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4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属于冷凝水收集技术领域,包括平台、电机和进气管,所述平台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中部卡接有两个凸轮,两个凸轮的下端均与换热箱的上端接触;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的下端设有集水管,集水管的下方设有集液箱,集液箱固定在换热箱内壁的下方,集水管的下端开设有三个落水口,落水口的下方均设有过滤网,集水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锥形螺纹管。该换热管道能够充分收集冷凝水,有效利用二次蒸汽的余热,还能够清理收集管道内壁附着的水滴,检修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
本技术属于冷凝水收集
,具体是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经常会使用蒸汽进行加热升温,蒸汽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一般也会进行收集利用,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完成加热工艺后,二次蒸汽通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二次蒸汽中的热能和其中的水分没有加以利用,造成了热能和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将二次蒸汽中水分和热能进行收集利用,需要一种能够回收二次蒸汽冷凝水的设备。目前的冷凝水收集设备收集效果差,不能将二次蒸汽中的水分充分冷凝收集;现有的冷凝水收集存在冷凝水附着在设备内壁的情况,难以收集充分,附着在内壁的冷凝水在设备停止运作且温度低于零下时,还容易结冰造成设备堵塞,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现有的冷凝水收集设备在换热冷凝水分时需要消耗大量冷水,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目前的冷凝水收集设备一般采用固定安装,设备的拆卸安装操作复杂,不方便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包括平台、电机和进气管,所述平台的底部均布设有四个支腿,平台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转轴的右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固定板的右端;所述转轴的中部卡接有两个凸轮,两个凸轮的下端均与换热箱的上端接触;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的下端设有集水管,集水管的一端卡接在换热箱的上方左侧,集水管的另一端卡接在换热箱的上方右侧,集水管通过第二伸缩管与排气管相连通;所述集水管通过卡箍固定在换热箱的内壁后侧,集水管的下方设有集液箱,集液箱固定在换热箱内壁的下方,集水管的下端开设有三个落水口,落水口的下方均设有过滤网;所述集水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锥形螺纹管,相邻的锥形螺纹管之间通过对应的第一水管相互连通,第一水管的左右两端均安装在集水管上;所述换热箱内壁的右侧设有托板,托板的上端设有水泵,水泵的下端通过第二水管与集液箱的右端相连通,第二水管穿过托板的中心通孔,水泵的上端通过第三水管与位于右侧的锥形螺纹管相连通,第三水管的左端卡接在集水管的右侧,位于左侧的锥形螺纹管通过第四水管与集液箱的左端相连通,第四水管的一端卡接在集水管的左侧,第四水管的另一端卡接在集液箱的左侧;所述集液箱的下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上端卡接在换热箱的底部,出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出水管通过第三伸缩管与进水管相连通,第三伸缩管穿过平台的中心通孔,进水管的下端设有保温箱,保温箱的右端设有出水龙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箱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杆,滑杆上滑动设有滑套,两个滑套均设在平台内,滑套与换热箱之间的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滑杆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限位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箱的右端设有冷水箱,冷水箱的下端通过第五水管与水泵的右端相连通,第五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五水管穿过换热箱右侧的通孔,冷水箱的上端设有加水管,加水管的上方设有管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箱内壁的上方前侧铰接有箱门,箱门的后方设有传动轴,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箱门上,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和卡板,箱门的后侧下方与安装板的前端搭接,安装板固定在换热箱内壁的下方,安装板的后侧与卡板的前侧接触。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液箱内壁的下方左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通过设置固定板、转轴、第一轴承座、电机、凸轮、换热箱、滑杆、滑套、弹簧和限位块,使换热箱能够进行上下往复震动,方便将附着在管道上的冷凝水水滴震落,充分收集冷凝水,也避免在停止运作且温度较低时冷凝水结冰堵塞管道;通过设置集水管、锥形螺纹管、第一水管、托板、水泵、第二水管、集液箱、第三水管、第四水管、冷水箱、第五水管、第二电磁阀、出水管、第一电磁阀、进水管、保温箱和温度传感器,使水泵能够将集液箱内的冷凝水导入锥形螺纹管内进行循环换热,继续冷凝二次蒸汽中的水分,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集液箱内冷凝水的温度,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将冷凝水导入保温箱中备用,节约水资源和热能;通过设置换热箱、箱门、传动轴、第二轴承座、把手、卡板和安装板,方便进行换热箱的开启和关闭,检修时操作简单,提高了检修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的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中换热箱的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中锥形螺纹管的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台;2、支腿;3、支撑板;4、固定板;5、转轴;6、电机;7、凸轮;8、换热箱;9、进气管;10、第一伸缩管;11、集水管;12、第二伸缩管;13、排气管;14、卡箍;15、过滤网;16、集液箱;17、锥形螺纹管;18、第一水管;19、托板;20、水泵;21、第三水管;22、第二水管;23、第四水管;24、冷水箱;25、第五水管;26、加水管;27、滑杆;28、滑套;29、弹簧;30、出水管;31、第三伸缩管;32、进水管;33、保温箱;34、箱门;35、传动轴;36、卡板;37、安装板;38、把手;39、温度传感器;40、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包括平台1、电机6和进气管9,所述平台1的底部均布设有四个支腿2,平台1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之间设有转轴5,转轴5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固定板4上,转轴5的右端连接有电机6,电机6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固定板4的右端;所述转轴5的中部卡接有两个凸轮7,两个凸轮7的下端均与换热箱8的上端接触,通过设置平台1、支撑板3、固定板4、转轴5、电机6、凸轮7和换热箱8,使电机6能够带动凸轮7运转,击打换热箱8向下运动;所述换热箱8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杆27,滑杆27上滑动设有滑套28,两个滑套28均设在平台1内,滑套28与换热箱8之间的滑杆27上套设有弹簧29,滑杆27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限位块,通过设置换热箱8、滑杆27、滑套28、平台1、弹簧29和限位块,使弹簧29能够利用自身弹力配合凸轮7带动换热箱8上下往复震动,震落附着在管道上的冷凝水水滴,冷凝水收集充分,避免了水资源浪费。所述进气管9的下端设有第一伸缩管10,第一伸缩管10的下端设有集水管11,集水管11的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左侧,集水管11的另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右侧,集水管11通过第二伸缩管12与排气管13相连通;所述集水管11通过卡箍14固定在换热箱8的内壁后侧,集水管11的下方设有集液箱16,集液箱16固定在换热箱8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包括平台(1)、电机(6)和进气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的底部均布设有四个支腿(2),平台(1)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之间设有转轴(5),转轴(5)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固定板(4)上,转轴(5)的右端连接有电机(6),电机(6)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固定板(4)的右端;所述转轴(5)的中部卡接有两个凸轮(7),两个凸轮(7)的下端均与换热箱(8)的上端接触;所述进气管(9)的下端设有第一伸缩管(10),第一伸缩管(10)的下端设有集水管(11),集水管(11)的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左侧,集水管(11)的另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右侧,集水管(11)通过第二伸缩管(12)与排气管(13)相连通;所述集水管(11)通过卡箍(14)固定在换热箱(8)的内壁后侧,集水管(11)的下方设有集液箱(16),集液箱(16)固定在换热箱(8)内壁的下方,集水管(11)的下端开设有三个落水口,落水口的下方均设有过滤网(15);所述集水管(11)的内部设有多个锥形螺纹管(17),相邻的锥形螺纹管(17)之间通过对应的第一水管(18)相互连通,第一水管(18)的左右两端均安装在集水管(11)上;所述换热箱(8)内壁的右侧设有托板(19),托板(19)的上端设有水泵(20),水泵(20)的下端通过第二水管(22)与集液箱(16)的右端相连通,第二水管(22)穿过托板(19)的中心通孔,水泵(20)的上端通过第三水管(21)与位于右侧的锥形螺纹管(17)相连通,第三水管(21)的左端卡接在集水管(11)的右侧,位于左侧的锥形螺纹管(17)通过第四水管(23)与集液箱(16)的左端相连通,第四水管(23)的一端卡接在集水管(11)的左侧,第四水管(23)的另一端卡接在集液箱(16)的左侧;所述集液箱(16)的下端设有出水管(30),出水管(30)的上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底部,出水管(3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0),出水管(30)通过第三伸缩管(31)与进水管(32)相连通,第三伸缩管(31)穿过平台(1)的中心通孔,进水管(32)的下端设有保温箱(33),保温箱(33)的右端设有出水龙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凝水收集的换热管道,包括平台(1)、电机(6)和进气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的底部均布设有四个支腿(2),平台(1)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之间设有转轴(5),转轴(5)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固定板(4)上,转轴(5)的右端连接有电机(6),电机(6)固定在位于右侧的固定板(4)的右端;所述转轴(5)的中部卡接有两个凸轮(7),两个凸轮(7)的下端均与换热箱(8)的上端接触;所述进气管(9)的下端设有第一伸缩管(10),第一伸缩管(10)的下端设有集水管(11),集水管(11)的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左侧,集水管(11)的另一端卡接在换热箱(8)的上方右侧,集水管(11)通过第二伸缩管(12)与排气管(13)相连通;所述集水管(11)通过卡箍(14)固定在换热箱(8)的内壁后侧,集水管(11)的下方设有集液箱(16),集液箱(16)固定在换热箱(8)内壁的下方,集水管(11)的下端开设有三个落水口,落水口的下方均设有过滤网(15);所述集水管(11)的内部设有多个锥形螺纹管(17),相邻的锥形螺纹管(17)之间通过对应的第一水管(18)相互连通,第一水管(18)的左右两端均安装在集水管(11)上;所述换热箱(8)内壁的右侧设有托板(19),托板(19)的上端设有水泵(20),水泵(20)的下端通过第二水管(22)与集液箱(16)的右端相连通,第二水管(22)穿过托板(19)的中心通孔,水泵(20)的上端通过第三水管(21)与位于右侧的锥形螺纹管(17)相连通,第三水管(21)的左端卡接在集水管(11)的右侧,位于左侧的锥形螺纹管(17)通过第四水管(23)与集液箱(16)的左端相连通,第四水管(23)的一端卡接在集水管(11)的左侧,第四水管(23)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术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悦民生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