璧上同轴设置多圈密封环21,即便有水从两个管廊的接缝处进入管廊,在多个密封环21的多重阻隔作用下,外部水也不会进入管廊内部,大大确保了管廊的防水性能和止水性能。进一步地,管廊本体10设置密封环槽30的端部内还同轴设有容置槽40,容置槽40位于密封环槽30外侧,且容置槽40内嵌设有吸附圈50,吸附圈50被配置为吸附水。即便有水从两个管廊的接缝处进入管廊,吸附圈50可以吸收渗入的水。具体地,吸附圈50的材质为吸水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容置槽40沿其周向设有多个泄流孔41,各泄流孔41与密封环槽30连通。即,利用泄流孔41将积存在间隙22中的水导进容置槽40中,以便吸附圈50吸水。具体地,各泄流孔41能够分别对准各间隙22。另外,为了使两个管廊插接后不会相对转动,本技术在管廊本体10的两端还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被配置为对接两个同轴设置的管廊。具体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管廊本体10设有密封管20一端的多个插接孔11及设置于管廊本体10设有密封环槽30一端的多个插销12,各插销12及各插接孔11均沿管廊本体10的圆周分布,且各插销12能够与各插接孔11一一插接配合。如此,当两个管廊首尾拼接后,因各插销12一一插在插销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管廊本体(10),所述管廊本体(10)的两端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n密封管(20),所述密封管(20)同轴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一端并突出于所述管廊本体(10),所述密封管(20)的内径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外径,所述密封管(20)外璧上同轴设有多圈密封环(21),所述密封环(21)的外径介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管(20)的外径之间,且各所述密封管(20)之间具有间隙(22);/n密封环槽(30),所述密封环槽(30)与所述管廊本体(10)同轴并凹设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环槽(30)能够与所述密封管(20)插接配合,且所述密封环槽(30)的内径与所述密封管(20)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环槽(30)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环(21)的外径的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管廊本体(10),所述管廊本体(10)的两端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
密封管(20),所述密封管(20)同轴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一端并突出于所述管廊本体(10),所述密封管(20)的内径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外径,所述密封管(20)外璧上同轴设有多圈密封环(21),所述密封环(21)的外径介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管(20)的外径之间,且各所述密封管(20)之间具有间隙(22);
密封环槽(30),所述密封环槽(30)与所述管廊本体(10)同轴并凹设于所述管廊本体(10)的另一端,所述密封环槽(30)能够与所述密封管(20)插接配合,且所述密封环槽(30)的内径与所述密封管(20)的内径相等,所述密封环槽(30)的外径与所述密封环(21)的外径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本体(10)设置所述密封环槽(30)的端部内还同轴设有容置槽(40),所述容置槽(40)位于所述密封环槽(30)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冬森赵明伍根伙王义廷李仰根刘文龙谢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益同济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