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刺去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09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刺去除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及两个打磨组件。打磨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二承载座、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及升降气缸。第一旋转电机与第一承载座连接,第一旋转电机设置有第一打磨轮。第二旋转电机与第二承载座连接,第二旋转电机设置有第二打磨轮。升降气缸与第一承载座连接,升降气缸与第二承载座驱动连接。第一打磨轮与第二打磨轮间隔设置。移动组件包括条形滑座以及两个固定件。条形滑座开设有滑槽,第一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块插入滑槽中。条形滑座开设有条形固定槽,滑块开设有定位槽,每一固定件插入条形固定槽、一定位槽中。上述毛刺去除机构实现了对镀镍铜带边缘毛刺的去除工作,提升了毛刺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刺去除机构
本技术涉及毛刺去除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毛刺去除机构。
技术介绍
镀镍铜带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它既是电池活性物质的载体,同时又是电极的导电骨架,起到集中传导电子、均匀分配电流的作用。镀镍铜带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能力和耐腐蚀性能,而且价格低廉、性能稳定,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是电池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集流材料。镀镍铜带通常被制作成电池连接片、电子连接器、引线框架、继电器弹簧片、开关接触片等等,已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然而,镀镍铜带作为原材料,镀镍铜带的边缘往往具有毛刺,并且十分锋利,易划伤工作人员。加工企业往往需要对镀镍铜带进行二次加工,以清除镀镍铜带边缘处毛刺。但是,目前对于镀镍铜带边缘毛刺去除工作,开展难度大,工作人员难以快速、有效地除去镀镍铜带边缘处毛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镀镍铜带边缘毛刺难以去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毛刺去除机构。一种毛刺去除机构,该毛刺去除机构包括:移动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两个所述打磨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打磨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二承载座、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以及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一打磨轮,所述第一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承载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二打磨轮,所述第二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升降气缸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杆与所述第二承载座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座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座运动。所述第一打磨轮与所述第二打磨轮间隔设置。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条形滑座以及两个固定件。所述条形滑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条形滑座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滑座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固定槽,所述条形固定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块的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条形固定槽、一所述定位槽中并分别与所述条形滑座以及一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一所述第一打磨轮与另一所述第一打磨轮相对设置。一所述第二打磨轮与另一所述第二打磨轮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组件包括两个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两个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升降气缸收容于一所述收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二承载座驱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升降气缸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座的顶部端面设置有止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位块呈圆柱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位块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滑座设置有刻度表,所述刻度表沿所述条形滑座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座呈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螺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定件与一所述滑块螺接并与所述条形滑座抵接。上述毛刺去除机构,通过将展开的镀镍铜带置于两个打磨组件之间,一打磨组件对展开的镀镍铜带的一侧边缘进行打磨,另一打磨组件对展开的镀镍铜带的另一侧边缘进行打磨。将镀镍铜带边缘处设置于第一打磨轮与第二打磨轮之间,通过第一打磨轮与第二打磨轮对镀镍铜带边缘处进行打磨,以除去毛刺。通过升降气缸控制第一打磨轮与第二打磨轮的间距,以控制打磨程度。通过滑块插设于滑槽中,实现两个第一承载座与条形滑座的滑动连接关系,从而调节两个打磨组件的相对距离,以适配不同宽度的镀镍铜带。通过固定件将第一承载座与条形滑座固定连接,从而保障工作稳定性。该毛刺去除机构实现了对镀镍铜带边缘毛刺的去除工作,并提升了毛刺去除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毛刺去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毛刺去除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毛刺去除机构的部分结构透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刺去除机构10,该毛刺去除机构10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刺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两个所述打磨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打磨组件相对设置;/n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二承载座、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以及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一打磨轮,所述第一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承载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二打磨轮,所述第二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n所述第二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升降气缸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杆与所述第二承载座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座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座运动;所述第一打磨轮与所述第二打磨轮间隔设置;/n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条形滑座以及两个固定件;所述条形滑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条形滑座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滑座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固定槽,所述条形固定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块的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条形固定槽、一所述定位槽中并分别与所述条形滑座以及一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n一所述第一打磨轮与另一所述第一打磨轮相对设置;一所述第二打磨轮与另一所述第二打磨轮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刺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以及两个打磨组件;两个所述打磨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打磨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二承载座、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以及升降气缸;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一打磨轮,所述第一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承载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座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轴端部设置有第二打磨轮,所述第二打磨轮外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二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座开设有收容槽,所述升降气缸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杆与所述第二承载座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载座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座运动;所述第一打磨轮与所述第二打磨轮间隔设置;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条形滑座以及两个固定件;所述条形滑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条形滑座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滑座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固定槽,所述条形固定槽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块的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条形固定槽、一所述定位槽中并分别与所述条形滑座以及一所述第一承载座连接;
一所述第一打磨轮与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永臣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岩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