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37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和气囊,所述救生圈的内圈固接有气囊,所述救生圈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顶端安装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所述救生圈的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该船舶用救生装置,通过圆环、支块和转块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将收线构件与救生圈的连接工作,通过外壳、转杆、转盘、连接线、发条和套环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进行收线放线的工作,不会局限连接线的长度,通过竖筒、活塞、竖杆、拉块、进气管、出气管和扣盖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对气囊进行充气工作,可以使气囊与不同体型的人进行贴合工作,防止使用者在落水后由于体力不支与救生圈分离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用救生
,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救生,就是船舶乘员使用船上救生设备救助落水人员,或在遭遇海难时按照救生部署弃船自救,广义地说也包括救助他船或接受外来援救,任何船舶都要按照国家船舶检验部门的规定,配置救生设备,国际航行船舶要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有关规定配备救生设备,现有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不同体型的人进行制作,导致体型较小的人使用时无法与救生圈贴合,需要双臂发力进行使用,导致时间较长时会导致使用者体力不支出现危险,同时无法做到与使用者进行连接工作,导致在跳水时与救生圈分离,如果使用者不会游泳就会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不同体型的人进行制作,导致体型较小的人使用时无法与救生圈贴合,需要双臂发力进行使用,导致时间较长时会导致使用者体力不支出现危险,同时无法做到与使用者进行连接工作,导致在跳水时与救生圈分离,如果使用者不会游泳就会出现危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和气囊,所述救生圈的内圈固接有气囊,所述救生圈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顶端安装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的顶端安装有挂钩,所述救生圈的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优选的,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外壳、转杆、转盘、连接线、发条和套环,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中心处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内部缠绕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顶端固接有套环,所述转杆的外壁右侧固接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圆环、支块和转块,所述圆环的外壁顶端固接有支块,所述支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块。优选的,所述圆环的材质为尼龙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竖筒、活塞、竖杆、拉块、进气管、出气管和扣盖,所述竖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端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固接有拉块,所述竖筒的左侧底端插接有进气管,所述竖筒的底端插接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扣盖。优选的,所述扣盖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船舶用救生装置,通过圆环、支块和转块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将收线构件与救生圈的连接工作,通过外壳、转杆、转盘、连接线、发条和套环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进行收线放线的工作,不会局限连接线的长度,通过竖筒、活塞、竖杆、拉块、进气管、出气管和扣盖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可以对气囊进行充气工作,可以使气囊与不同体型的人进行贴合工作,防止使用者在落水后由于体力不支与救生圈分离出现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气装置的俯视剖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收线装置位置放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转杆、转盘和连接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救生圈,2、气囊,3、连接构件,301、圆环,302、支块,303、转块,4、收线装置,401、外壳,402、转杆,403、转盘,404、连接线,405、发条,406、套环,5、挂钩,6、充气装置,601、竖筒,602、活塞,603、竖杆,604、拉块,605、进气管,606、出气管,607、扣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1和气囊2,救生圈1的内圈固接有气囊2,气囊2被充气时可以与使用者的身体贴合,同时可以增加浮力,救生圈1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连接构件3,连接构件3可以将救生圈1与收线装置4进行连接工作,连接构件3的顶端安装有收线装置4,收线装置4的顶端安装有挂钩5,挂钩5可以与船体进行连接工作,同时可以与使用者身上进行连接工作,救生圈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6,充气装置6可以对气囊2进行充气工作;收线装置4包括外壳401、转杆402、转盘403、连接线404、发条405和套环406,外壳4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402,转杆401通过轴承在外壳401的内部转动,转杆402的外壁中心处固接有转盘403,转盘403通过转杆402进行转动工作,转盘403的内部缠绕有连接线404,拉动连接线404可以使转盘403进行转动工作,连接线404的顶端固接有套环406,套环406与挂钩5进行连接工作,转杆402的外壁右侧固接有发条405,转杆402转动时发条405会进行收缩工作,发条405的外壁与外壳401的内壁固定相连。连接构件3包括圆环301、支块302和转块303,圆环301的外壁顶端固接有支块302,圆环301与救生圈1套接相连,支块302使用的是尼龙带与圆环301进行连接工作,支块3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块303,转块303可以在支块302的内部转动,圆环301的材质为尼龙材质制成。充气装置6包括竖筒601、活塞602、竖杆603、拉块604、进气管605、出气管606和扣盖607,竖筒60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02,竖筒601与救生圈1固定相连,活塞602可以在竖筒601的内部上下滑动,可以进行打气工作,活塞602的顶端固接有竖杆603,拉动竖杆603可以带动活塞602上下滑动,竖杆603的顶端固接有拉块604,拉动拉块604可以带动竖杆603和活塞602上下移动,竖筒601的左侧底端插接有进气管605,活塞602向上移动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605进入到竖筒601的内部,进气管605内部安装的单向阀只能进气不能出气,竖筒601的底端插接有出气管606,活塞602向下移动是可以将竖筒601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606进入到气囊2的内部,出气管606与气囊2插接相连,出气管606内部安装的单向阀只能出气不会进气,进气管6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扣盖607,扣盖607通过销轴可以从进气管605的顶端打开扣合,扣盖607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制成,扣盖607可以进行密封工作,进气管605和出气管606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当船舶用救生装置开始使用时,使用者将挂钩5拉出,挂钩5被拉出时可以将连接线404从外壳401的内部拉出,连接线404被拉出时,可以使转盘403和转杆402进行转动工作,转杆402转动时可以使发条405进行收缩工作,拉出后使用者将挂钩5挂接到使用者的身上,在船舶突发危险时,使用者在跳水时,可以将防止救生圈1与使用者分离,不会游泳的人就会发生不必要的危险,落水后使用者先将救生圈套入身体上,套好后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对气囊2进行充气工作,使气囊2与使用者的身体进行贴合工作,防止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1)和气囊(2),所述救生圈(1)的内圈固接有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1)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连接构件(3),所述连接构件(3)的顶端安装有收线装置(4),所述收线装置(4)的顶端安装有挂钩(5),所述救生圈(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6);/n所述收线装置(4)包括外壳(401)、转杆(402)、转盘(403)、连接线(404)、发条(405)和套环(406),所述外壳(4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402),所述转杆(402)的外壁中心处固接有转盘(403),所述转盘(403)的内部缠绕有连接线(404),所述连接线(404)的顶端固接有套环(406),所述转杆(402)的外壁右侧固接有发条(405),所述发条(405)的外壁与外壳(401)的内壁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1)和气囊(2),所述救生圈(1)的内圈固接有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1)的外壁顶端安装有连接构件(3),所述连接构件(3)的顶端安装有收线装置(4),所述收线装置(4)的顶端安装有挂钩(5),所述救生圈(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装置(6);
所述收线装置(4)包括外壳(401)、转杆(402)、转盘(403)、连接线(404)、发条(405)和套环(406),所述外壳(4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402),所述转杆(402)的外壁中心处固接有转盘(403),所述转盘(403)的内部缠绕有连接线(404),所述连接线(404)的顶端固接有套环(406),所述转杆(402)的外壁右侧固接有发条(405),所述发条(405)的外壁与外壳(401)的内壁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3)包括圆环(301)、支块(302)和转块(303),所述圆环(301)的外壁顶端固接有支块(302),所述支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王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万舟救生装备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