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属于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具有混气室和火孔,混气室为环状且开口朝下,火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混气室的壁面和火盖本体的外侧面,火孔沿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火盖本体的上边缘为飞檐结构,在火盖本体的径向上,飞檐结构凸出于火孔;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具有导流槽,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飞檐结构和导流槽,阻挡了溢液向火孔处流动,防止了火孔堵塞,并聚拢了烟气以及扰乱了烟气的流向,增加了烟气停留的时间,从而在防止火孔堵塞的同时提高了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作为常用厨房用具,其性能好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有的燃气灶普遍存火盖的火孔堵塞的情况,主要因为烹饪时汤水逸锅流至火孔处,水分蒸发后留下的固体堵住了火孔。当前的防堵技术往往会牺牲能效,导致燃气灶的适应性低,当遇到压力波动、开关柜门或环境气流过快时会出现燃烧性能降低、离焰或火焰熄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兼具高能效和防火孔堵塞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混气室和火孔,所述混气室为环状且开口朝下,所述火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混气室的壁面和火盖本体的外侧面,火孔沿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边缘为飞檐结构,在火盖本体的径向上,所述飞檐结构凸出于所述火孔;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优选地,所述飞檐结构包括:上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和,侧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所述侧引导面的上端与所述上引导面的上端形成锐角,且侧引导面的端部凸出于火孔。优选地,所述上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的斜率恒定或者斜率逐渐增大;和/或,所述侧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的斜率恒定或者斜率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具有三个导流槽,各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径向间隔布置,相邻的导流槽首尾连接并连通。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包括:环状的倾斜部,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储液部,位于所述倾斜部的外圈;其中,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储液部,最靠近火盖本体中心的导流槽通过引流槽将溢液引导入所述倾斜部。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的侧面在所述飞檐结构的本部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朝向火盖本体的中心凹陷。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在相邻火孔之间具有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缓冲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引导槽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引导槽为V型槽,且上端的两个开口均连通所述缓冲槽。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沿其周向设置的环状的稳焰槽,所述稳焰槽位于所述火孔的下方;其中,所述火盖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引导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稳焰槽,并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下端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或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和/或,所述稳焰槽的上端连通各火孔;和/或,所述稳焰槽还通过若干连接孔连通混气室,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火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还具有传火槽,用于将火盖本体内侧的火焰传递给火孔;所述传火槽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飞檐结构和所述导流槽在传火槽的开口处断开,且所述导流槽与所述传火槽不导通。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飞檐结构和导流槽,阻挡了溢液向火孔处流动,防止了火孔堵塞,并聚拢了烟气以及扰乱了烟气的流向,增加了烟气停留的时间,从而在防止火孔堵塞的同时提高了能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外环火盖1000火盖本体10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储液部111倾斜部112混气室20混气室的壁面21火孔30飞檐结构40上引导面41侧引导面42导流槽50第一导流槽51第二导流槽52第三导流槽53传火槽60传火槽的第一侧61传火槽的第二侧62传火槽的壁面63引流槽70缓冲槽80第一引导槽90稳焰槽100第二引导槽110连接孔1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下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请参阅图1-5进行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外环火盖,尤其适用于以燃气为燃料的燃气灶中。外环火盖1000包括火盖本体10,火盖本体10为环状,燃气经由火盖本体10向外部流动,并在火盖本体10的侧面燃烧。火盖本体10具有混气室20和火孔30。混气室20为环状,且开口朝下,火孔30的两端分别位于混气室的壁面21和火盖本体10的外侧面,即火孔30连通混气室20和火盖本体10的外部,火孔30沿着火盖本体10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燃气被送入混气室20中,并经由火孔30向外流动。火盖本体10的上边缘为飞檐结构40,飞檐结构40即为在边部向上翘起的形状。在火盖本体10的径向上,飞檐结构40凸出于火孔30,从而一方面飞檐结构40阻挡了部分溢液直接落到火孔30上,另一方面飞檐结构40的边缘对溢液形成了分流,使部分溢液顺着飞檐结构40向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流动,另一部分溢液顺着飞檐结构40的侧面向下流动。另外,飞檐结构40具有拢烟的效果,降低烟气的逸散速度,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使得烟气热量给锅底大幅度吸收,提高燃烧器的能效。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具有导流槽50,导流槽50沿火盖本体10的周向延伸,导流槽50可以为封闭的环形,也可为如图1-5所示的具有首端和尾端的结构,且导流槽50从其首端开始沿着圆弧线向其尾端延伸。导流槽50可容置直接溢出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的溢液以及经由飞檐结构40分流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的溢液,延长溢液在火盖本体10上表面停留的时间,使得部分溢液得以蒸发掉,从而防止溢液积攒过多而流向外环火盖1000和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之间,并逸散到燃烧器其他结构的内部,造成难以清理甚至时间长了以后出现锈蚀的情况。另外,导流槽50使得烟气的气流在贴近火盖本体的上表面11流动时更紊乱,从而停留时间增加,烟气热量被锅底大幅度吸收,提高了能效。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环火盖1000通过设置飞檐结构40和导流槽50,阻挡了溢液向火孔30处流动,防止了火孔30堵塞,并聚拢了烟气以及扰乱了烟气的流向,增加了烟气停留的时间,从而在防止火孔30堵塞的同时提高了能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本体10还具有传火槽60,用于将火盖本体10内侧的火焰传递给火孔30,传火槽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混气室和火孔,所述混气室为环状且开口朝下,所述火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混气室的壁面和火盖本体的外侧面,火孔沿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边缘为飞檐结构,在火盖本体的径向上,所述飞檐结构凸出于所述火孔;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混气室和火孔,所述混气室为环状且开口朝下,所述火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混气室的壁面和火盖本体的外侧面,火孔沿火盖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边缘为飞檐结构,在火盖本体的径向上,所述飞檐结构凸出于所述火孔;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周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檐结构包括:
上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和,
侧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所述侧引导面的上端与所述上引导面的上端形成锐角,且侧引导面的端部凸出于火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的斜率恒定或者斜率逐渐增大;
和/或,所述侧引导面从内圈到外圈的斜率恒定或者斜率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具有三个导流槽,各导流槽沿火盖本体的径向间隔布置,相邻的导流槽首尾连接并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上表面包括:
环状的倾斜部,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向上延伸;
储液部,位于所述倾斜部的外圈;
其中,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储液部,最靠近火盖本体中心的导流槽通过引流槽将溢液引导入所述倾斜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侧面在所述飞檐结构的本部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朝向火盖本体的中心凹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戎泽波,龙艳,严力峰,徐强,姚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