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23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封装层、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一个方向上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另一方向上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指纹识别和触控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面屏手机已经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屏内指纹识别技术因其便捷的身份认证操作已经成为消费电子领域关注的重点技术,当前的屏内指纹识别技术以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为主,该技术利用OLED显示器的发光像素为光源,利用指纹模组微镜头读取手指指纹的反射光线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读取指纹图像。但是外贴指纹识别模组要求屏幕下方的缓冲泡棉和散热铜片等机构材料挖空,占用了整机结构空间,也额外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外贴指纹识别模组、导致显示装置成本高、厚度大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层;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进一步地,每一金属网格包围一像素,所述透明导电单元覆盖在每一像素上。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网格所包围的像素的尺寸越小,对应该像素的金属网格的线宽越宽。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相邻像素之间的金属网格均相互独立,所述触控区域中的相邻像素的金属网格具有共同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与所述触控区域中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不同。进一步地,在所述触控区域,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ITO/Ag/ITO复合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层采用Ti/Al/Ti复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设有封装层的基层;在所述封装层的上表面制备出若干金属网格以及第一连接线,形成第一导电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制备出若干透明导电单元以及第二连接线,形成第二导电层,形成指纹识别区域以及触控区域;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制备出若干透明导电单元以及第二连接线,形成第二导电层之后,所述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上表面制备出绝缘层;以及在所述绝缘层上制作出若干接触孔;在所述触控区域,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金属网格和透明电极相结合的结构设计,将指纹识别区域与触控区域同层设置于封装层的上表面,实现了指纹识别和触控功能的一体化集成。在保证指纹识别以及触控功能的前提下,无需外贴指纹识别模组,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减薄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触控区域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触控区域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部分组件标识如下:10、指纹识别区域;20、触控区域;11、第一导电层;111、第一金属网格;112、第一连接线;12、第二导电层;121、第一透明导电单元;122、第二连接线;13、第一绝缘层;131、第一接触孔;21、第一导电层;211、第二金属网格;212、第一连接线;22、第二导电层;221、第二透明导电单元;222、第二连接线;23、第二绝缘层;231、第二接触孔;1、基层;2、阵列层;3、封装层;210、像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n基层;/n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n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n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n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区域以及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层;
封装层,设于所述基层一侧的表面;
第一导电层,具有若干金属网格和第一连接线;以及
第二导电层,具有若干透明导电单元和第二连接线,每一透明导电单元对应的设于所述金属网格的上方;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域,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透明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金属网格包围一像素,所述透明导电单元覆盖在每一像素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所包围的像素的尺寸越小,对应该像素的金属网格的线宽越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相邻像素之间的金属网格均相互独立,所述触控区域中的相邻像素的金属网格具有共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与所述触控区域中的金属网格的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区域,每一行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桥接形成第二电极;或者每一列的金属网格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形成第一电极,每一行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鲜于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