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具体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其包括箱体、支撑板、固定块和减震机构,箱体前端设置有箱门,且箱体与箱门上下端对应设置有滑槽,箱门前端设置有门锁,箱体上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块,箱体下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撑座,箱体下侧壁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后侧设置有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滑轮一连接升降机的绳索,且通过控制台操控升降机可以使箱体上下移动,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气缸的气杆带动推板移动,推板移动带动支撑板伸缩,可以供施工者站位施工,且支撑板的前端的吸盘可以吸住墙面,进行固定,防止大风晃动箱体,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高楼建筑施工是九层和九层以上房屋施工工作的总称。高楼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等四类。框架体系的施工有现浇与装配之分,现浇框架结构施工多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现场浇筑。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多用轨道式、爬升式和附着式塔式起重机进行安装。柱与柱、柱与梁的接头有各种形式,常用的有榫式焊接连接、浆锚连接、齿槽式刚性连接、板柱预应力连接等,因为高层施工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施工难度更大且危险系数更高,所以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的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施工人员不能有效的进行作业,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高空作业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导致作业不稳定增加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箱体、支撑板、固定块和减震机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门,且箱体与箱门上下端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箱门前端设置有门锁,箱体上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块,箱体下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撑座,箱体下侧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后侧设置有气缸。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后端连接推板,所述推板后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连接箱体下侧壁,且气缸的气杆和推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下端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弹簧组下端设置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下端连接支撑座。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部设置有滑轮一。优选的,所述箱体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端设置有滑轮二,所述滑轮二外侧设置有安全绳索。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前端左右部均设置有吸盘。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右部设置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左部设置有控制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滑轮一连接升降机的绳索,且通过控制台操控升降机可以使箱体上下移动,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通过气缸的气杆带动推板移动,推板移动带动支撑板伸缩,可以供施工者站位施工,且支撑板的前端的吸盘可以吸住墙面,进行固定,防止大风晃动箱体,有利于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2、箱门;3、滑槽;4、门锁;5、减震块;6、支撑座;7、弹簧组;8、减震板;9、减震机构;10、固定块;11、固定杆;12、滑轮一;13、吸盘;14、支撑板;15、推板;16、气缸;17、安装座;18、蓄电池;19、控制台;20、固定架;21、滑轮二;22、安全绳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支撑板14、固定块10和减震机构9,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门2,且箱体1与箱门2上下端对应设置有滑槽3,箱门2前端设置有门锁4,箱体1上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块10,箱体1下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撑座6,箱体1下侧壁设置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后侧设置有气缸16。支撑板14后端连接推板15,推板15后端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7,安装座17上端连接箱体1下侧壁,且气缸16的气杆和推板15连接;支撑板14前端左右部均设置有吸盘13;箱体1内右部设置有蓄电池18;箱体1内左部设置有控制台19;箱体1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固定架20,固定架20下端设置有滑轮二21,滑轮二21外侧设置有安全绳索22。使用时,施工者将安全绳索22连接自身的安全衣,将施工工具连接蓄电池18进行通电,通过控制台19控制气缸16,使气缸16充气,气缸16的气杆伸出,气杆推动推板15,推板15推动支撑板14伸出,施工者可以站在支撑板14上进行施工,且吸盘13吸住墙面对箱体1进行固定,防止大风晃动箱体1,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减震机构9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减震板8,减震板8下端设置有弹簧组7,弹簧组7下端设置有减震块5,减震块5下端连接支撑座6。使用时,箱体1到达地面瞬间,支撑座6接触地面收到冲击力,减震块5向上移动,且压缩减震机构9内的弹簧组7,利用弹簧组7的弹性作用抵消冲击力起到缓冲见证作用,有利于降低危险性和箱体1的损坏。固定块10内侧设置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中部设置有滑轮一12。使用时,施工者打开门锁4,拉动箱门2,箱门2通过滑槽3进行滑动,箱门2打开施工者进入箱体1,通过控制台19操控升降机上移,升降机的绳索在滑轮一12上进行上移动并带动固定块10上移,固定块10上移带动箱体1上移到达施工位置,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施工者打开门锁4,拉动箱门2,箱门2通过滑槽3进行滑动,箱门2打开施工者进入箱体1,通过控制台19操控升降机上移,升降机的绳索在滑轮一12上进行上移动并带动固定块10上移,固定块10上移带动箱体1上移到达施工位置,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时,施工者将安全绳索22连接自身的安全衣,将施工工具连接蓄电池18进行通电,通过控制台19控制气缸16,使气缸16充气,气缸16的气杆伸出,气杆推动推板15,推板15推动支撑板14伸出,施工者可以站在支撑板14上进行施工,且吸盘13吸住墙面对箱体1进行固定,防止大风晃动箱体1,有利于提高安全性。施工结束时,箱体1到达地面瞬间,支撑座6接触地面收到冲击力,减震块5向上移动,且压缩减震机构9内的弹簧组7,利用弹簧组7的弹性作用抵消冲击力起到缓冲见证作用,有利于降低危险性和箱体1的损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支撑板(14)、固定块(10)和减震机构(9),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门(2),且箱体(1)与箱门(2)上下端对应设置有滑槽(3),所述箱门(2)前端设置有门锁(4),箱体(1)上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块(10),箱体(1)下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撑座(6),箱体(1)下侧壁设置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后侧设置有气缸(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支撑板(14)、固定块(10)和减震机构(9),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门(2),且箱体(1)与箱门(2)上下端对应设置有滑槽(3),所述箱门(2)前端设置有门锁(4),箱体(1)上端四角均设置有固定块(10),箱体(1)下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撑座(6),箱体(1)下侧壁设置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后侧设置有气缸(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后端连接推板(15),所述推板(15)后端设置有气缸(16),所述气缸(16)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7),所述安装座(17)上端连接箱体(1)下侧壁,且气缸(16)的气杆和推板(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9)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减震板(8),所述减震板(8)下端设置有弹簧组(7),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