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47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边坡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及搭接件,搭接件设置于相邻的另一边坡防护结构的防护本体的底壁上,实现相邻两个边坡防护结构的拼接。防护本体上形成蓄水槽,一方面水可以聚集在蓄水槽内,降低防护本体上土体水分的流失,延长土体的保湿时间,进而能够有效延长边坡上植被的生长和存活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搭接件设置于相邻的另一防护本体的底壁上,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水由防护本体或由不同的防护本体的连接处渗入到边坡内部,有效降低或避免削弱边坡的岩土体抗剪强度,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同时,防护组件具有整体抗拉强度,对边坡岩土体的变形和滑动具有很好的约束作用,能大大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机结构
,特别是涉及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一般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一般需要进行填挖工程,进而导致形成大量土石裸露的边坡。传统的为了保证边坡的绿化,一般会设置生态膜在边坡上。然而,由于边坡为倾斜的坡面,导致生态膜上植被下的土体的水分和肥力流失较快,进而导致边坡上的植被退化严重。且由于雨水的冲刷,导致边坡的结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边坡上的植被退化严重且边坡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边坡植被退化且增强边坡结构稳定性的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一种边坡防护结构,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形成有蓄水槽;及搭接件,所述搭接件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且所述搭接件用于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防护本体远离所述搭接件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搭接件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搭接件上形成有卡勾,所述卡勾用于勾设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卡槽内;或者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卡勾,所述搭接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勾用于勾设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卡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本体上形成多个所述蓄水槽,多个所述蓄水槽分隔设置。<br>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本体包括底膜、围膜及分隔件,所述围膜立于所述底膜上,所述围膜与所述底膜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多个所述蓄水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包括至少两个横隔膜,不同的所述横隔膜间隔设置于所述底膜上,且不同的所述横隔膜用于沿着边坡的高度方向间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竖隔膜,所述竖隔膜设置于所述底膜上,且所述竖隔膜的一侧边依次穿过不同的所述横隔膜,所述竖隔膜相背对的两表面与所述围膜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件设置于所述底膜的一侧边上,且所述搭接件位于所述横隔膜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阻滑件,所述阻滑件用于设置于边坡上。一种防护组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边坡上,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一所述边坡防护结构的所述搭接件能够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上述防护组件及边坡防护结构,由于边坡防护结构的搭接件设置于防护本体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进而当搭接件设置于相邻的另一边坡防护结构的防护本体的底壁上,实现相邻两个边坡防护结构的拼接。边坡防护结构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铺设的边坡的尺寸进行选择,以使拼接后的边坡防护结构的尺寸能够覆盖边坡。可以将土体及植被设置于防护本体背向于边坡的一侧,由于防护本体上形成蓄水槽,进而在降雨或浇水时,一方面,水可以聚集在蓄水槽内,降低防护本体上土体水分的流失。当植被下的土体缺水时,可以通过土体的毛细吸水作用,从蓄水槽内取水。通过在防护本体上形成蓄水槽能够大大延长土体的保湿时间,进而能够有效延长边坡上植被的生长和存活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水聚集在蓄水槽内,且由于搭接件设置于相邻的另一防护本体的底壁上,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水由防护本体或由不同的防护本体的连接处渗入到边坡内部,有效降低或避免由于雨水导致削弱边坡的岩土体抗剪强度,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同时,防护组件具有整体抗拉强度,对边坡岩土体的变形和滑动具有很好的约束作用,能大大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及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防护组件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边坡防护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边坡防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5中沿C-C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防护组件,100、边坡防护结构,110、防护本体,111、蓄水槽,112、底膜,113、围膜,114、分隔件,115、横隔膜,116、竖隔膜,120、搭接件,122、卡勾,130、阻滑件,140、连接件,14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护组件10,用于设置于所述边坡上,能够有效降低边坡上水分和肥力的流失,进而降低或避免边坡上的植被的退化。防护组件10包括至少两个边坡防护结构100,不同的边坡防护结构100拼接在一起,以使拼接后的防护组件10的尺寸与边坡的尺寸相适应,进而使得防护组件10有效覆盖在边坡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边坡的尺寸,防护组件10可以包括一个边坡防护结构100。具体地,边坡防护结构100包括防护本体110及搭接件120,所述防护本体110形成有蓄水槽111;所述搭接件120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110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所述搭接件120用于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110的底壁上。上述防护组件10及边坡防护结构100,由于边坡防护结构100的搭接件120设置于防护本体110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进而当搭接件120设置于相邻的另一边坡防护结构100的防护本体110的底壁上,实现相邻两个边坡防护结构100的拼接。边坡防护结构1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铺设的边坡的尺寸进行选择,以使拼接后的边坡防护结构100的尺寸能够覆盖边坡。可以将土体及植被设置于防护本体110背向于边坡的一侧,由于防护本体110上形成蓄水槽111,进而在降雨或浇水时,一方面,水可以聚集在蓄水槽111内,降低防护本体110上土体水分的流失。当植被下的土体缺水时,可以通过土体的毛细吸水作用,从蓄水槽111内取水。通过在防护本体110上形成蓄水槽111能够大大延长土体的保湿时间,进而能够有效延长边坡上植被的生长和存活时间。而植被的浅层根系可以对土体起到加筋作用,而植被的深层根系可以对土体起到锚固作用,能够更好的固持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包括:/n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形成有蓄水槽;及/n搭接件,所述搭接件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且所述搭接件用于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防护结构包括:
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形成有蓄水槽;及
搭接件,所述搭接件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或靠近底壁的位置上,且所述搭接件用于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防护本体远离所述搭接件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搭接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搭接件上形成有卡勾,所述卡勾用于勾设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卡槽内;或者
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卡勾,所述搭接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勾用于勾设于相邻的另一所述防护本体的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上形成多个所述蓄水槽,多个所述蓄水槽分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包括底膜、围膜及分隔件,所述围膜立于所述底膜上,所述围膜与所述底膜围成一容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平谢章绍陈浩白书斌张发茂童利芹贾东远汪吉李晓旭湛杰汪艳青李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