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5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涉及电葫芦领域,包括:悬吊架,所述悬吊架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悬吊架的U形结构内侧,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过悬吊架安装有从动齿轮;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固定安装在悬吊架一侧,所述电机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的两侧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两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悬吊架两侧的从动齿轮啮合。保证小车行走过程中,两侧滚轮上所受到的驱动力相同,进而保证小车行走时两侧的稳定性,防止小车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
本技术涉及电葫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
技术介绍
电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安装在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电葫芦在使用过程中,为便于在吊装物体时移动,需要将电葫芦吊装在行走小车上,行走小车安装在工字钢导轨上,利用行走小车在工字钢导轨上移动,带动电葫芦移动,现有的行走小车上设置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压靠在工字钢两侧的横板上,利用行走小车上的驱动电机带动一侧滚轮转动,实现行走小车行走,这个过程中,行走小车上一侧滚轮作为驱动轮轮行走,而另一侧滚轮由于没有驱动元件直接驱动作为从动轮转动,使得小车两侧所受的驱动力不同,容易使小车发生侧向偏移,造成脱轨,为避免上述情况产生,需要在小车两侧分别安装驱动电机,每个驱动电机带动该侧的滚轮转动,维持小车两侧的驱动力平衡,然而这种方式会增加行走小车的负载,减小小车的承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克服的是电葫芦行走小车两侧滚轮驱动力不同,使用时容易造成小车侧向偏移,造成脱轨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包括:悬吊架,所述悬吊架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悬吊架的U形结构内侧,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过悬吊架安装有从动齿轮;电机架,所述电机架固定安装在悬吊架一侧,所述电机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的两侧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两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悬吊架两侧的从动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悬吊架U形结构的内侧壁间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由套管中穿过。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部的悬吊架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套管与滚轮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外部环有防滑胶轮。进一步的,所述悬吊架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安装限位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悬吊架一侧的电机架上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穿过悬吊架,且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利用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转动,同时实现悬吊架两侧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每个转轴上的滚轮转动,这个过程中,两侧滚轮上所受到的驱动力相同,进而保证小车行走时两侧的稳定性,防止小车偏移,且小车上仅配置一个驱动电机,降低了小车的配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限位轮结构图;图中:1、悬吊架;2、电机架;12、转轴;13、滚轮;14、从动齿轮;21、驱动电机;22、主动齿轮;31、套管;41、限位板;42、防滑胶轮;43、支撑杆;44、限位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包括:悬吊架1,悬吊架1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3,滚轮13位于悬吊架1的U形结构内侧,转轴12另一端穿过悬吊架1安装有从动齿轮14;电机架2,电机架2固定安装在悬吊架1一侧,电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的两侧壁;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两个主动齿轮22分别与悬吊架1两侧的从动齿轮14啮合。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工作原理:行走小车安装在工字钢导轨上,工字钢导轨插入至悬吊架的U形结构中,悬吊架内侧的两个滚轮13分别压靠在工字钢导轨下部的侧板上,悬吊架1一侧的电机架2上安装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且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利用主动齿轮22啮合从动齿轮14转动,同时实现悬吊架1两侧的转轴12转动,进而带动每个转轴12上的滚轮13转动,实现小车在工字钢导轨上行走,这个过程中,两侧滚轮13上所受到的驱动力相同,进而保证小车行走时两侧的稳定性,防止小车偏移,且小车上仅配置一个驱动电机21,降低了小车的配重。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包括:悬吊架1,悬吊架1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3,滚轮13位于悬吊架1的U形结构内侧,转轴12另一端穿过悬吊架1安装有从动齿轮14;电机架2,电机架2固定安装在悬吊架1一侧,电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的两侧壁;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两个主动齿轮22分别与悬吊架1两侧的从动齿轮14啮合。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工作原理:行走小车安装在工字钢导轨上,工字钢导轨插入至悬吊架的U形结构中,悬吊架内侧的两个滚轮13分别压靠在工字钢导轨下部的侧板上,悬吊架1一侧的电机架2上安装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且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利用主动齿轮22啮合从动齿轮14转动,同时实现悬吊架1两侧的转轴12转动,进而带动每个转轴12上的滚轮13转动,实现小车在工字钢导轨上行走,这个过程中,两侧滚轮13上所受到的驱动力相同,进而保证小车行走时两侧的稳定性,防止小车偏移,且小车上仅配置一个驱动电机21,降低了小车的配重。悬吊架1U形结构的内侧壁间固定安装有套管31,驱动电机21输出轴由套管31中穿过。利用套管保护驱动电机输出轴,防止工字钢导轨磨损驱动电机输出轴。套管31上部的悬吊架1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限位板41,限位板41位于套管31与滚轮13之间。工字钢导轨两侧下部的侧板由限位板与滚轮之间穿过,利用限位板防止行走小车在移动时,降低小车上下浮动距离,保护驱动电机输出轴。滚轮13外部环有防滑胶轮42。增加滚轮对工字钢导轨的摩擦力,起到减震的作用。悬吊架1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支撑杆43,支撑杆43上固定安装限位轮44。工字钢导轨由两根支撑杆间穿过,两根支撑杆上的限位轮分别有工字钢导轨两侧形成对工字钢导轨到挤压,使小车移动时,减小小车的侧向偏移,维持小车移动的稳定性,防止脱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吊架(1),所述悬吊架(1)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3),所述滚轮(13)位于悬吊架(1)的U形结构内侧,所述转轴(12)另一端穿过悬吊架(1)安装有从动齿轮(14);/n电机架(2),所述电机架(2)固定安装在悬吊架(1)一侧,所述电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的两侧壁;/n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两个主动齿轮(22)分别与悬吊架(1)两侧的从动齿轮(14)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葫芦用行走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吊架(1),所述悬吊架(1)呈U形结构,U形结构两侧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3),所述滚轮(13)位于悬吊架(1)的U形结构内侧,所述转轴(12)另一端穿过悬吊架(1)安装有从动齿轮(14);
电机架(2),所述电机架(2)固定安装在悬吊架(1)一侧,所述电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悬吊架(1)的两侧壁;
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主动齿轮(22),两个主动齿轮(22)分别与悬吊架(1)两侧的从动齿轮(14)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蓝鹰智能输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