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2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涉及港口及航道工程领域,包括前排板桩、后排板桩、横梁及护底块石层,前排板桩与后排板桩竖直插设设置,且前排板桩与所述后排板桩间隔设置形成阻隔腔,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前排板桩上端及后排板桩上端,阻隔腔中开挖形成底边线,底边线上浇筑有水下砼,水下砼中预埋设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施工快、环境影响小、节约施工作业面的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
本技术涉及港口及航道工程领域,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
技术介绍
防波堤作为防御波浪对港域侵袭,维护港内水域平稳的重要结构,广泛应用于外海开敞海岸港口的建设中。在沙质、淤泥质海岸防波堤同时兼顾阻挡沿岸泥沙流入港内,减轻港内淤积的作用。在冰冻海域,同时可以阻挡大量流冰进入港内,防止港口堵塞的作用。因此防波堤在港口规划和建设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结构型式的选择要结合港区的功能要求和建设条件的因素,并直接决定工程投资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在水深、波浪不大,地基较差或者砂石料来源缺乏等,加上陆域有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建设防波堤。传统板桩式直立结构与独立排水结构分开建设,导致工期长、环境影响大、施工作业面多的问题,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工期短、环境影响小、节约施工作业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包括前排板桩、后排板桩、横梁及护底块石层,所述前排板桩与所述排板桩竖直插设设置,且所述前排板桩与所述后排板桩间隔设置形成阻隔腔,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排板桩上端及所述后排板桩上端,所述阻隔腔中开挖形成底边线,所述底边线上浇筑有水下砼,所述水下砼中预埋设有排水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排板桩与所述后排板桩上端均设置有导梁,各所述导梁均现浇在所述前排板桩及所述后排板桩上,且各所述导梁沿前排板桩及后排板桩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两端均浇筑固定在所述导梁上,且所述横梁水平间隔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底块石层设置在所述前排板桩背离所述后排板桩一侧,所述护底块石层设置在所述后排板桩背离所述后排板桩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排水管均间隔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均为圆形管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下砼上表面低于所述横梁下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排板桩及所述后排板桩靠近泥面一侧均设置有插设脚,所述插设脚为锥形,且所述插设脚底端直径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阻隔腔中开挖底边线,同时在底边线上放置排水管,然后在阻隔腔中浇筑水下砼将排水管埋设在水下砼中,这种结构避免了在水域大范围的开挖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抛石的工程量,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现场作业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2、通过设置的导梁及横梁将前排板桩上端及后排板桩上端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结构,有助于增强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的挡水、挡砂能力;3、将排水管设置若干个且将排水管设置成圆形,有助于提高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的排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的整体断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前排板桩;20、后排板桩;30、阻隔腔;31、排水管;40、水下砼;50、导梁;60、横梁;70、底边线;80、护底块石;90、插设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附图,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包括前排板桩10、后排板桩20、横梁60及护底块石80层。前排板桩10及后排板桩20均可选用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当选用混凝土板状时,前排板桩10及后排板桩20底端设置有插设脚90,插设脚90断面呈锥形,且插设脚90底端直径小。通过设置的插设脚90便于施工时,便于将前排板桩10及后排板桩20分别插设进指定施工位置,提高施工便捷性。前排板桩10与后排板桩20间隔设置,即前排板桩10与后排板桩20之间形成阻隔腔30,阻隔腔30底壁上开挖形成底边线70,即在原始泥面线上开挖形成底边线70。在底边线70上铺设排水管31,待排水管31铺设完成,直接浇筑水下砼40将排水管31埋设固定。通过这种结构避免了水域大范围的开挖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抛石的工程量,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现场作业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护底块石80层设置在前排板桩10背离后排板桩20一侧及后排背离前排板桩10一侧,有助于保前排板桩10与后排板桩20与泥土连接处,避免被水的侵蚀。前排板桩10与后排板桩20上端均现浇设置有导梁50,各导梁50沿前排板桩10及后排板桩20长度方向连续设置。前排板桩10与后排板桩20上的导梁50相对的侧壁上留设有预留钢筋通过在钢筋上绑扎横梁60架,在横梁60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横梁60,且横梁60呈水平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的导梁50及横梁60将前排板桩10上端及后排板桩20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结构,有助于增强双排板桩型式混合的挡水挡砂能力。进一步的,排水管31设置有若干根,各排水管31并排设置在阻隔腔30中,且各排水管3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排水管31设置有两根,通过设置多个排水管31增强堤身的排水能力,同时不同排水管31可连通不同的排水系统中,大大提高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的排水能力。排水管31选用圆形管道,便于管道中的杂物排出,有助于降低排水管31堵塞的可能性。浇筑成型的水下砼40上表面低于横梁60下表面,减少水下砼40的混凝土使用量,从而有助于降低整个混合堤的建造成本。本具体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包括前排板桩(10)、后排板桩(20)、横梁(60)及护底块石(80)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板桩(10)与所述后排板桩(20)竖直插设设置,且所述前排板桩(10)与所述后排板桩(20)间隔设置形成阻隔腔(30),所述横梁(60)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排板桩(10)上端及所述后排板桩(20)上端,所述阻隔腔(30)中开挖形成底边线(70),所述底边线(70)上浇筑有水下砼(40),所述水下砼(40)中预埋设有排水管(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包括前排板桩(10)、后排板桩(20)、横梁(60)及护底块石(80)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板桩(10)与所述后排板桩(20)竖直插设设置,且所述前排板桩(10)与所述后排板桩(20)间隔设置形成阻隔腔(30),所述横梁(60)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排板桩(10)上端及所述后排板桩(20)上端,所述阻隔腔(30)中开挖形成底边线(70),所述底边线(70)上浇筑有水下砼(40),所述水下砼(40)中预埋设有排水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板桩(10)与所述后排板桩(20)上端均设置有导梁(50),各所述导梁(50)均现浇在所述前排板桩(10)及所述后排板桩(20)上,且各所述导梁(50)沿前排板桩(10)及后排板桩(20)长度方向连续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排板桩型式混合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60)两端均浇筑固定在所述导梁(50)上,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蕊周晓春邹颋蒋腊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