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66441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制备及准备:将粉煤灰、沙子等硅质材料经称重后按比例送至湿式球磨机加水进行工艺球磨制成料浆,将块状石灰进行破碎经称重后送至干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成石灰粉,并输送至石灰库进行储存待用,将水泥放进水泥库进行储存待用;S2.搅拌:将S1中的料浆经砂浆泵输送至搅拌罐进行搅拌;S3.钢筋裁剪:将圆盘钢筋经调直后安装需要的规格进行加工成长筋和短筋。本设计利用煤粉灰作为原料与水泥沙子进行结合,使得煤粉灰可以再利用,节约了稀缺的建筑原料的同时又把粉煤灰废料得到重新利用,因此起到了环保和节约原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建筑
,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中国专利号CN201310026654.7提供,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灌芯叠合的预制混凝土空心墙构件的成型方法及模具,属于建筑类,其是采用在预制混凝土空心墙中置入螺杆模具,待混凝土终凝前将螺杆模具旋转出来,以致在预制的混凝土墙体中形成空心孔洞,且孔洞的内壁形成了抗剪切滑移键槽,使得预制出来的混凝土空心墙构件,在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经现场浇筑叠合混凝土后,能够使得新旧混凝土成为一体;该模具为一种在混凝土中形成带有抗剪切滑移键槽的空心孔洞所使用的模具,该模具有用于方便人工或机械旋出的螺帽。本专利技术具有重量轻、运输吊装方便,可以显著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建造质量和工效,降低房屋建设成本。上述CN201310026654.7专利中虽然能够实现节约降低房屋建设成本,但还是采用水泥沙子为主要材料,且还需结合现场施工水泥进行浇注时使用,无法通过装配完成工程施工,并且制造的效率缓慢、脱模不便。因此亟需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及模具。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制备及准备:将粉煤灰、沙子等硅质材料经称重后按比例送至湿式球磨机加水进行工艺球磨制成料浆,将块状石灰进行破碎经称重后送至干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成石灰粉,并输送至石灰库进行储存待用,将水泥放进水泥库进行储存待用;S2.搅拌:将S1中的料浆经砂浆泵输送至搅拌罐进行搅拌;S3.钢筋裁剪:将圆盘钢筋经调直后安装需要的规格进行加工成长筋和短筋;S4.制钢筋笼:将S3中的长筋和短筋进行焊接呈钢筋网,然后把钢筋网焊接呈钢筋笼;S5.防腐处理:把S4中焊接好的钢筋笼浸入防腐处理槽内的防腐液进行防腐处理;S6.烘干:把S5中防腐处理后的钢筋笼放烘干箱进行烘干,并放进模具内;S7.制铝粉悬浮液:把铝粉称重后放入搅拌机加水并用拉开粉进行脱脂制成铝粉悬浮液;S8.制混合料浆:将铝粉悬浮液、料浆、石灰和水泥按比例送进搅拌机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料浆;S9.浇注:将S8中的混合料浆浇注进模具,并用震动棒进行震动,使混合料浆在模具内部分布均匀;S10.脱模:等待S9中的混合料浆成型后把模具的外壳脱去;S11.养护:对S10中放置中成型的墙体进行喷雾养护;S12.打包:将S11中养护结束的装配式墙体进行打包堆放。所述S1中,粉煤灰:沙子=1:2,石灰粉球磨至200目。所述S2中,搅拌罐的转速为20r/min,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以上。所述S4中长,筋间距不大于20cm,短筋间距不大于80cm。所述S5中,防腐液为油漆,油漆的温度控制在10-20摄氏度之间。所述S6中,烘干箱的温度控制在140-180摄氏度之间,烘干时间为0.5h。所述S7中,将拉开粉用50℃左右的热水稀释溶解.拉开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500。使用时把拉开粉溶液计量注入搅拌机内,然后加入经计量的铝粉,搅拌至铝粉悬浮在水中即可,1g拉开粉可处理铝粉25g。所述S8中,铝粉悬浮液、料浆、石灰和水泥的体积比为1:2:1:1,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搅拌时间为20min。所述S9浇注的厚度为20cm,温度5摄氏度以上。所述S10中,脱模的时间为浇注后4-5h之间。所述S11中,用水进行喷雾,水温控制在20-40摄氏度之间。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后侧板,且底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前侧板,且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外壁与前侧板焊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轨道和右轨道,且左轨道和右轨道的顶部外壁分别开有左轨槽和右轨槽,所述左轨槽内部设置有左滚轮和左辅助轮,所述右轨槽内部设置有右滚轮和右辅助轮。所述左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左辅助轴,且左辅助轴通过轴承与左辅助轮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右辅助轴,且右辅助轴通过轴承与右辅助轮连接。所述前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两个左支板,且两个左支板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左辊轴,所述左辊轴的一端与左滚轮焊接。所述前侧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左电机,且左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左主动皮带轮,所述左辊轴远离左滚轮的一端焊接有左从动皮带轮,且左从动皮带轮外壁套接有左皮带,所述左从动皮带轮与左主动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前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两个右支板,且两个右支板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右辊轴,所述右辊轴的一端与右滚轮焊接。所述前侧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右电机,且右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右主动皮带轮,所述右辊轴远离左滚轮的一端焊接有右从动皮带轮,且右从动皮带轮外壁套接有右皮带,所述右从动皮带轮与右主动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左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右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且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对的一侧外壁均开有滑轮槽,且移动板的底部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内部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左半轴和右半轴。两个所述滑轮槽内部均设置有轮子,且两个轮子分别与左半轴和右半轴焊接。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之间焊接有曲轴,所述左半轴的外壁焊接有从动伞齿轮,且从动伞齿轮的顶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蜗杆。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外壁开有轴承孔,且轴承孔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传动轴插接于深沟球轴承内部。所述传动轴的底端焊接有主动伞齿轮,且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喷水管,且喷水管底部焊接有均匀分布的喷头。所述喷水管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两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通过轴分别与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底部与喷水管通过轴铰接。所述左轨道和右轨道均采用碳素钢制成,所述左轨槽和右轨槽的截面均为U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设计利用煤粉灰作为原料与水泥沙子进行结合,使得煤粉灰可以再利用,节约了稀缺的建筑原料的同时又把粉煤灰废料得到重新利用,因此起到了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原材料制备及准备:将粉煤灰、沙子等硅质材料经称重后按比例送至湿式球磨机加水进行工艺球磨制成料浆,将块状石灰进行破碎经称重后送至干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成石灰粉,并输送至石灰库进行储存待用,将水泥放进水泥库进行储存待用;/nS2.搅拌:将S1中的料浆经砂浆泵输送至搅拌罐进行搅拌;/nS3.钢筋裁剪:将圆盘钢筋经调直后安装需要的规格进行加工成长筋和短筋;/nS4.制钢筋笼:将S3中的长筋和短筋进行焊接呈钢筋网,然后把钢筋网焊接呈钢筋笼;/nS5.防腐处理:把S4中焊接好的钢筋笼浸入防腐处理槽内的防腐液进行防腐处理;/nS6.烘干:把S5中防腐处理后的钢筋笼放烘干箱进行烘干,并放进模具内;/nS7.制铝粉悬浮液:把铝粉称重后放入搅拌机加水并用拉开粉进行脱脂制成铝粉悬浮液;/nS8.制混合料浆:将铝粉悬浮液、料浆、石灰和水泥按比例送进搅拌机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料浆;/nS9.浇注:将S8中的混合料浆浇注进模具,并用震动棒进行震动,使混合料浆在模具内部分布均匀;/nS10.脱模:等待S9中的混合料浆成型后把模具的外壳脱去;/nS11.养护:对S10中放置中成型的墙体进行喷雾养护;/nS12.打包:将S11中养护结束的装配式墙体进行打包堆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材料制备及准备:将粉煤灰、沙子等硅质材料经称重后按比例送至湿式球磨机加水进行工艺球磨制成料浆,将块状石灰进行破碎经称重后送至干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成石灰粉,并输送至石灰库进行储存待用,将水泥放进水泥库进行储存待用;
S2.搅拌:将S1中的料浆经砂浆泵输送至搅拌罐进行搅拌;
S3.钢筋裁剪:将圆盘钢筋经调直后安装需要的规格进行加工成长筋和短筋;
S4.制钢筋笼:将S3中的长筋和短筋进行焊接呈钢筋网,然后把钢筋网焊接呈钢筋笼;
S5.防腐处理:把S4中焊接好的钢筋笼浸入防腐处理槽内的防腐液进行防腐处理;
S6.烘干:把S5中防腐处理后的钢筋笼放烘干箱进行烘干,并放进模具内;
S7.制铝粉悬浮液:把铝粉称重后放入搅拌机加水并用拉开粉进行脱脂制成铝粉悬浮液;
S8.制混合料浆:将铝粉悬浮液、料浆、石灰和水泥按比例送进搅拌机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料浆;
S9.浇注:将S8中的混合料浆浇注进模具,并用震动棒进行震动,使混合料浆在模具内部分布均匀;
S10.脱模:等待S9中的混合料浆成型后把模具的外壳脱去;
S11.养护:对S10中放置中成型的墙体进行喷雾养护;
S12.打包:将S11中养护结束的装配式墙体进行打包堆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粉煤灰:沙子=1:2,石灰粉球磨至200目;
所述S2中,搅拌罐的转速为20r/min,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以上;
所述S4中长,筋间距不大于20cm,短筋间距不大于80cm;
所述S5中,防腐液为油漆,油漆的温度控制在10-20摄氏度之间;
所述S6中,烘干箱的温度控制在140-180摄氏度之间,烘干时间为0.5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将拉开粉用50℃左右的热水稀释溶解.拉开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500。使用时把拉开粉溶液计量注入搅拌机内,然后加入经计量的铝粉,搅拌至铝粉悬浮在水中即可,1g拉开粉可处理铝粉25g;
所述S8中,铝粉悬浮液、料浆、石灰和水泥的体积比为1:2:1:1,搅拌机的转速为30r/min,搅拌时间为20min;
所述S9浇注的厚度为20cm,温度5摄氏度以上;
所述S10中,脱模的时间为浇注后4-5h之间;
所述S11中,用水进行喷雾,水温控制在20-40摄氏度之间。


4.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后侧板(4),且底板(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左侧板(2)和右侧板(3),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前侧板(5),且左侧板(2)和右侧板(3)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隔板(43),所述隔板(43)的一侧外壁与前侧板(5)焊接,所述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轨道(6)和右轨道(7),且左轨道(6)和右轨道(7)的顶部外壁分别开有左轨槽(15)和右轨槽(29),所述左轨槽(15)内部设置有左滚轮(22)和左辅助轮(52),所述右轨槽(29)内部设置有右滚轮(30)和右辅助轮(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左辅助轴(51),且左辅助轴(51)通过轴承与左辅助轮(52)连接;
所述右侧板(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右辅助轴(53),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谢洪阳明扬罗靓郭晓钧喻勇张慧华余建杰帅美新严格吕锋冯超张米燕刘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