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50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管、节流器、第一整流栅、标准孔板、第二整流栅、第一微压计、第二微压计、第一风压传感器、第二风压传感器、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标准孔板的β值范围为0.22~0.7(β=d/D),且标准孔板至第一整流栅和第二整流栅距离,应分别符合大于10倍和5倍连接风管直径D的规定,将连接风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不同长度的部分,使实验结果是在连接风管的内部各个位置的风压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测定的,连接风管为光滑圆管,防止毛刺或者凹凸表面对风压的测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具体为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属于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有复合风管和无机风管两种,复合风管以Durkduct风管为代表,可按截面形状和材质分类,风管制作不锈钢风管制作是在咬口缝、铆钉缝、法兰翻边四角等缝隙处涂上密封胶(如中性玻璃胶),涂密封胶前应清除表面尘土和油污,按截面形状,风管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扁圆风管等多种,其中圆形风管阻力最小但高度尺寸最大,制作复杂,所以应用以矩形风管为主,按材质,风管可分为金属风管,复合风管,高分子风管。风管的严密性试验包括漏风量试验,属于中压系统,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必须对系统风管漏风量测试进行抽检,因此,则需要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测试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测试装置采用控制电机转速的方法来实现稳压,导致在风机长时间的工作后可能造成转速的下降,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其二、现有的测试装置的微压计只设置有一个,导致无法通过对比判定试验的结果是否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包括风机、连接风管、节流器、第一整流栅、标准孔板、第二整流栅、第一微压计、第二微压计、第一风压传感器、第二风压传感器、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所述风机位于连接风管的左侧端口处,所述连接风管水平固定在风机的右侧出风口上并与风机共同构成该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节流器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内部靠左侧,所述第一整流栅竖直固定在连接风管内部且位于节流器右侧,所述标准孔板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内部空腔中且位于第一整流栅和第二整流栅之间,所述第二整流栅竖直卡紧在连接风管内部空腔中且位于标准孔板右侧,所述第一微压计通过第一连接导线与第一风压传感器电性连接,且第一微压计位于连接风管外部下方,所述第二微压计通过第二连接导线与第二风压传感器电性连接,且第二微压计位于第一微压计右侧,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固定在连接风管内部且位于第一整流栅、标准孔板之间,所述第二风压传感器固定在连接风管内部且位于标准孔板、第二整流栅之间。优选的,为了保证在试验时风机能够提供足够且稳定的风压,所述风机的风压和风量分别大于被测定系统或设备的规定试验压力及最大允许漏风量的1.2倍。优选的,为了实现精确读数,所述第一微压计、第二微压计的最小读数分格均不大于2.0Pa。优选的,为了使实验结果是在连接风管的内部各个位置的风压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测定的,所述标准孔板的β值范围为0.22~0.7(β=d/D),且标准孔板至第一整流栅和第二整流栅距离,应分别符合大于10倍和5倍连接风管直径D的规定。优选的,为了防止毛刺或者凹凸表面对风压的测定造成影响,所述连接风管为光滑圆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测试装置设计合理,风机的风压和风量分别大于被测定系统或设备的规定试验压力及最大允许漏风量的1.2倍,通过风机的稳定风量,保证在试验时风机能够提供足够且稳定的风压,第一微压计、第二微压计的最小读数分格均不大于2.0Pa,通过精确的读数分格,实现精确读数,标准孔板的β值范围为0.22~0.7(β=d/D),且标准孔板至第一整流栅和第二整流栅距离,应分别符合大于10倍和5倍连接风管直径D的规定,将连接风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不同长度的部分,使实验结果是在连接风管的内部各个位置的风压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测定的,连接风管为光滑圆管,防止毛刺或者凹凸表面对风压的测定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2、连接风管,3、节流器,4、第一整流栅,5、标准孔板,6、第二整流栅,7、第一微压计,8、第二微压计,9、第一风压传感器,10、第二风压传感器,11、第一连接导线和12、第二连接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包括风机1、连接风管2、节流器3、第一整流栅4、标准孔板5、第二整流栅6、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第一风压传感器9、第二风压传感器10、第一连接导线11和第二连接导线12;所述风机1位于连接风管2的左侧端口处,所述连接风管2水平固定在风机1的右侧出风口上并与风机1共同构成该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节流器3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靠左侧,所述第一整流栅4竖直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节流器3右侧,所述标准孔板5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第一整流栅4和第二整流栅6之间,所述第二整流栅6竖直卡紧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标准孔板5右侧,所述第一微压计7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1与第一风压传感器9电性连接,且第一微压计7位于连接风管2外部下方,所述第二微压计8通过第二连接导线1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10电性连接,且第二微压计8位于第一微压计7右侧,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9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第一整流栅4、标准孔板5之间,所述第二风压传感器10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标准孔板5、第二整流栅6之间,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9、第二风压传感器10的型号均为KL800H-1,所述风机1的型号为DLS-CFJ01-1,所述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的型号均为DY90L-1001。所述风机1的风压和风量分别大于被测定系统或设备的规定试验压力及最大允许漏风量的1.2倍,通过风机1的稳定风量,保证在试验时风机1能够提供足够且稳定的风压,所述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的最小读数分格均不大于2.0Pa,通过精确的读数分格,实现精确读数,所述标准孔板5的β值范围为0.22~0.7(β=d/D),且标准孔板5至第一整流栅4和第二整流栅6距离,应分别符合大于10倍和5倍连接风管2直径D的规定,将连接风管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不同长度的部分,使实验结果是在连接风管2的内部各个位置的风压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测定的,所述连接风管2为光滑圆管,防止毛刺或者凹凸表面对风压的测定造成影响。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测试装置时,先通过调整节流器3的开度,使连接风管2内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开始通过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进行压力读数,然后再调整节流器3的开度,待稳定后,再一次读取数据并进行前后两次数据对比,在测定时,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1和第二连接导线12将第一风压传感器9、第二风压传感器10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并进行显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连接风管(2)、节流器(3)、第一整流栅(4)、标准孔板(5)、第二整流栅(6)、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第一风压传感器(9)、第二风压传感器(10)、第一连接导线(11)和第二连接导线(12);所述风机(1)位于连接风管(2)的左侧端口处,所述连接风管(2)水平固定在风机(1)的右侧出风口上并与风机(1)共同构成该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节流器(3)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靠左侧,所述第一整流栅(4)竖直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节流器(3)右侧,所述标准孔板(5)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第一整流栅(4)和第二整流栅(6)之间,所述第二整流栅(6)竖直卡紧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标准孔板(5)右侧,所述第一微压计(7)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1)与第一风压传感器(9)电性连接,且第一微压计(7)位于连接风管(2)外部下方,所述第二微压计(8)通过第二连接导线(1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10)电性连接,且第二微压计(8)位于第一微压计(7)右侧,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9)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第一整流栅(4)、标准孔板(5)之间,所述第二风压传感器(10)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标准孔板(5)、第二整流栅(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连接风管(2)、节流器(3)、第一整流栅(4)、标准孔板(5)、第二整流栅(6)、第一微压计(7)、第二微压计(8)、第一风压传感器(9)、第二风压传感器(10)、第一连接导线(11)和第二连接导线(12);所述风机(1)位于连接风管(2)的左侧端口处,所述连接风管(2)水平固定在风机(1)的右侧出风口上并与风机(1)共同构成该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节流器(3)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靠左侧,所述第一整流栅(4)竖直固定在连接风管(2)内部且位于节流器(3)右侧,所述标准孔板(5)竖直卡接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第一整流栅(4)和第二整流栅(6)之间,所述第二整流栅(6)竖直卡紧在连接风管(2)内部空腔中且位于标准孔板(5)右侧,所述第一微压计(7)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1)与第一风压传感器(9)电性连接,且第一微压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军白国岩田雨张雷关鹏飞蔡国圳梁治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