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树坤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9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属于线缆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线缆的拉直难度大,不易剪切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下方安装有万向脚轮,下壳体上方安装有弯角挡辊和进口辊轮,所述上壳体后方安装有推杆,所述上壳体内安装有用来拉直线缆的拉直装置,线缆拉直装置后面安装有第二刀具装置,所述下壳体内安装有用来引导线缆进入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后方安装有第一刀具装置,引导装置将线缆引导进入设备,拉直装置与引导装置配合拉直线缆后,由第一刀具装置和第二刀具装置配合切断线缆,具有线缆拉直简单,切断线缆容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
本技术涉及线缆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市政主要包括:指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道路绿化、路灯和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我国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项目管理机制,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节约线缆的摆放时占用的面积,往往会将线缆缠绕在滚筒上,长时间的缠绕会导致线缆的弯曲变形,但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对线缆的状态也不同,一般为了节省材料,施工人员会将线缆拉直使用,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线缆,人工拉直处理难度大,并在需要长度时不易切断。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下方安装有万向脚轮,下壳体上方安装有弯角挡辊和进口辊轮,所述上壳体后方安装有推杆,所述上壳体内安装有用来拉直线缆的拉直装置,所述下壳体内安装有用来引导线缆进入的引导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导装置包括传动齿轮、驱动电机、进口辊轮、驱动齿轮、第一拉直滑轮、承载齿轮和同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底座安装在下壳体上,驱动电机与驱动齿轮相连接,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与承载齿轮相啮合,所述承载齿轮上安装有第一拉直滑轮,所述第一拉直滑轮与通过同步齿轮与相同构造的2个第一拉直滑轮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移动杆底座、压力电机、偏心轮、第一摆动杆、第一摆动杆固定轴、连接轴、第二摆动杆固定轴、第二摆动杆和第一刀具装置,所述压力电机通过压力电机底座安装在下壳体上,压力电机与偏心轮相连接,偏心轮上方设置有移动杆底座,移动杆底座与第一摆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安装在第一摆动杆固定轴上,第一摆动杆通过连接轴与第二摆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杆安装在第二摆动杆固定轴上,第二摆动杆还与第一刀具装置相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装置包括承托槽、挡板、拉直滑轮连接杆和第二拉直滑轮,承托槽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壳体上,承托槽内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安装有拉直滑轮连接杆,拉直滑轮连接杆与第二拉直滑轮相连接,拉直滑轮与线缆接触,挤压线缆,使线缆快速拉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第二刀具装置、第三摆动杆、第三摆动杆固定轴、移动杆导槽和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导槽开设在壳体上,移动杆安装在移动杆导槽内,移动杆与第三摆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三摆动杆安装在第三摆动杆固定轴上,第三摆动杆固定轴与第二刀具装置相连接,第二刀具装置向下移动与上述下壳体内向上移动的第一刀具装置相配合,从而切断线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述第一刀具装置还包括第一刀具底座、第一刀具弹簧、第一刀具和第一刀具挡块,所述第一刀具包裹在第一刀具挡块内,第一刀具挡块通过第一刀具弹簧安装在第一刀具底座上,所述第二刀具装置与第一刀具装置构造相同,第一刀具挡块包裹着第一刀具,防止线缆被刀具划伤。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拉直装置实现了对线缆的拉直作用,通过引导装置实现将线缆准确快速地引入设备,通过圈数计数器完成了对线缆长度的计算通过第一刀具装置和第二刀具装置实现了对线缆的剪切,具备快速拉直线缆,剪切线缆方便的效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未工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工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B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实施例中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上壳体、3-下壳体、4-圈数计数器、5-弯角挡辊、6-传动齿轮、7-驱动电机、8-进口辊轮、9-驱动齿轮、10-驱动电机底座、11-万向脚轮、12-第一拉直滑轮、13-承载齿轮、14-同步齿轮、15-移动杆底座、16-压力电机、17-偏心轮、18-压力电机底座、19-第一摆动杆、20-第一摆动杆固定轴、21-连接轴、22-第二摆动杆固定轴、23-第二摆动杆、24-第一刀具装置、2401-第一刀具底座、2402-第一刀具弹簧、2403-第一刀具、2404第一刀具挡块、25-推杆、26-第二刀具装置、2601第二刀具底座、2602-第二刀具弹簧、2603第二刀具、2604-第二刀具挡块、27-第三摆动杆、28-第三摆动杆固定轴、29-移动杆导槽、30-移动杆、31-压力弹簧、32-承托槽、33-挡板、34-拉直滑轮连接杆、35-第二拉直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分为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下方安装有万向脚轮11,用来承载设备的移动,下壳体3上方安装有弯角挡辊5和进口辊轮8,所述弯角挡辊5用以承载线缆,防止线缆在弯角处磨损,所述进口辊轮8在进口处引导线缆的进入,所述上壳体2后方安装有推杆25,用来控制设备的行走和方向,所述上壳体2内安装有用来拉直线缆的拉直装置,所述下壳体3内安装有用来引导线缆进入的引导装置。所述拉直装置包括传动齿轮6、驱动电机7、进口辊轮8、驱动齿轮9、第一拉直滑轮12、承载齿轮13和同步齿轮14,所述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电机底座10安装在下壳体3上,驱动电机7与驱动齿轮9相连接,驱动电机7转动带动驱动齿轮9转动,驱动齿轮9与传动齿轮6相啮合,驱动齿轮9的转动带动传动齿轮6转动,传动齿轮6与承载齿轮13相啮合,传动齿轮6的转动带动承载齿轮13转动,所述承载齿轮13上安装有第一拉直滑轮12,承载齿轮13的转动带动第一拉直滑轮12的转动,第一拉直滑轮12通过同步齿轮14与相同构造的2个第一拉直滑轮12相连接,经过同步齿轮14的传动,3个第一拉直滑轮12达到相同转速,从而牵引线缆进入设备。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移动杆底座15、压力电机16、偏心轮17、第一摆动杆19、第一摆动杆固定轴20、连接轴21、第二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分为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上方安装有弯角挡辊(5)和进口辊轮(8),所述上壳体(2)内安装有用来拉直线缆的拉直装置,拉直装置后方安装有第二刀具装置(26),所述下壳体(3)内安装有用来引导线缆进入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后方安装有第一刀具装置(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分为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上方安装有弯角挡辊(5)和进口辊轮(8),所述上壳体(2)内安装有用来拉直线缆的拉直装置,拉直装置后方安装有第二刀具装置(26),所述下壳体(3)内安装有用来引导线缆进入的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后方安装有第一刀具装置(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传动齿轮(6)、驱动电机(7)、进口辊轮(8)、驱动齿轮(9)、第一拉直滑轮(12)、承载齿轮(13)和同步齿轮(14),所述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电机底座(10)安装在下壳体(3)上,驱动电机(7)与驱动齿轮(9)相连接,驱动齿轮(9)与传动齿轮(6)相啮合,传动齿轮(6)与承载齿轮(13)相啮合,所述承载齿轮(13)上安装有第一拉直滑轮(12),所述第一拉直滑轮(12)通过同步齿轮(14)与相同构造的2个第一拉直滑轮(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工程的线缆拉直切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内部设有移动杆底座(15)、压力电机(16)、偏心轮(17)、第一摆动杆(19)、第一摆动杆固定轴(20)、连接轴(21)、第二摆动杆固定轴(22)、第二摆动杆(23)和第一刀具装置(24),所述压力电机(16)通过压力电机底座(18)安装在下壳体(3)上,压力电机(16)与偏心轮(17)相连接,偏心轮(17)上方设置有移动杆底座(15),移动杆底座(15)与第一摆动杆(19)相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19)安装在第一摆动杆固定轴(20)上,第一摆动杆(19)通过连接轴(21)与第二摆动杆(23)相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杆(23)安装在第二摆动杆固定轴(22)上,第二摆动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树坤
申请(专利权)人:胡树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