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设备、储电柜、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和控制设备,发电设备、储电柜和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均与控制设备相连,发电设备通过储电柜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相连,发电设备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储电柜用于存储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上,控制设备控制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将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目标车辆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储电柜为目标车辆进行充电,以实现对驻车、充电的一体化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充电需求随之增大,至2019年年末全国电动汽车累计销售251万辆,仅建设公共充电桩万24.2万台,充电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汽车充电设施不配套,充电效率低下,造成的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瓶颈和用户充电不便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完善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解决汽车充电问题,已成为消除电动汽车发展瓶颈和方便电动汽车用户的迫切需要。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交流充电的慢充充电桩,另一种是以直流充电的快充充电桩。目前,无论采用哪种充电方式都是需要将车停放于设置有充电桩的对应位置,在完成充电以后用户再去将电车停放于至相应的车库中。因此,如何实现停车与充电的一体化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以实现对驻车、充电的一体化服务。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设备、储电柜、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和控制设备;所述发电设备、所述储电柜和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发电设备通过所述储电柜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相连;所述发电设备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所述储电柜用于存储所述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上,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将所述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储电柜为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可选的,上述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包括:驻充车位、摆渡装置和工作平台;所述摆渡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工作平台用于停放所述目标车辆;所述摆渡装置用于将所述目标车辆移动至所述驻充车位,以使将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储电柜建立连接。可选的,上述所述摆渡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伺服结构;所述伺服结构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伺服结构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作用下驱动所述移动组件移动所述工作平台。可选的,上述所述移动组件实现对所述工作平台的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以使将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位置。可选的,上述,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还包括: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目标车辆是否停放至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目标位置。可选的,上述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还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储电柜通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可选的,上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寻踪侦测扫描装置;所述寻踪侦测扫描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寻踪侦测扫描装置用于识别所述驻充车位上的目标车辆的充电插头,当识别到所述充电插头后,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驻充车位上的充电结构与所述充电插头建立连接,以使为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可选的,上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消费模块;所述消费模块与所述储电柜相连,所述消费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目标车辆的用电量,并根据所述用电量进行相应的费用结算。可选的,上述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目标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建立连接,以使用户通过所述目标终端完成所述费用结算服务。可选的,上述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用户通过所述定位装置确定所述全自动充电系统,以便于用户对目标车辆进行充电。本技术采用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设备、储电柜、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和控制设备;发电设备、储电柜和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均与控制设备相连,发电设备通过储电柜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相连,发电设备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储电柜用于存储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上,控制设备控制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将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目标车辆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储电柜为目标车辆进行充电,通过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使得用户可以完成停车与充电的一体化服务,避免了用户充电完成以后再去停车的繁琐操作,节省了用户时间的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充电与停车的相互协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工作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充电系统的一种电路原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设备1、储电柜2、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和控制设备4,其中,发电设备1、储电柜2和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均与控制设备4相连,发电设备1通过储电柜2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相连,发电设备1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储电柜2用于存储发电设备1发出的电量,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上,控制设备4控制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将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目标车辆与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控制设备4控制储电柜2为目标车辆进行充电。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用户只需将目标车辆停放于指定位置即可,停放于指定位置后,控制设备4将自动完成通过控制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3将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停车位并且完成对目标车辆的充电,实现了停车充电的一体化服务,节省用户的时间,发电设备1可以是通过光伏发电的方式也可以是利用电网谷段电的方式,通过光伏发电或电网谷段电为储电柜2进行充电,既可以实现对太阳能的转化使用,还可以缓解电网的用电压力,保证充电的效果。而且通过储电柜2为目标车辆进行充电,使得不会出现由于断电或电压不足而导致的充电问题,在储电柜2的电量不足时控制设备4还可以及时发现,以保证能够为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设备、储电柜、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和控制设备;/n所述发电设备、所述储电柜和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发电设备通过所述储电柜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相连;/n所述发电设备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所述储电柜用于存储所述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n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上,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将所述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储电柜为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设备、储电柜、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和控制设备;
所述发电设备、所述储电柜和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发电设备通过所述储电柜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相连;
所述发电设备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和/或,通过电网谷段电进行发电,所述储电柜用于存储所述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
用户将目标车辆停放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上,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将所述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充电位置,并将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的充电结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储电柜为所述目标车辆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充电一体化结构包括:驻充车位、摆渡装置和工作平台;
所述摆渡装置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工作平台用于停放所述目标车辆;
所述摆渡装置用于将所述目标车辆移动至所述驻充车位,以使将所述目标车辆与所述储电柜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渡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伺服结构;
所述伺服结构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所述伺服结构用于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作用下驱动所述移动组件移动所述工作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实现对所述工作平台的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以使将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目标车辆移动至目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充电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周愉淇,
申请(专利权)人:周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