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柱和“C”型钢,所述承重柱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筒,所述“C”型钢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且“C”型钢的端部滑动嵌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贯穿安装板;通过设计套筒,将套筒套设在承重柱的外表面下端,通过定位杆与盲孔的卡合,实现“C”型钢与套筒的相对固定,再通过吊装设备将“C”型钢吊起并由安装工人通过螺栓旋合固定,相比较传统的吊装固定,该结构有效保障安装固定时横梁与承重柱之间的稳定,避免发生晃动,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工人的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活动厂房固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活动厂房是一种由钢架搭建并配合泡沫板或岩棉板等组装的临时性建筑,常作为工地临时建筑或厂房,其中厂房的搭建空间较大,需要大型钢梁作为承重柱,再配合横梁等固定搭建。现有的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存在用于连接承重柱和横梁的钢结构一般是带孔角板和螺栓,由起重设备将横梁吊起,再由工人在高空中将横梁与承重柱进行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而横梁吊起时易发生晃动,给工人的安装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难度,安装风险较高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存在用于连接承重柱和横梁的钢结构一般是带孔角板和螺栓,由起重设备将横梁吊起,再由工人在高空中将横梁与承重柱进行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而横梁吊起时易发生晃动,给工人的安装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难度,安装风险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柱和“C”型钢,所述承重柱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筒,所述“C”型钢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且“C”型钢的端部滑动嵌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贯穿安装板,所述“C”型钢的端面焊接固定有带孔固定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贯穿带孔固定板并嵌入盲孔内,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弹簧销,所述“C”型钢的内表面开设有销孔,所述弹簧销与销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弹簧销包括滑筒、销杆、第三复位弹簧和外螺纹环,所述滑筒与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销杆滑动贯穿滑筒,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和外螺纹环套设在销杆的外表面,且滑筒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槽口,所述外螺纹环与内螺纹槽口通过螺纹旋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承重柱的外表面纵向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内螺纹孔。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蜗杆和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内螺纹筒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合设置有外螺纹柱,所述外螺纹柱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滑柱,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滑柱滑动贯穿槽口。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优选的,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四角固定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贯穿滑板。优选的,所述滑柱的伸出端端部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滑动伸出滑腔的外部,且伸出端端部固定设置有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套筒,将套筒套设在承重柱的外表面下端,通过定位杆与盲孔的卡合,实现“C”型钢与套筒的相对固定,再通过吊装设备将“C”型钢吊起并由安装工人通过螺栓旋合固定,相比较传统的吊装固定,该结构有效保障安装固定时横梁与承重柱之间的稳定,避免发生晃动,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工人的操作风险。(2)通过设计外螺纹环,便于在运输时将安装板折收,防止其碰撞损坏,设置多个内螺纹孔,便于在同一承重柱上设置多个套筒,以便于搭建多层房间,设置蜗杆和蜗轮,通过滑柱对承重柱的紧压,使得固定套筒与承重柱临时固定,便于小幅度调节横梁的高度,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可以调节控制压合力度,安装人员敲打以微调安装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重柱和套筒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C”型钢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盒正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盒侧视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滑筒剖视图;图中:1、承重柱;2、套筒;3、带孔固定板;4、“C”型钢;5、滑槽;6、第一滑杆;7、第一复位弹簧;8、安装板;9、定位杆;10、弹簧销;11、固定盒;12、蜗杆;13、滑板;14、蜗轮;15、滑柱;16、第二滑杆;17、压板;18、限位滑块;19、第二复位弹簧;20、限位杆;21、内螺纹筒;22、外螺纹柱;23、滑筒;24、销杆;25、第三复位弹簧;26、外螺纹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柱1和“C”型钢4,承重柱1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筒2,“C”型钢4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滑槽5内焊接固定有第一滑杆6,第一滑杆6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7,且“C”型钢4的端部滑动嵌入有安装板8,安装板8呈“工”字型结构,第一滑杆6滑动贯穿安装板8,“C”型钢4的端面焊接固定有带孔固定板3,安装板8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有定位杆9,套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盲孔,定位杆9的一端贯穿带孔固定板3并嵌入盲孔内,安装板8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弹簧销10,“C”型钢4的内表面开设有销孔,弹簧销10与销孔相配合,将套筒2套设在承重柱1的外表面下端,将“C”型钢4嵌入在相邻的两个承重柱1之间,在第一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安装板8沿着滑槽5向“C”型钢4的端部滑动,使得定位杆9的端部嵌入盲孔内,实现“C”型钢4与套筒2的相对固定,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C”型钢4上吊至指定位置,再由安装工人将安装板8与套筒2和承重柱1通过螺栓旋合固定。本实施例中,弹簧销10包括滑筒23、销杆24、第三复位弹簧25和外螺纹环26,滑筒23与安装板8焊接固定,销杆24滑动贯穿滑筒23,第三复位弹簧25和外螺纹环26套设在销杆24的外表面,且滑筒23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槽口,外螺纹环26与内螺纹槽口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设置外螺纹环26,便于将销杆24从销孔内拉出后对其进行固定,方便在运输时将安装板8折收。本实施例中,承重柱1的外表面纵向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内螺纹孔,设置多个内螺纹孔,便于在同一个承重柱1上设置多个套筒2,以便于搭建多层房间。本实施例中,套筒2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盒11,固定盒1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蜗杆12和内螺纹筒21,内螺纹筒21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蜗轮14,蜗杆12与蜗轮14螺纹旋合连接,内螺纹筒21的一端通过螺纹旋合设置有外螺纹柱22,外螺纹柱22的端部焊接固定有滑板13,滑板13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滑柱15,套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槽口,滑柱15滑动贯穿槽口,设置蜗杆12和蜗轮14,通过蜗杆12与蜗轮14的啮合连接,带动内螺纹筒21转动并与外螺纹柱22螺纹旋合连接,进而控制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柱(1)和“C”型钢(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1)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筒(2),所述“C”型钢(4)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滑杆(6)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7),且“C”型钢(4)的端部滑动嵌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滑杆(6)滑动贯穿安装板(8),所述“C”型钢(4)的端面焊接固定有带孔固定板(3),所述安装板(8)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杆(9),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定位杆(9)的一端贯穿带孔固定板(3)并嵌入盲孔内,所述安装板(8)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弹簧销(10),所述“C”型钢(4)的内表面开设有销孔,所述弹簧销(10)与销孔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柱(1)和“C”型钢(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1)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套筒(2),所述“C”型钢(4)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滑杆(6)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7),且“C”型钢(4)的端部滑动嵌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滑杆(6)滑动贯穿安装板(8),所述“C”型钢(4)的端面焊接固定有带孔固定板(3),所述安装板(8)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杆(9),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定位杆(9)的一端贯穿带孔固定板(3)并嵌入盲孔内,所述安装板(8)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弹簧销(10),所述“C”型钢(4)的内表面开设有销孔,所述弹簧销(10)与销孔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销(10)包括滑筒(23)、销杆(24)、第三复位弹簧(25)和外螺纹环(26),所述滑筒(23)与安装板(8)焊接固定,所述销杆(24)滑动贯穿滑筒(23),所述第三复位弹簧(25)和外螺纹环(26)套设在销杆(24)的外表面,且滑筒(23)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槽口,所述外螺纹环(26)与内螺纹槽口通过螺纹旋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构多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1)的外表面纵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同利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