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8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船舶。在将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增压器的旋转轴连接于减速机的构造中,抑制轴的振动。将增压器侧的轴与减速机(9)侧的轴(102)通过花键接头而连接,且配置:入口管线(71),从减速机(9)的外部向减速机(9)侧的轴(102)供给润滑油;及出口管线(72),具有将供给到减速机(9)侧的轴(102)的润滑油向减速机(9)的外部排出,并且使其与在内燃机中循环的润滑油合流的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船舶。
技术介绍
以往,在柴油引擎或气体引擎等内燃机中,通过引擎的排放气体旋转驱动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利用通过旋转驱动的涡轮机得以旋转的压缩机提高供气密度,以试图提高引擎的输出。然而,即便像这样安装增压器以试图有效利用排气能量,在引擎为高负荷时(高输出时)等,排气能量依然会有所剩余,毫无浪费地利用该剩余排气能量一直被强烈要求着,这不仅是基于提高燃料消耗率的考虑,也是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作为有效利用该引擎剩余排气能量的装置,已知有一种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它是利用连结于增压器而通过增压器加以旋转驱动的油压泵产生油压,并将该油压作为驱动内燃机的作动机器的驱动源向油压机构供给(专利文献1)。[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12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该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增压器中,包含压缩机与涡轮机,压缩机与涡轮机通过旋转轴而连结。涡轮机通过引擎的排放气体而被旋转驱动,压缩机通过涡轮机而旋转。在从压缩机延伸的旋转轴上连结着减速机,在减速机上连结着油压泵。在这种构成中,旋转轴会高速旋转,因此必须极力抑制旋转导致的旋转轴的振动。一般来讲,从压缩机向减速机延伸的旋转轴由轴承支撑。在轴承附近,旋转轴的振动得到抑制,但在除此以外的其他部分,却难以得到抑制。尤其,旋转轴是通过膜片联轴器将涡轮机侧的旋转轴与减速机侧的旋转轴之间连接,在膜片联轴器中,难以抑制旋转轴的振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使用该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船舶,关于它们,在将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增压器的旋转轴连接于减速机的构造中,能以不同于膜片联轴器的方式,抑制轴的振动。[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态样是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内燃机,通过电子控制利用油压而作动的作动机器而被驱动;增压器,具备:涡轮机,配设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通路上,通过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而旋转;及压缩机,通过所述涡轮机的旋转而旋转;将通过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而被增压供给来的供气向所述内燃机的吸气管供给;油压泵,通过传递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且由从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延伸的轴旋转驱动,从而产生油压;减速机,使所述轴的转速减小并传递到所述油压泵;及作动机器,使用通过所述油压泵而产生的油压来驱动,使所述内燃机作动;且在将所述减速机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结的所述轴上,设置有将增压器侧的轴与减速机侧的轴连接的花键接头,所述花键接头设置于所述轴的轴承的位置,所述花键接头构成为容许所述增压器侧的轴向轴的轴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态样是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内燃机,通过电子控制利用油压而作动的作动机器而被驱动;增压器,具备:涡轮机,配设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通路上,通过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而旋转;及压缩机,通过所述涡轮机的旋转而旋转;将通过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而被增压供给来的供气向所述内燃机的吸气管供给;油压泵,通过传递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且由从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延伸的轴旋转驱动,从而产生油压;减速机,使所述轴的转速减小并传递到所述油压泵;及作动机器,使用通过所述油压泵而产生的油压来驱动,使所述内燃机作动;且在将所述减速机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结的所述轴上,设置有将增压器侧的轴与减速机侧的轴连接的花键接头,所述花键接头设置于所述轴的轴承的位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减速机之间,设置有让所述旋转轴通过的消音器,所述花键接头位于所述消音器的区域。所述花键接头优选构成为容许所述增压器侧的轴向轴的轴向移动。相对于所述花键接头,所述增压器侧的轴优选悬臂梁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态样是一种船舶,其搭载有所述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且所述内燃机为船舶推进用引擎。[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所述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船舶,在将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增压器的旋转轴连接于减速机的构造中,能以不同于膜片联轴器的方式,抑制轴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的主要构成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增压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增压器的轴的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中间轴与小齿轮轴的连接部分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的连接部分处小齿轮轴与中间轴的连接形态的例子的图。图6是例示向小齿轮轴供给润滑油的入口管线及出口管线的说明图。图7是例示沿图6的AA箭头方向所见的情状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及船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下面称作回收装置)200的主要构成的图。回收装置200是随附于内燃机1而设置的装置。回收装置200使连结于增压器而通过增压器加以旋转驱动的油压泵产生油压,并将该油压作为成为驱动内燃机的作动机器(例如排气阀或燃料喷射阀)的驱动源的油压来供给。这种回收装置200的处理称作排气能量回收处理。下面,对回收装置200及排气能量回收处理进行说明。(回收装置及排气能量回收处理)回收装置200主要具备内燃机1、增压器5、油压泵10、油压机构20、控制器50及油压控制单元51。内燃机1并不特别限制,作为一个例子,可列举搭载于船舶的推进用低速柴油引擎(动力源、内燃机)。内燃机1是一种驱动内燃机1所需的例如排气阀、燃料喷射阀等作动机器经由油压而受到电子控制的电子控制发动机。内燃机1中设置有增压器5。增压器5通过内燃机1的排放气体而被旋转驱动,将被增压供给到内燃机1的吸气管中的供气向内燃机1供给。具体来说,增压器5具备压缩机6与涡轮机7。压缩机6与涡轮机7通过旋转轴8而连结。涡轮机7通过内燃机1的排放气体而被旋转驱动,压缩机6通过涡轮机7而旋转。由此,内燃机1的供气密度提高,引擎的输出提高。此外,增压器5的级数未必限定于单级。另外,内燃机1并不限定于船舶用引擎,其形式也并不限定于低速柴油引擎。包括以天然气、都市煤气等为燃料的气体引擎、以及其他所有形式的电子控制发动机。如图1所示,在增压器5的旋转轴8上连结着减速机9,在减速机9上连结着可变容量型的油压泵10。在内燃机1的曲柄轴2的一端上连结着减速机3,在减速机3上连结着可变容量型的发动机驱动油压泵11。也可不设置减速机3,而将发动机驱动油压泵11直接连结在内燃机1的曲柄轴2上。另外,所述油压泵10及发动机驱动油压泵11在图1中分别为1台,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设定为多台。油压泵10与发动机驱动油压泵11组装在油压机构20当中。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内燃机,通过电子控制利用油压而作动的作动机器而被驱动;/n增压器,具备:涡轮机,配设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通路上,通过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而旋转;及压缩机,通过所述涡轮机的旋转而旋转;将通过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而被增压供给来的供气向所述内燃机的吸气管供给;/n油压泵,通过传递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且由从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延伸的轴旋转驱动,从而产生油压;/n减速机,使所述轴的转速减小并传递到所述油压泵;及/n作动机器,使用通过所述油压泵而产生的油压来驱动,使所述内燃机作动;/n在将所述减速机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结的所述轴上,设置有将增压器侧的轴与减速机侧的轴连接的花键接头,/n所述花键接头设置于所述轴的轴承的位置;且/n该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具备:/n入口管线,从所述减速机的外部向所述减速机侧的轴供给润滑油;及/n出口管线,具有将供给到所述减速机侧的轴的润滑油向所述减速机的外部排出,并且使其与在所述内燃机中循环的润滑油合流的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7 KR 10-2019-00671641.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内燃机,通过电子控制利用油压而作动的作动机器而被驱动;
增压器,具备:涡轮机,配设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通路上,通过所述内燃机的排放气体而旋转;及压缩机,通过所述涡轮机的旋转而旋转;将通过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而被增压供给来的供气向所述内燃机的吸气管供给;
油压泵,通过传递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的旋转且由从所述涡轮机及所述压缩机延伸的轴旋转驱动,从而产生油压;
减速机,使所述轴的转速减小并传递到所述油压泵;及
作动机器,使用通过所述油压泵而产生的油压来驱动,使所述内燃机作动;
在将所述减速机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结的所述轴上,设置有将增压器侧的轴与减速机侧的轴连接的花键接头,
所述花键接头设置于所述轴的轴承的位置;且
该内燃机的增压器剩余动力回收装置具备:
入口管线,从所述减速机的外部向所述减速机侧的轴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濑功一郎渡邉大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易艾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