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4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卧式千斤顶下表面前部设主轴,主轴左、右侧分别设旋转轮,卧式千斤顶左、右侧壁后部下侧分别固定设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下表面分别设刹车万向轮,卧式千斤顶上的顶板上固定设方管,方管上部开设通孔,所述方管内设连接板A,连接板A后部开设螺纹孔A,连接板A前端设支撑臂,支撑臂上端设C形件,C形件上表面设柔性泡沫板,螺栓B贯穿方管上的通孔,且螺栓B与连接板A上的螺纹孔A相配合,卧式千斤顶左、右侧壁后部分别设连接板B,连接板B与框架之间通过通过螺栓C固定,框架内侧放置配重块,L形压板通过螺栓D固定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转运聚酰亚胺薄膜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车,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序中,聚酰亚胺薄膜被镀膜完成后,需要把聚酰亚胺薄膜转运到需要转移的地方,生产车间没有专用的转移聚酰亚胺薄膜的转运车,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车间大多采用女工生产,女工的体力相对男工较弱,搬动生产好的聚酰亚胺薄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解决了现有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车间大多采用女工生产,女工的体力相对男工较弱,搬动生产好的聚酰亚胺薄膜费力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包括卧式千斤顶1、推把101、顶板102、主轴2、旋转轮3、支撑板4、刹车万向轮5、方管6、通孔601、连接板A7、螺纹孔A701、支撑臂8、C形件9、柔性泡沫板10、螺栓A11、螺栓B12、连接板B13、框架14、螺栓C15、配重块16、L形压板17和螺栓D18,卧式千斤顶1下表面前部固定设置主轴2,所述主轴2左、右侧分别设置旋转轮3,所述旋转轮3与所述主轴2旋转连接,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4,每个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刹车万向轮5,所述卧式千斤顶1上的顶板102上固定设置方管6,所述方管6上部开设通孔601,所述方管6内设置连接板A7,所述连接板A7后部开设螺纹孔A701,所述连接板A7前端固定设置支撑臂8,所述支撑臂8上端固定设置C形件9,所述C形件9上表面设置柔性泡沫板10,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后端分别设置翻边结构,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端通过多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前侧壁上,所述柔性泡沫板10后端通过多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后侧壁上,螺栓B12贯穿所述方管6上的所述通孔601,且所述螺栓B12与所述连接板A7上的所述螺纹孔A701相配合,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板B13,所述连接板B13与所述框架14之间通过通过螺栓C15固定,所述框架14内侧放置配重块16,L形压板17通过螺栓D18固定在所述框架14上,且所述L形压板17上部位于所述配重块16上方。所述的连接板A7前部开设螺纹孔B702,螺栓B12与螺纹孔B702相配合时,连接板A7的重心后移。所述的L形压板17上固定设置压紧块19,且压紧块19位于所述配重块16上侧,压紧块19便于压紧配重块16。左、右侧所述的螺栓A11分别贯穿压条20,便于通过压条20压紧相接触的柔性泡沫板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把螺栓B插入方管上的通孔,根据需要前、后移动方管内的连接板A至螺纹孔A或螺纹孔B位于通孔正下方,螺栓B与螺纹孔A或螺纹孔B相配合,框架通过螺栓C固定在连接板B上,框架内放置配重块,L形压板通过螺栓D固定在框架上,压紧块压紧配重块,通过卧式千斤顶上的推把推动卧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带动主轴,主轴带动旋转轮,卧式千斤顶带动刹车万向轮,卧式千斤顶移动到所需位置,压下刹车万向轮,通过推把举升卧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通过顶板举升方管、连接板A、支撑臂、C形件、柔性泡沫板至合适位置,停止举升卧式千斤顶,把聚酰亚胺薄膜抬到柔性泡沫板上,降低卧式千斤顶上的顶板,把卧式千斤顶推到所需位置,抬走聚酰亚胺薄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转运聚酰亚胺薄膜省力。2、连接板A前部开设螺纹孔B,螺栓B与螺纹孔B相配合时,连接板A的重心后移。3、L形压板上固定设置压紧块,且压紧块位于所述配重块上侧,压紧块便于压紧配重块。4、左、右侧螺栓A分别贯穿压条,便于通过压条压紧相接触的柔性泡沫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C形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C形件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框架的俯视图。其中,1-卧式千斤顶、101-推把、102-顶板、2-主轴、3-旋转轮、4-支撑板、5-刹车万向轮、6-方管、601-通孔、7-连接板A、701-螺纹孔A、702-螺纹孔B、8-支撑臂、9-C形件、10-柔性泡沫板、11-螺栓A、12-螺栓B、13-连接板B、14-框架、15-螺栓C、16-配重块、17-L形压板、18-螺栓D、19-压紧块、20-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包括卧式千斤顶1、推把101、顶板102、主轴2、旋转轮3、支撑板4、刹车万向轮5、方管6、通孔601、连接板A7、螺纹孔A701、支撑臂8、C形件9、柔性泡沫板10、螺栓A11、螺栓B12、连接板B13、框架14、螺栓C15、配重块16、L形压板17和螺栓D18,卧式千斤顶1下表面前部固定设置主轴2,所述主轴2左、右侧分别设置旋转轮3,所述旋转轮3与所述主轴2旋转连接,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4,每个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刹车万向轮5,所述卧式千斤顶1上的顶板102上固定设置方管6,所述方管6上部开设通孔601,所述方管6内设置连接板A7,所述连接板A7后部开设螺纹孔A701,所述连接板A7前端固定设置支撑臂8,所述支撑臂8上端固定设置C形件9,所述C形件9上表面设置柔性泡沫板10,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后端分别设置翻边结构,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端通过六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前侧壁上,所述柔性泡沫板10后端通过六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后侧壁上,螺栓B12贯穿所述方管6上的所述通孔601,且所述螺栓B12与所述连接板A7上的所述螺纹孔A701相配合,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板B13,所述连接板B13与所述框架14之间通过通过螺栓C15固定,所述框架14内侧放置配重块16,L形压板17通过螺栓D18固定在所述框架14上,且所述L形压板17上部位于所述配重块16上方。所述的连接板A7前部开设螺纹孔B702,螺栓B12与螺纹孔B702相配合时,连接板A7的重心后移。所述的L形压板17上固定设置压紧块19,且压紧块19位于所述配重块16上侧,压紧块19便于压紧配重块16。左、右侧所述的螺栓A11分别贯穿压条20,便于通过压条20压紧相接触的柔性泡沫板1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把螺栓B插入方管上的通孔,根据需要前、后移动方管内的连接板A至螺纹孔A或螺纹孔B位于通孔正下方,螺栓B与螺纹孔A或螺纹孔B相配合,框架通过螺栓C固定在连接板B上,框架内放置配重块,L形压板通过螺栓D固定在框架上,压紧块压紧配重块,通过卧式千斤顶上的推把推动卧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带动主轴,主轴带动旋转轮,卧式千斤顶带动刹车万向轮,卧式千斤顶移动到所需位置,压下刹车万向轮,通过推把举升卧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通过顶板举升方管、连接板A、支撑臂、C形件、柔性泡沫板至合适位置,停止举升卧式千斤顶,把聚酰亚胺薄膜抬到柔性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千斤顶(1)、推把(101)、顶板(102)、主轴(2)、旋转轮(3)、支撑板(4)、刹车万向轮(5)、方管(6)、通孔(601)、连接板A(7)、螺纹孔A(701)、支撑臂(8)、C形件(9)、柔性泡沫板(10)、螺栓A(11)、螺栓B(12)、连接板B(13)、框架(14)、螺栓C(15)、配重块(16)、L形压板(17)、螺栓D(18),卧式千斤顶(1)下表面前部固定设置主轴(2),所述主轴(2)左、右侧分别设置旋转轮(3),所述旋转轮(3)与所述主轴(2)旋转连接,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4),每个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刹车万向轮(5),所述卧式千斤顶(1)上的顶板(102)上固定设置方管(6),所述方管(6)上部开设通孔(601),所述方管(6)内设置连接板A(7),所述连接板A(7)后部开设螺纹孔A(701),所述连接板A(7)前端固定设置支撑臂(8),所述支撑臂(8)上端固定设置C形件(9),所述C形件(9)上表面设置柔性泡沫板(10),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后端分别设置翻边结构,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端通过多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前侧壁上,所述柔性泡沫板(10)后端通过多个螺栓A(11)固定在所述C形件(9)后侧壁上,螺栓B(12)贯穿所述方管(6)上的所述通孔(601),且所述螺栓B(12)与所述连接板A(7)上的所述螺纹孔A(701)相配合,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板B(13),所述连接板B(13)与所述框架(14)之间通过螺栓C(15)固定,所述框架(14)内侧放置配重块(16),L形压板(17)通过螺栓D(18)固定在所述框架(14)上,且所述L形压板(17)上部位于所述配重块(16)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千斤顶(1)、推把(101)、顶板(102)、主轴(2)、旋转轮(3)、支撑板(4)、刹车万向轮(5)、方管(6)、通孔(601)、连接板A(7)、螺纹孔A(701)、支撑臂(8)、C形件(9)、柔性泡沫板(10)、螺栓A(11)、螺栓B(12)、连接板B(13)、框架(14)、螺栓C(15)、配重块(16)、L形压板(17)、螺栓D(18),卧式千斤顶(1)下表面前部固定设置主轴(2),所述主轴(2)左、右侧分别设置旋转轮(3),所述旋转轮(3)与所述主轴(2)旋转连接,所述卧式千斤顶(1)左、右侧壁后部下侧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4),每个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刹车万向轮(5),所述卧式千斤顶(1)上的顶板(102)上固定设置方管(6),所述方管(6)上部开设通孔(601),所述方管(6)内设置连接板A(7),所述连接板A(7)后部开设螺纹孔A(701),所述连接板A(7)前端固定设置支撑臂(8),所述支撑臂(8)上端固定设置C形件(9),所述C形件(9)上表面设置柔性泡沫板(10),所述柔性泡沫板(10)前、后端分别设置翻边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巨野盛鑫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