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915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属于低温液体输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潜液泵存在的安装不便,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低温罐,潜液泵;还包括:设置在低温罐内,用于将所述低温罐和所述潜液泵隔离的泵井;设在所述泵井上部,用于安装泵井的泵井上安装座;设在所述泵井上安装座上的顶板;所述泵井的下部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下部通过弹性组件与阀板连接;所述低温罐的上部设有气相管路,所述气相管路上设有气相阀门,所述气相管路通过气相阀门后穿过泵井上安装座后与泵井连通,所述气相管路上部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氮气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属于低温易气化液体输送

技术介绍
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具有低温(大气压下,液化天然气为-162℃)、危险、易气化等特征,此类液体输送时,通常需要在低温储罐下部连接管路,将低温液体引出至潜液泵泵池,再使用潜液泵增压输送。为避免液体在泵内气化,潜液泵运行时需要一定的倒灌液位;由于储罐和潜液泵之间的管路存在阻力损失和一定冷损,储罐内必须有较高液位才能保证潜液泵正常运行。即使储罐液位足够,如遇阀门误操作(开度不够)或泵池内液体气化、压力升高等情况,潜液泵仍会因供液不足导致空运转进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潜液泵安装时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低温储罐内潜液泵系统,通过将潜液泵设置在低温罐内侧底部,既可以省去低温罐和潜液泵之间的管件,同时可以很好的避免液体气化,减少了传输时的冷损,同时潜液泵的安装也更方便,潜液泵安装在低温罐底部,便于将低温罐内的液体更多的转移出去。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包括低温罐,潜液泵;还包括:设置在低温罐内,用于将所述低温罐和所述潜液泵隔离的泵井;设在所述泵井上部,用于安装泵井的泵井上安装座;设在所述泵井上安装座上的顶板;所述泵井的下部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下部通过弹性组件与阀板连接;所述低温罐的上部设有气相管路,所述气相管路上设有气相阀门,所述气相管路通过气相阀门后穿过泵井上安装座后与泵井连通,所述气相管路上部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氮气阀门;所述潜液泵的顶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伸出所述顶板,所述出液管伸出所述顶板的外侧套设有出液管定位块,所述出液管定位块固定在顶板上。优选的,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连接在阀体和阀板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对应阀体上部的外侧套设有压紧弹簧。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和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密封件。优选的,所述的低温罐底部对应潜液泵的位置设有弧形沉降包,便于内侧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到潜液泵内。优选的,所述的阀板上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为十字导流片。优选的,所述的潜液泵电机线密封穿过顶板后连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设置有泵井,泵井通过阀体和阀板将潜液泵安装在低温罐内,再通过出液管定位块将出液管定位,使得阀体和阀板保持在打开状态,潜液泵装在低温罐内,无需管路连接,减少了冷损;(2)本技术所述的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设置有弹性组件,通过连接杆配合压紧弹簧可以很好的在未安装和拆卸时闭合阀体和阀板,维修方便,不会出现漏液,拆卸时,出液管松开后,在压缩弹簧作用下将阀体阀板闭合,隔离低温罐和潜液泵,安装和拆卸方便;(3)本技术所述的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设置有气相阀门,氮气阀门,通过氮气阀门可以在拆卸时便于将潜液泵内的液体通过气压作用下转移到低温罐内,减少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中:1、低温罐;2、泵井;3、潜液泵;4、气相管路;5、泵井上安装座;6、阀体;7、阀板;8、出液管;9、出液管定位块;10、密封件;11、顶板;12、气相阀门;13、氮气阀门;14、潜液泵电机线;15、沉降包;16、导流片;17、连接杆;18、压紧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包括低温罐1,潜液泵3;还包括:设置在低温罐1内,用于将所述低温罐1和所述潜液泵3隔离的泵井2;设在所述泵井2上部,用于安装泵井2的泵井上安装座5;设在所述泵井上安装座5上的顶板11;所述泵井2的下部设有阀体6,所述阀体6的下部通过弹性组件与阀板7连接;所述低温罐1的上部设有气相管路4,所述气相管路4上设有气相阀门12,所述气相管路4通过气相阀门12后穿过泵井上安装座5后与泵井2连通,所述气相管路4上部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氮气阀门13;所述潜液泵3的顶部设有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的外侧套设有出液管定位块9,所述出液管定位块9固定在顶板11上。优选的,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连接在阀体6和阀板7之间的连接杆17,所述的连接杆17对应阀体6上部的外侧套设有压紧弹簧18。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8和所述顶板11之间设有密封件10。优选的,所述的低温罐1底部对应潜液泵3的位置设有弧形沉降包15,便于内侧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到潜液泵内。优选的,所述的阀板7上设有导流片16,所述导流片16为十字导流片。优选的,所述的潜液泵电机线14密封穿过顶板11后连出。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安装时,可以先将泵井2、阀体6、阀板7、顶板11、潜液泵3组装后,装入低温罐1中,也可以先安装泵井2、阀体6、阀板7到低温罐1内,再安装顶板11、潜液泵3。未装潜液泵3时,阀体6和阀板7上的压紧弹簧18被预紧压缩,在弹力和低温液体静压力作用下,阀板7和阀体6闭合,隔断低温罐1和泵井2;装入潜液泵3后,弹簧被进一步压缩,阀板7向下开启,连通低温罐1和泵井2。潜液泵3运行时,将氮气阀门13关闭、气相阀门12开启,低温罐1与泵井2气相连通,保证压力相同,便于液体顺畅进入泵井2内进入到从而通过潜液泵3抽出。潜液泵3移出检修时,先松开出液管定位块9,仅提起出液管8和潜液泵3,直至潜液泵3与阀板7脱离,此时阀板7和阀体6在压紧弹簧18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然后将气相阀门12关闭、氮气阀门13开启,向泵井2内注入压力氮气,将泵井2内的低温液体通过底阀压回低温罐1;待泵井2和阀板7内完全没有低温液体后,即可以安全地将顶板11和潜液泵3吊出检修。本技术主要运用于低温液体进行输送的场所。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范围。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包括低温罐(1),潜液泵(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设置在低温罐(1)内,用于将所述低温罐(1)和所述潜液泵(3)隔离的泵井(2);/n设在所述泵井(2)上部,用于安装泵井(2)的泵井上安装座(5);/n设在所述泵井上安装座(5)上的顶板(11);/n所述泵井(2)的下部设有阀体(6),所述阀体(6)的下部通过弹性组件与阀板(7)连接;/n所述低温罐(1)的上部设有气相管路(4),所述气相管路(4)上设有气相阀门(12),所述气相管路(4)通过气相阀门(12)后穿过泵井上安装座(5)后与泵井(2)连通,所述气相管路(4)上部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氮气阀门(13);/n所述潜液泵(3)的顶部设有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的外侧套设有出液管定位块(9),所述出液管定位块(9)固定在顶板(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罐内潜液泵安装结构,包括低温罐(1),潜液泵(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低温罐(1)内,用于将所述低温罐(1)和所述潜液泵(3)隔离的泵井(2);
设在所述泵井(2)上部,用于安装泵井(2)的泵井上安装座(5);
设在所述泵井上安装座(5)上的顶板(11);
所述泵井(2)的下部设有阀体(6),所述阀体(6)的下部通过弹性组件与阀板(7)连接;
所述低温罐(1)的上部设有气相管路(4),所述气相管路(4)上设有气相阀门(12),所述气相管路(4)通过气相阀门(12)后穿过泵井上安装座(5)后与泵井(2)连通,所述气相管路(4)上部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氮气阀门(13);
所述潜液泵(3)的顶部设有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所述出液管(8)伸出所述顶板(11)的外侧套设有出液管定位块(9),所述出液管定位块(9)固定在顶板(11)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鲁涛岳军霍岗宗秀山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博山绿源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