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87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剥除多芯线表皮的表皮剥线器、将多芯线分成多股单线的分线器以及剥除单线表皮的单股剥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在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之间;所述分线器包括外筒、转子、第一驱动件;所述转子设置在外筒内且与外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子转动;所述转子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沿转子的轴向设置,所述凹槽与外筒的距离大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小于单股单线的两倍直径,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与外筒内壁距离小于单股单线的直径;所述外筒靠近表皮剥线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多芯线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下方设置有实现缺口启闭的挡板和第二驱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
本技术涉及端子机
,尤其涉及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通常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线种类多、应用广,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力工具。常见的电线互相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焊接时需要通过电烙铁来进行操作,连接时较为麻烦,损坏时难以更换,所以,通常采用端子机将电线进行加工,端子机将五金头打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使电线的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使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使用方便。现有的半自动端子机,包括上料装置、输料装置、裁线装置、打端子装置、出料装置和收集盒;上料装置用于输送电线至输料装置;输料装置夹持电线,先将电线输送至裁线装置进形裁切,以将电线一端的护层切除,露出里面的导线;然后输料装置将一端已去除护层的电线输送至打端子装置,打端子装置将端子挤压至电线已去除护层的一端;打好端子后,输料装置将电线输送至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具有出料口,用于使电线向出料口移动,待移动至合适的长度时,裁线装置将线束切断,且将切断处两边的电线护层去除;然后出料装置将该一端打好端子、且另一端剥离好护层的电线段传输至出料口,然后该电线段成为成品从出料口掉落至收集盒。但是在对多芯线进行加工时,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将多芯线内的多股线分开摆放,再进行打端子,长时间人工操作容易出错,并且费工费时,如何实现快速且准确的对多芯线进行分股打端子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剥除多芯线表皮的表皮剥线器、将多芯线分成多股单线的分线器以及剥除单线表皮的单股剥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在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之间;所述分线器包括外筒、转子、第一驱动件;所述转子设置在外筒内且与外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子转动;所述转子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沿转子的轴向设置,所述凹槽与外筒的距离大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小于单股单线的两倍直径,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与外筒内壁距离小于单股单线的直径;所述外筒靠近表皮剥线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多芯线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下方设置有实现缺口启闭的挡板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一端连接挡板,另一端固定在外筒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在转子上且同轴设置的齿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驱动齿条运动的第一伸缩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杆、连接杆以及固定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外筒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杆一端与挡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设置为电动伸缩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多芯线依次经过表皮剥线器将表皮去除,漏出里面的多股单线,通过分线器将多股单线分开,再通过单股剥线器将每股单线的表皮去除,再利用打端子装置对每股单线进行打端子;在除去多芯线的表皮后,从缺口处放入与转子的外表面接触,通过转子的转动使多芯线的多股单线依次进入相邻的凹槽中,从而达到将多芯线分开成多股单线的目的,再利用打端子装置对每股单线依次打端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分线器准备分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分线器分线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外筒21,转子22,第一驱动件23,齿轮231,齿条232,第一伸缩杆233,凹槽24,缺口25,挡板26,第二驱动件27,第二伸缩杆271,连接杆272,固定杆27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剥除多芯线表皮的表皮剥线器、将多芯线分成多股单线的分线器以及剥除单线表皮的单股剥线器;所述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可以采用手动剥线器,也可以使用自动剥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在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之间;所述分线器包括外筒21、转子22、第一驱动件23;所述转子22设置在外筒21内且与外筒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3用于驱动转子22转动;所述转子22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4,所述凹槽24沿转子22的轴向设置,所述凹槽24与外筒21的距离大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小于单股单线的两倍直径,所述转子22的外表面与外筒21内壁距离小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单线在转子22与外筒21之间随转子运动时,仅能够有单股单线在凹槽24内活动,从而使得多股单线依次进入不同的凹槽24内,避免出现一个凹槽24内容纳有多股单线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剥除单线表皮以及单股打端子工序。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外筒21靠近表皮剥线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多芯线通过的缺口25,所述缺口25下方设置有实现缺口25启闭的挡板26和第二驱动件27,所述第二驱动件27一端连接挡板26,另一端固定在外筒21上;将剥除表皮的多芯线通过缺口25与转子22接触,通过挡板26将多芯线压向转子22,在转子22的转动过程中,多芯线上的多股单线依次进入不同的凹槽24内,从而达到分离多股单线的目的;同时使多芯线与转子22的轴向重合,从而每股单线与多芯线的角度相等,又因为每股单线的长度相等,得到每股单线伸出凹槽24的距离相等,故对每股单线进行剥除表皮以及打端子时,每股单线剥除表皮和打端子的位置一样。所述第一驱动件23包括固定在转子22上且同轴设置的齿轮231、与齿轮231啮合的齿条232以及驱动齿条232运动的第一伸缩杆233;通过第一伸缩杆233驱动驱动齿条232伸缩,带动齿轮231转动,从而使得转子22顺转、反转,通过设置齿条232与齿轮231,使得齿条232伸长过程中齿轮231顺转一圈,齿条232缩短过程中,齿轮231反转一圈,从而实现转子22的转动范围设置在顺转一圈和反转一圈内,从而避免转子转动超过一圈后将凹槽24内的多股单线缠绕住,影响后续剥线以及打端子流程。所述第二驱动件27包括第二伸缩杆271、连接杆272以及固定杆273;所述第二伸缩杆271一端固定在外筒21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72与固定杆273连接,所述固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剥除多芯线表皮的表皮剥线器、将多芯线分成多股单线的分线器以及剥除单线表皮的单股剥线器;/n所述分线器设置在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之间;所述分线器包括外筒(21)、转子(22)、第一驱动件(23);所述转子(22)设置在外筒(21)内且与外筒(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3)用于驱动转子(22)转动;/n所述转子(22)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4),所述凹槽(24)沿转子(22)的轴向设置,所述凹槽(24)与外筒(21)的距离大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小于单股单线的两倍直径,所述转子(22)的外表面与外筒(21)内壁距离小于单股单线的直径;/n所述外筒(21)靠近表皮剥线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多芯线通过的缺口(25),所述缺口(25)下方设置有实现缺口(25)启闭的挡板(26)和第二驱动件(27),所述第二驱动件(27)一端连接挡板(26),另一端固定在外筒(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剥线机构的端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剥线机构,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剥除多芯线表皮的表皮剥线器、将多芯线分成多股单线的分线器以及剥除单线表皮的单股剥线器;
所述分线器设置在表皮剥线器和单股剥线器之间;所述分线器包括外筒(21)、转子(22)、第一驱动件(23);所述转子(22)设置在外筒(21)内且与外筒(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3)用于驱动转子(22)转动;
所述转子(22)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4),所述凹槽(24)沿转子(22)的轴向设置,所述凹槽(24)与外筒(21)的距离大于单股单线的直径,小于单股单线的两倍直径,所述转子(22)的外表面与外筒(21)内壁距离小于单股单线的直径;
所述外筒(21)靠近表皮剥线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容纳多芯线通过的缺口(25),所述缺口(25)下方设置有实现缺口(25)启闭的挡板(26)和第二驱动件(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班本周龙贵张阳阳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九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