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208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丹参废弃地上部分资源开发利用,经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制备得到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血流变参数变化、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微血管密度降低以及降低ET‑1、iNOS、VEGF、P‑Selectin、TXA2、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提高6‑keto‑PG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介绍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研究发现丹参中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等。丹参临床用量较大,国内已大量栽培,其地上茎叶未被有效利用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对丹参茎叶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价值微循环是连接微循环和细胞的灌注毛细血管网络,是直径小于100μm的血管的集合体,微循环负责向组织输送氧气,交换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调节炎症和凝血。微循环和大循环的不一致性近期得到了承认,目前研究表明恢复大循环不足以恢复微循环和维持器官灌注。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通过影响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以及改变血流阻力,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及带来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导致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从而在各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开发丹参废弃地上部分的医药用资源价值,研究丹参茎叶的活性成分,深入研究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和酚酸有效部位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开发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挖掘废弃资源的经济价值。本专利技术选择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和酚酸有效部位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其血流变参数、凝血参数、各项生化指标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和酚酸有效部位对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和酚酸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应用,所述药物剂型为口服给药剂型。作为更加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应用,所述药物或保健品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为:取丹参茎叶,按料液比为1:10,60%乙醇回流提取1h,提取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以NKA-2型号的大孔树脂纯化,用60%的乙醇洗脱,减压浓缩、冷冻干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为:取丹参茎叶,按料液比为1:10,60%乙醇回流提取1h,提取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以NKA-2型号的大孔树脂纯化,用60%的乙醇洗脱,减压浓缩,稀释至0.1g/ml,用盐酸调至pH=2后,用两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部分后旋蒸去除乙酸乙酯,冷冻干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中含下列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20%~30%迷迭香酸,1.5%~3.0%紫草酸,20%~35%丹酚酸B,0.2%~0.5丹酚酸A,1%~3%丹酚酸C,1.5%~2.5%芦丁,1.5%~2.5异槲皮苷,0.5%~1.5%山柰酚3-O-芸香糖苷和0.1%~0.5%紫云英苷。作为更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中含下列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迷迭香酸(21.47%),紫草酸(1.67%),丹酚酸B(23.70%),丹酚酸A(0.29%),丹酚酸C(1.20%),芦丁(1.91%),异槲皮苷(1.77%),山奈酚3-O-芸香糖苷(0.86%)和紫云英苷(0.2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中含有下列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25%~35%迷迭香酸,1%~3%紫草酸,35%~50%丹酚酸B,0.3%~1.2%丹酚酸A和1%~3%丹酚酸C、0.01~0.05%丹参素,0.01%~0.05%原儿茶醛。作为更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中含有下列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迷迭香酸(27.24%),紫草酸(1.21%),丹酚酸B(37.25%),丹酚酸A(0.45%)和丹酚酸C(1.29%)、丹参素(0.01%),原儿茶醛(0.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参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丹参地上部分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废弃部位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发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丹参茎叶有效部位,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改善凝血和改善微血管密度减少。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丹参茎叶提取物超高效液相色谱图(酚酸和酚酮有效部位)图2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对微循环障碍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P<0.01:模型组vs空白组;**p<0.01,*p<0.05:给药组vs模型组图3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对微循环障碍大鼠6-keto-PGF1α,TXA2,ET-1,iNOS,P-selectin,VEGF,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的影响。##P<0.01:模型组vs空白组;**p<0.01,*p<0.05:给药组vs模型组图4胸腺(a)、肺(c)和脑(f)的微血管密度染色结果(400倍)。b,d和f为微血管密度(MVD)。A空白;B模型;C羟苯磺酸钙;D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高剂量;E酚酸有效部位低剂量;F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高剂量;G酚酮有效部位高剂量。##P<0.01:模型组vs空白组;**p<0.01,*p<0.05:给药组vs模型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工艺条件及结果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00g丹参茎叶的干燥粉末,以体积浓度60%的乙醇对茎叶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h,滤过;丹参茎叶和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10,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以NKA-2型号的大孔树脂纯化,用60%的乙醇洗脱,减压浓缩、冷冻干燥既得。采用超高效液相检测,色谱柱:Thermo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5min,10%A;5~10min,10%~12%A;10~20min,12%~14%A;20~25min,14%~20%A;25~60min,20%~30%A;60~65min,30%~40%A)。流速:1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nm(丹酚酸类成分)和254nm(黄酮类成分)。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中含的有效成分为:迷迭香酸(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丹参茎叶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2.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和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剂型为口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或保健品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丹参茎叶酚酮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为:取丹参茎叶,按料液比为1:8~12,加体积浓度50%~80%乙醇回流提取1h~3h,提取2~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以NKA-2型号的大孔树脂纯化,用体积浓度50%~70%的乙醇洗脱,减压浓缩、冷冻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丹参茎叶酚酸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为:取丹参茎叶,按料液比为1:8~11,取50%~80%乙醇回流提取1h~3h,提取1~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以NKA-2型号的大孔树脂纯化,用50%~80%的乙醇洗脱,减压浓缩,稀释至0.1g/ml,用盐酸调至pH=2后,用两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部分后旋蒸去除乙酸乙酯,冷冻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宿树兰段金廒孙成静朱悦钱大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