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67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所述第三成网机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所述第一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一纺粘纺丝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纺粘纺丝系统在第一成网机上形成第一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一复合层由第一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作为基层与熔喷纺丝系统喷出的熔喷纤网相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二纺粘纺丝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纺粘纺丝系统在第二成网机上形成第三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二复合网有第三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与第二复合层相复合形成复合无纺布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复合无纺布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纺熔无纺布(SMS)生产线一般是采用“一成网式”、“二成网”式的设计,即,把所有的纺丝系统都集中放置于一个成网机上或者分散放置于两个成网机上,并且纺粘系统与熔喷系统都会同时由同一个成网机接收,而熔喷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网带局部堵塞,影响到纺粘系统的纺丝性能以及产品外观,使纺粘层(S)的纤维因网带透气量不足而变粗、或者局部成网不均而影响产品的强力、手感及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是纺粘系统、熔喷系统都能分别具有独立成网机的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包括有第一成网机、第二成网机和第三成网机,其中,所述第三成网机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所述第一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上游,所述第一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一纺粘纺丝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纺粘纺丝系统在第一成网机上形成第一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一复合层由第一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作为基层与熔喷纺丝系统喷出的熔喷纤网相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层;述第二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下游,所述第二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二纺粘纺丝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纺粘纺丝系统在第二成网机上形成第三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二复合网由第三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与第二复合层相复合形成复合无纺布层。进一步,所述第一成网机和第二成网机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三成网机的输送速度以令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转送至第三成网机时呈轻微积累隆起。进一步,所述第一成网机及第二成网机均配置有用于牵引第一复合层和第三复合网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的转移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三成网机上设有两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第三成网机的非成网段的清洁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每种纺丝系统独占一个成网机,使纺丝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掘,纤维细度、产品强力、产品阻隔性、产品外观的均匀性得到长期的保证;2)第一成网机和第二成网机不会受到熔喷纺丝系统的影响以延长了第一成网机和第二成网机的清洗周期,另通过第一复合层作为基层来承接熔喷纺丝系统的熔喷纤维网,以及结合清洗机构,从而有效地延长第三成网机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无纺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11-第一纺粘纺丝系统,21-第二纺粘纺丝系统,31-熔喷纺丝系统,4-转移装置,5-清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用于名称的区分。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包括有第一成网机、第二成网机和第三成网机,其中,第三成网机上设有两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31,两组熔喷纺丝系统31均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即,两组熔喷纺丝系统31均在第三成网机上形成熔喷纤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上游,第一成网机上依次设有两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其中,两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依次在第一成网机上形成纺粘纤网,并复合形成第一复合层,此时的第一复合层包含两层纺粘纤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下游,所述第二成网机上依次设有两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其中,两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依次在第二成网机上纺粘纤网,并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层,此时的第二复合层包含两层纺粘纤网由此,第一复合层SS由第一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作为基层,使第一复合层SS沿第三成网机的成网面输送前移依次经过两组熔喷纺丝系统31,从而使两熔喷纤网依次形成在第一复合层上并复合为第二复合层,此时的第二复合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有两层纺粘纤网和两层熔喷纤网。而第三复合层由第二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作为面层,即,第二复合层沿第三成网机输送前移至第二成网机的接驳位置承接第三复合层,使第二复合层与第二复合层叠合形成复合无纺布层。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成网机和第二成网机的输送速度可快于第三成网机的输送速度,从而令第一成网机所形成的第一复合层及第二成网机所形成的第三复合层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时实现“超喂”,即令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转送至第三成网机时呈轻微积累隆起,最终使叠合在一起的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的产品克重不变,但是厚度会更大,产品会更加蓬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网机及第二成网机均配置有用于牵引第一复合层SS和第三复合网SS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的转移装置4,其中,本实施例的转移装置4包括有位于第三成网机的成网面上方的吸附转移辊和位于第三成网机的成网面下方的抽吸风单元,即可参照本申请人所申请的“CN109208182A 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纺粘热风无纺布生产线”中所公开的转移装置4,其结构原理属于公知常识,在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三成网机的非成网段的清洁机构5,其中,本实施例的清洁机构5包括有高压喷水装置、一级抽吸装置和负压干燥装置,高压喷水装置与一级抽吸装置3相配合使用以除去粘附在第三成网机上残留的附着物(残留纤维及粉尘颗粒),以便于第三成网机卷绕循环至成网段进行成网。高压喷水装置设于第三成网机的背面处,且该高压喷水装置的射水方向对准第三成网机的背面,从而使高压喷水装置所喷射出的高压水流由第三成网机的背面穿透至正面,进而利用高压水流冲刷带出第三成网机的附着物;一级抽吸装置设于第三成网机的正面处且该一级抽吸装置3的抽吸方向与高压喷水装置2的射水方向相吻合,其中,本实施例的一级抽吸装置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真空吸水箱,一级抽吸装置的抽吸口对准高压喷水装置2的出水口,从而利用该真空吸水箱所形成负压以吸走透过第三成网机的高压水流和被冲洗脱落的附着物,起到收集附着物的作用。即,可参照本申请人所申请的“CN209383951U 一种网带清洁装置”。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成网机、第二成网机和第三成网机,其中,所述第三成网机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31);所述第一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上游,所述第一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其中,所述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在第一成网机上形成第一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一复合层由第一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作为基层与熔喷纺丝系统(31)喷出的熔喷纤网相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下游,所述第二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其中,所述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在第二成网机上形成第三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二复合网由第三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与第二复合层相复合形成复合无纺布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成网纺熔无纺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成网机、第二成网机和第三成网机,其中,所述第三成网机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熔喷纤维的熔喷纺丝系统(31);所述第一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上游,所述第一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其中,所述第一纺粘纺丝系统(11)在第一成网机上形成第一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一复合层由第一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作为基层与熔喷纺丝系统(31)喷出的熔喷纤网相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成网机位于熔喷纺丝系统(31)下游,所述第二成网机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形成及喷出纺粘纤维的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其中,所述第二纺粘纺丝系统(21)在第二成网机上形成第三复合层,并且所述第二复合网由第三成网机转送至第三成网机上与第二复合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孙辉王雨杨嘉辉李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