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部件个数少且不会在基板上占据较大空间、对位容易且连接时间短,并且可自如进行连接以及连接解除的光学连接部件以及光学连接结构。在连接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部件或者光传输介质和他光传输介质的光学连接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有凹部的连接部件,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具有对光传输介质进行对位和保持的保持部,有凹部的连接部件具有与光功能部件或其他光传输介质对位的对位部,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有凹部的连接部件,通过凸部和凹部嵌合而拆装自如。此外,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光传输介质的保持部、与光功能部件或者其他光传输介质对位的对位部、推抵机构和推抵壁,推抵机构通过将光传输介质向推抵壁推抵而将光传输介质与对位部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连接部件以及光学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在基板上连接光功能部件,使用具有光传输介质的光学 连接结构。在光学连接结构上,具有下述连接,即向金属环安装作为光 传输介质的光纤而令其沿着基板与光功能部件对接的所谓与基板平行方 向上的连接、和将光纤的末端斜着切断并令其与向垂直于基板的方向开 口的具有连接点的光功能部件接触的所谓的与基板垂直方向上的连接.在与基板平行的方向上进行连接的光学连接结构中, 一般而言使用 具有壳体和金属环的光连接器等,通过对位而对接可进行稳定的连接.但是,存在壳体和金属环在基板上占据较大空间的问题.此外,在与基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连接的光学连接结构中,光传输 介质的加工困难,进而没有有效的对位方法。因此,难以进行稳定的连接,在例如光功能部件和光纤的接触时,有损坏光功能部件的可能.可以使用透镜等反射层而非接触地进行光学连接,但部件个数多, 由于反射层和光功能部件、光传输介质的对位而令连接需要的时间变长,有成本增高的问题(例如,参照特开平9 - 0265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在基板上 占据较大空间、对位容易,且可减少部件个数、缩短连接时间,并且可 自如进行连接以及连接解除的光学连接部件以及光学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借助下述技术构成,可解决上述问题.(l)一种光学连接部件,垂直连接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部件或者光 传输介质和他光传输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 有凹部的连接部件,上述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具有对该光传输介质进行 对位和保持的保持部,上述有凹部的连接部件,具有与光功能部件或其 他光传输介质对位的对位部,上述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上述有凹部的连接部件,通过凸部和凹部嵌合而拆装自如.(2) 上述(1)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凸部的 连接部件具有保持光传输介质的凸轮构造.(3) 上述(1)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有凹部的 连接部件,具有推压上述有凸部的连接部件的推压部。(4) 一种光学连接部件,连接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部件或者光传输 介质和他光传输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该光传输介质的保持部、 与光功能部件或其他光传输介质对位的对位部、推抵机构和推抵壁,上 述推抵机构将该光传输介质向上述推抵壁推抵,由此令该光传输介质与上述对位部对位.(5) 上述(4)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方向是相 对于上述光传输介质的光轴垂直的方向.(6) 上述(4)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抵机构 将该光传输介质向上述推抵壁推抵,由此对该光传输介质进行整形.(7) 上述(4)或(6)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推 抵机构为凸轮构造.(8) 上述(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座腿。(9 )上述(1 )至(8 )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纳光功能部件或其他光传输介质的收纳部.(10) —种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l) ~ (9)中 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而连接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部件或者光传输 介质和他光传输介质。(11) 一种光学连接结构,将配置在基板上的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 部件以及/或者其他光传输介质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光传输介质至少 在一端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与上述光功能部件以及/或者其他的光功能 传输介质连接。(12) 上述(10)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传输 介质,至少在一端具有弯折部。(13) 上述(11)或(12)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 述弯折部,由光传输介质弯折180。而成。(14) 上述(11)或(12)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部,由光传输介质弯折90。而成.(15 )上述(11)或(12 )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 述光传榆介质,在两端具有弯折部.(16)上述(1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功能 部件,在与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光轴.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不会在基板上占据较大空间、对位容易、 且可减少部件个数、缩短连接时间、并且可自如进行连接以及连接解除 的光学连接部件以及光学连接结构。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连接结构,通过弯折光传输介质的末端可令 与基板的垂直方向的连接变得容易,进而可紧凑地保持连接状态.由此, 无需使用透镜等的行进方向的控制,无需各个透镜与各光功能部件、光 传榆介质的对位等的工序.进而,可在接触之后调节光纤端面相对于光功能部件的角度,可使 反射衰减量变小,减轻基于返回光的光学的噪音的发生、和光功能部件 的损坏等不良状况。此外,由于在基板表面附近进行光传输介质的对位,所以对于现 有的光学连接结构可实现小型化,可减少部件个数,所以可降低成本, 并可减小在基板上的占据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 (b)是A-A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有凹部的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 是側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保持光传输介质的状态 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有凹部的连接部件与光功能部件对位的状 态的側视图.图6是表示令实施方式1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与有凹部的连接部件 一体化的过程的側视图,(a)是一体化前的图,(b)是正在一体化的图,(c) 是一体化后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 (b)是B-B线剖视图,(c)是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保持光传输介质的状态 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 是C-C线剖视图,图IO是表示令实施方式3的有凸部的连接部件保持光传输介质的过 程的剖视图,(a)是保持前的图,(b)是正在保持的图,(c)是保持后的图.图11是实施方式4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側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 是D-D线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的光学连接部件上保持光传输介质的过程 的剖视图,(a)是保持前的图,(b)是将光传输介质插入的状态的图,(c) 是正在关闭盖的状态的图,(d)是保持后的状态的图.图15是将实施方式5的光学连接部件设置在基座上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光学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 是E-E线剖视图,图1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7的光学连接部件上保持光传输介质的状态 的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光学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光学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光学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光纤心线的带化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光学连接结构中使用的光纤心线的制作 方法的立体图,(a)是带化后的光纤心线,(b)是弯折后的光纤心线。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连接部件,垂直连接光传输介质和光功能部件或者光传输介质和他光传输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有凹部的连接部件,上述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具有对该光传输介质进行对位和保持的保持部,上述有凹部的连接部件,具有与光功能部件或其他光传输介质对位的对位部,上述有凸部的连接部件和上述有凹部的连接部件,通过凸部和凹部嵌合而拆装自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恭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