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44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化纤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面料基层、防静电层、防水层、阻燃层和抗酸层,所述防静电层通过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及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面料外表面摩擦后和面料内表面摩擦后产生的静电,提高穿着舒适性。该化纤面料防水性能好,无污染,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化纤已成为服装、箱包、毛毯、布匹等用品的重要组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化纤具有强度高、耐磨、密度小、弹性好、不发霉、不怕虫蛀、易洗快干等优点,但是化纤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易产生静电。带有静电的纤维容易吸附尘埃形成污垢,在加工过程中,电荷的吸引或排斥还会加大加工的难度。传统的防水透气面料的主要功能有:防水,透湿,透气,绝缘,防风,保暖。从制作工艺上讲,防水透气面料的技术要求要比一般的防水面料高的多;同时从品质上来看,防水透气面料也具有其他防水面料所不具备的功能性特点。在现有技术中,防水面料的制作采用防水透气膜复合制备而成,其中聚四氟乙烯成本高,工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实现化纤面料的防静电及防水。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纤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面料基层、防静电层、防水层、阻燃层和抗酸层,所述防静电层通过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及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制成。所述面料基层由棉布、丝绸、化纤和呢绒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硅油20-25份、明胶20-28份、硬脂酸10-15份、硅粉6-8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5-45份、水200-250份。所述阻燃层是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编织,并由阻燃剂浸染后得到。所述抗酸层的抗酸材料为聚丙烯树脂。所述化纤面料还包括设于面料基层背离防静电层一侧的柔性层,柔性层包括网孔布层和设于网孔布层上下表面的抗菌层及竹炭纤维层。所述化纤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面料基层的纱线后,编织成一层平摊的面料,剪裁后得到面料层待用;步骤二、将防静电层缝制在面料基层上;步骤三、将防水层均匀涂覆于防静电层上;步骤四、将阻燃层压合在防水层上,并将阻燃层的边侧与防静电层的边侧缝制连接;步骤五、将熔融的聚丙烯树脂均匀涂覆于阻燃层上,干燥后即得所述化纤面料。所述防水层的制作方法是将硅油20-25份、明胶20-28份、硬脂酸10-15份、硅粉6-8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5-45份、水200-250份混合加热至50-55℃,搅拌均匀得到防水剂,将防水剂均匀涂于防静电层上。所述防静电层的制作方法是选取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成防静电层,其经密为140根/10cm,纬密为160根/1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防水层的原料对环境无污染,明胶的粘覆能力强,防水层不易脱落;硅油和硬脂酸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加入使得防水层机械性能更优良,提高了防水层与防静电层及阻燃层的连接性能,不易脱离。防水层及抗酸层的成分相对较简单,不易释放有害物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化纤面料的耐断裂强度高,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柔性层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面料基层;2、防静电层;3、防水层;4、阻燃层;5、抗酸层;6、柔性层;7、网孔布层;8、抗菌层;9、竹炭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化纤面料,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面料基层1、防静电层2、防水层3、阻燃层4和抗酸层5,防静电层2通过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及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制成。防静电层及防水层的设置,使得化纤面料具有较好的防静电和防水性能;抗酸层的设置,提高化纤面料的抗老化性能。防静电层采用上述各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有效降低面料外表面摩擦后和面料内表面摩擦后产生的静电,提高穿着舒适性。其中,面料基层1可由棉布、丝绸、化纤和呢绒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为了提高安全性,避免防水层释放污染源,并且提高防水层上下连接处的连接性能,作为优选的,防水层3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硅油20-25份、明胶20-28份、硬脂酸10-15份、硅粉6-8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5-45份、水200-250份。阻燃层4是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编织,并由阻燃剂浸染后得到。具体而言,将高聚磷酸铵、三聚氰胺按配方比在搅拌桶类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阻燃防火剂,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编织后侵染此阻燃防火剂即得阻燃层。抗酸层5的抗酸材料为聚丙烯树脂。选用聚丙烯树脂,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在酸度大的环境中不被腐蚀。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化纤面料的舒适性需求,化纤面料还包括设于面料基层1背离防静电层2一侧的柔性层6,柔性层6包括网孔布层7和设于网孔布层7上下表面的抗菌层8及竹炭纤维层9。抗菌层由抗菌助剂通过高温迁移到网孔布层和竹炭纤维层连接处的小孔间隙内,很好的耐洗性和可靠的广谱抗菌效果,抑菌在效果95%左右,网孔布层的下表面与竹炭纤维层的上表面相接,竹炭纤维层的下表面与复合层相接,网孔布层可以保证更好的透气性和与抗菌层的粘附性,竹炭纤维层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在较热的气温或者环境下,需要有较好的透气性,才能让人能够更好的进行穿戴,加大了排汗的速度,而且抗菌层53的设计,将大部分的细菌进行杀除,提高了干净度。上述化纤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面料基层1的纱线后,编织成一层平摊的面料,剪裁后得到面料层待用;步骤二、将防静电层2缝制在面料基层1上;步骤三、将防水层3均匀涂覆于防静电层2上;步骤四、将阻燃层4压合在防水层3上,并将阻燃层4的边侧与防静电层2的边侧缝制连接;步骤五、将熔融的聚丙烯树脂均匀涂覆于阻燃层4上,干燥后即得所述化纤面料。其中,防水层3的制作方法是将硅油20-25份、明胶20-28份、硬脂酸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面料基层、防静电层、防水层、阻燃层和抗酸层,所述防静电层通过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及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面料基层、防静电层、防水层、阻燃层和抗酸层,所述防静电层通过纳米银纤维、木棉纤维及PET防静电聚酯纤维通过混纺编织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由棉布、丝绸、化纤和呢绒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硅油20-25份、明胶20-28份、硬脂酸10-15份、硅粉6-8份、水性聚氨酯树脂35-45份、水200-2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是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编织,并由阻燃剂浸染后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酸层的抗酸材料为聚丙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面料还包括设于面料基层背离防静电层一侧的柔性层,柔性层包括网孔布层和设于网孔布层上下表面的抗菌层及竹炭纤维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杰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