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5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吊料斗,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框式塔吊料斗,面对不同物料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它包括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其前端为圆弧面,其底板为开启扇,前端与底板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动轴正上方的料斗本体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料斗本体的后背板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后背板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底板远离前端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起吊时,同时启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钢丝绳吊钩;卸料时,可以选择松开第一钢丝绳吊钩,从前端圆弧面处完成物料卸料;也可以选择松开第四钢丝绳吊钩,同时起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钢丝绳吊钩,从底板处完成物料卸料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吊料斗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塔吊料斗。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结构施工过程中,传统塔吊料斗为框式料斗,工人卸货不方便,卸货时间过长,且针对不同的吊物,要频繁更换不同的料斗。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难度低、安全且经济的塔吊料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工地塔吊料斗种类繁多,塔吊料斗在吊装不同种类材料时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工地塔吊料斗种类繁多,塔吊料斗在吊装不同种类材料时需要频繁更换料斗种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吊料斗,可在充分满足吊装安全的基础上,可吊装大小砌块、长短木方、模板,土方,砂石料,防水卷材等材料,且经济效果优异,技术工艺简单,工人操作性强,极具现场实用性。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塔吊料斗,包括: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前端为圆弧面,所述料斗本体底板为开启扇,所述前端与所述底板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正上方的所述料斗本体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所述料斗本体的后背板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所述后背板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前端的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塔吊料斗,包括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及配合设置的四对钢丝绳吊钩,料斗本体的前端为圆弧面,料斗本体的底板为开启扇,前端与底板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动轴正上方的料斗本体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料斗本体的后背板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后背板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底板远离前端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起吊时,同时启动第一钢丝绳吊钩、第二钢丝绳吊钩以及第四钢丝绳吊钩;卸料时,可以根据实际物料体积和形态选择A种卸料方式、B种卸料方式或者综合运用A种卸料方式和B种卸料方式。其中,A种卸料方式包括:松开第一钢丝绳吊钩,从圆弧面处完成物料卸料,从而实现单侧倾倒式卸料。该种卸料方式,使得整个料斗受力平衡,可以增加料斗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卸料过程比较平滑,减少了对物料的成品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吊装的安全系数。B种卸料方式包括:松开第四钢丝绳吊钩,同时起吊第一钢丝绳吊钩、第二钢丝绳吊钩以及第三钢丝绳吊钩,从底板处完成物料卸料工作,从而实现在料斗下口卸料。该种卸料方式可以快速卸料,而且能够保证无残留卸料。(2)本技术的塔吊料斗,装置构造简单、人工及材料投入低、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有效利用废钢板、角钢、槽钢、方管等工地材料,无限次周转,可以吊装任何工地固体用料,且装料卸料简便,可有效减少劳动力。而且能够克服常规塔吊料斗卸货时间长等缺陷,对于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及进度控制均有促进作用,小料斗能够发挥大用途。进一步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所述前端的圆弧面由厚度为4mm的圆弧钢板制作而成。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吊点的受力强度,增加吊装的安全性,每个钢丝绳吊钩与所述料斗本体连接处均设有垫板。进一步地,所述料斗本体框架由角钢、槽钢、方管以及钢板拼接固定而成。从而仅需要价格低廉的常用施工构配件即可,成本低,效果好。进一步地,考虑到料斗本体的底板为开启窗,起吊时通过第四钢丝绳吊钩的起吊保持料斗的底板为关闭状态,当从料斗本体下口卸料时,则是通过松开第四钢丝绳吊钩,为了实现前述功能,料斗本体底板与前端的圆弧面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为钢管制作而成,从而节省成本,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塔吊料斗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塔吊料斗的侧视图;图3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塔吊料斗的后视图;图4至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塔吊料斗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图7至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塔吊料斗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图中:10-料斗本体,11-前端,12-底板,13-后背板;21-第一钢丝绳吊钩,22-第二钢丝绳吊钩,23-第三钢丝绳吊钩,24-第四钢丝绳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塔吊料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9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塔吊料斗的结构组成。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塔吊料斗,包括: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10,料斗本体前端11为圆弧面,料斗本体底板12为开启扇,前端11与底板12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动轴正上方的料斗本体10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21,料斗本体10的后背板13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22,后背板13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23,底板12远离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24。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塔吊料斗,包括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10及配合设置的四对钢丝绳吊钩,料斗本体的前端11为圆弧面,料斗本体的底板12为开启扇,前端11与底板12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动轴正上方的料斗本体10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21,料斗本体的后背板13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22,后背板13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23,底板12远离前端11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24。起吊时,同时启动第一钢丝绳吊钩21、第二钢丝绳吊钩22以及第四钢丝绳吊钩2;卸料时,可以根据实际物料体积和形态选择A种卸料方式、B种卸料方式或者综合运用A种卸料方式和B种卸料方式。其中,A种卸料方式包括:松开第一钢丝绳吊钩21,从前端11圆弧面处完成物料卸料,从而实现单侧倾倒式卸料。该种卸料方式,使得整个料斗受力平衡,可以增加料斗本体10的使用寿命,而且,卸料过程比较平滑,减少了对物料的成品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吊装的安全系数。B种卸料方式包括:松开第四钢丝绳吊钩24,同时起吊第一钢丝绳吊钩21、第二钢丝绳吊钩22以及第三钢丝绳吊钩23,从底板12处完成物料卸料工作,从而实现在料斗下口卸料。该种卸料方式可以快速卸料,而且能够保证无残留卸料。该塔吊料斗能够克服常规塔吊料斗卸货时间长等缺陷,对于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及进度控制均有促进作用,工艺简单、工人易上手,自身安全系数高,维护性能稳定,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前端10圆弧面由厚度为4mm的圆弧钢板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提高吊点的受力强度,增加吊装的安全性,每个钢丝绳吊钩与所述料斗本体连接处均设有垫板。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料斗本体框架由角钢、槽钢、方管以及钢板拼接固定而成。从而仅需要价格低廉的常用施工构配件即可,成本低,效果好。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考虑到料斗本体的底板为开启窗,起吊时通过第四钢丝绳吊钩的起吊保持料斗的底板为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吊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n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前端为圆弧面,所述料斗本体底板为开启扇,所述前端与所述底板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正上方的所述料斗本体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所述料斗本体的后背板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所述后背板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前端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倒直角梯形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前端为圆弧面,所述料斗本体底板为开启扇,所述前端与所述底板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正上方的所述料斗本体上口处设有一对第一钢丝绳吊钩,所述料斗本体的后背板上侧设有一对第二钢丝绳吊钩,所述后背板下侧设有一对第三钢丝绳吊钩,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前端圆弧面的一端设有一对第四钢丝绳吊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昌鹏秦毅胡建娄洪伟张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