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5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起重设备立柱底部的实心轮,每个所述立柱底部下均设有一个V型架,所述V型架左右两侧翼端部通过横臂固定有平行设置的实心轮,所述V型架正中位置向后方设有一根水平的旋转柱;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立柱上的屈臂,所述屈臂末端通过活动销转动连接一个空心活动轴,空心活动轴套接在所述旋转柱上;液压机构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起重设备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空心活动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适应于各种型号的起重机,尤其适用于在地面状况恶劣的情况下使用,确保起重机在行进途中保持动态的平衡,提高了起重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械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物流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重吊钩或其它取物装置起升或起升加移动重物。起重机械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起升、运行、下降及返回原位等步骤。起升机构通过取物装置从取物地点把重物提起,经运行、回转或变幅机构把重物移位,在指定地点下放重物后返回到原位。它的工作机构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和旋转机构,被称为起重机的四大机构。其中运行机构,是通过起重机或起重小车运行来实现水平搬运物料的机构,有无轨运行和有轨运行之分,按其驱动方式不同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但是往往被忽视。在早些时候,为了确保运行的稳定,大型的起重设备往往采用有轨的运行机构,但是缺点是轨道的铺设耗时耗力,而且整个起重设备不灵活。于是,随着实心轮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轮式的起重机。例如专利号为201220465978.1的技术《无轨门式起重机》中就公开了一种无轨门式起重机,包括由主梁和支腿构成的起重机本体,在所述主梁上设置有起吊机构,在所述支腿的下横梁上设置有大车运行装置,所述的大车运行装置为由控制电机驱动的实心轮胎,所述实心轮胎的轮轴通过轮箱与所述支腿的下横梁相连接。所述控制电机通过变速装置与设置在实心轮胎上的齿圈相啮合。该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维修方便、操作灵活、方便。使用时无需铺设专用的轨道,特别适合工作场地较小的工厂、货场、矿山、码头等。载重量在50吨以下的门式起重机可以通过穿轴将支撑架固定在支腿下横梁上,便于安装或拆卸。但是这样的结构通常需要配合千斤顶固定使用,这样就有一个安全隐患,即在运行过程中一旦路面不平整或者由于别的原因导致起重机两侧的轮胎失去平衡,则会导致整个起重机的重心不稳,导致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能适应于各种型号的起重机,尤其适用于在地面状况恶劣的情况下使用,确保起重机在行进途中保持动态的平衡,提高了起重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起重设备立柱底部的实心轮4,每个所述立柱底部下均设有一个V型架8,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部通过横臂固定有平行设置的实心轮4,所述V型架8正中位置向后方设有一根水平的旋转柱5;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立柱上的屈臂1,所述屈臂1末端通过活动销2转动连接一个空心活动轴3,空心活动轴3套接在所述旋转柱5上;液压机构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起重设备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空心活动轴3上。优选地,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的横臂内安装有感应传感器,通过感应传感器的数值判定各实心轮4之间的高低平衡状态。优选地,所述感应传感器通过横臂内的线缆经过屈臂1,最终连接到起重机的控制端。优选地,所述空心活动轴3内部设有一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定V型架8的旋转是在一定可控范围角度内的。优选地,所述实心轮4内侧还设有和实心轮4同心设置的齿轮6,所述齿轮6连接在变速箱7上。优选地,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的横臂上设有定位框,所述实心轮4的中轴固定在定位框内。优选地,所述实心轮4上设有防滑纹。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抛弃了千斤顶固定的结构,无论是在作业时还是运行时,均通过传感器反馈的即时数据,配合液压机构控制V型架来进行动态平衡。如果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则通过变速箱进行制动,确保起重机的整体安全稳定性,同时起重机的灵活性得以保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起重设备立柱底部的实心轮4,每个所述立柱底部下均设有一个V型架8,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部通过横臂固定有平行设置的实心轮4,所述V型架8正中位置向后方设有一根水平的旋转柱5;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立柱上的屈臂1,所述屈臂1末端通过活动销2转动连接一个空心活动轴3,空心活动轴3套接在所述旋转柱5上;液压机构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起重设备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空心活动轴3上。本实施例中,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的横臂内安装有感应传感器,通过感应传感器的数值判定各实心轮4之间的高低平衡状态;所述感应传感器通过横臂内的线缆经过屈臂1,最终连接到起重机的控制端。本实施例中,空心活动轴3内部设有一组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定V型架的旋转是在一定可控范围内的,防止V型架旋转过大过猛导致起重机重心失衡。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起重机的速度来确保整体平衡和安全,实心轮4内侧还设有和实心轮4同心设置的齿轮6,所述齿轮6连接在变速箱7上,这样的结构能起到控制实心轮行进速度,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制动的作用。本实施例中,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的横臂上设有定位框,所述实心轮4的中轴固定在定位框内。本实施例中,实心轮4上设有防滑纹。本技术中,本技术使用非常方便,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为一个整体结构,可以直接安装在起重机上。这样的设计颠覆了现有技术中起重机需要两侧相互平衡的理念,强调在起重机两侧轮胎位于不同的面上时,单组实心轮4直接进行平衡性调整。同时也颠覆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成对的控制机构进行调整的思维惯性。每组液压轮只需配置一个液压机构9就能实现动态调整。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整体移动速度并不快,且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响应时间非常短,足以在出现失衡情况前对实心轮4进行调整。因此一旦由于道路不平整可以通过液压机构9伸缩,调整V型架8的左右高低,确保起重机上方支柱处于竖直状态。V型架8以旋转柱5为轴进行左右倾斜,确保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也能实现平稳直立或行进。同时也确保不同支柱上的实心轮4受力均衡,提高了整个起重机的稳定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起重设备立柱底部的实心轮(4),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底部下均设有一个V型架(8),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部通过横臂固定有平行设置的实心轮(4),所述V型架(8)正中位置向后方设有一根水平的旋转柱(5);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立柱上的屈臂(1),所述屈臂(1)末端通过活动销(2)转动连接一个空心活动轴(3),空心活动轴(3)套接在所述旋转柱(5)上;液压机构(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起重设备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空心活动轴(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起重设备立柱底部的实心轮(4),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底部下均设有一个V型架(8),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部通过横臂固定有平行设置的实心轮(4),所述V型架(8)正中位置向后方设有一根水平的旋转柱(5);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起重设备立柱上的屈臂(1),所述屈臂(1)末端通过活动销(2)转动连接一个空心活动轴(3),空心活动轴(3)套接在所述旋转柱(5)上;液压机构(9)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起重设备立柱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空心活动轴(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用动态平衡液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架(8)左右两侧翼端的横臂内安装有感应传感器,通过感应传感器的数值判定各实心轮(4)之间的高低平衡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向华向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合建卡特武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