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12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包括上套件,所述上套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下套件,且下套件上开设有穿孔结构,并且下套件上的穿孔结构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环,且套环内设置有底套,所述下套件的上端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上端设置有直杆,所述直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侧片,且侧片的上端设置有上套件,所述上套件的上端设置有垫片,且垫片的上端设置有螺帽,并且螺帽和直杆的外壁呈螺纹连接,所述导杆下端设置有底架,且底架和导杆呈垂直结构,所述底套上开设有通孔。该双向阻尼后减震器采用下套件与底架上的导杆相互套合,同时底套穿过下套件与套环呈螺纹连接,这样下套件通过套环和底套可与底架呈相互交错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Absorber),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而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则是上述减震器中的一种。现在市场上的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从而会导致下套件发生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包括上套件,所述上套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下套件,且下套件上开设有穿孔结构,并且下套件上的穿孔结构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环,且套环内设置有底套。优选的,所述下套件的上端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上端设置有直杆。优选的,所述直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侧片,且侧片的上端设置有上套件。优选的,所述上套件的上端设置有垫片,且垫片的上端设置有螺帽,并且螺帽和直杆的外壁呈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杆下端设置有底架,且底架和导杆呈垂直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套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和导杆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阻尼后减震器采用下套件与底架上的导杆相互套合,同时底套穿过下套件与套环呈螺纹连接,这样下套件通过套环和底套可与底架呈相互交错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底套和通孔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套环俯视图。图中:1、上套件,2、直杆,3、下套件,4、底架,5、弹簧,6、导杆,7、套环,8、底套,9、螺帽,10、垫片,11、侧片,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包括上套件1,上套件1的外壁上设置有下套件3,上套件1和下套件3相互套合,下套件3的上端设置有弹簧5,且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直杆2,此结构使得上套件1通过直杆2与下套件3上的弹簧5呈弹性连接,这样上套件1通过弹簧5与下套件3相连接,直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侧片11,且侧片11的上端设置有上套件1,此结构使得直杆2和侧片1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这样侧片11可将上套件1得到支撑,然后可将螺帽9进行逆时针旋转,接着螺帽9可将垫片10压到上套件1上,这样上套件1和弹簧5上的直杆2得到便捷的连接,上套件1的上端设置有垫片10,且垫片10的上端设置有螺帽9,并且螺帽9和直杆2的外壁呈螺纹连接,此结构使得通过螺帽9可将垫片10得到挤压,然后垫片10可将上套件1得到挤压固定,且下套件3上开设有穿孔结构,并且下套件3上的穿孔结构内设置有导杆6,下套件3和导杆6相互套合连接,导杆6下端设置有底架4,且底架4和导杆6呈垂直结构,此结构使得通过导杆6可将下套件3得到支撑,导杆6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环7,导杆6和套环7相互套合,且套环7内设置有底套8,套环7和底套8相互套合,底套8上开设有通孔12,且通孔12和导杆6相匹配,此结构使得通过底套8穿过下套件3与套环7呈螺纹连接,此结构使得该双向阻尼后减震器采用下套件3与底架4上的导杆6相互套合,同时底套8穿过下套件3与套环7呈螺纹连接,这样下套件3通过套环7和底套8可与底架4呈相互交错连接。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向阻尼后减震器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可将下套件3与底架4上的导杆6相互插合,同时下套件3下端的底套8可穿过下套件3,接着可将套环7与导杆6的外壁呈螺纹连接,然后导杆6可与套环7呈螺纹连接,接着可将上套件1对准到直杆2上进行套合,然后上套件1和侧片11相互支撑,接着可将垫片10和直杆2相互套合,然后可将螺帽9可与直杆2呈螺纹连接,然后螺帽9可与直杆2的外壁呈螺纹连接,接着螺帽9可将垫片10挤压到上套件1上,这样下套件3和底架4就得到相互交错连接,这就是该双向阻尼后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包括上套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件(1)的外壁上设置有下套件(3),且下套件(3)上开设有穿孔结构,并且下套件(3)上的穿孔结构内设置有导杆(6),所述导杆(6)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环(7),且套环(7)内设置有底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包括上套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件(1)的外壁上设置有下套件(3),且下套件(3)上开设有穿孔结构,并且下套件(3)上的穿孔结构内设置有导杆(6),所述导杆(6)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环(7),且套环(7)内设置有底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件(3)的上端设置有弹簧(5),且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直杆(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侧片(11),且侧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睿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