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清英专利>正文

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300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包括锁体、智能锁外壳以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内的双向离合器、自动开锁组件、报警器、电磁开关、控制模块、智能识别系统、电源。双向离合器包括双向凹槽板、下推环、下离合片、上推环、上离合片、方钢固定板。自动开锁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弹簧、钢丝、钢丝活动套管、开口保温套、低温可溶支撑块、第二卡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就可以自动报警且自动开锁,在火宅发生时给周边人员发出警示的同时还能为救援人员入室抢救节约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开口保温套的设计,可以防止无火灾时,盗窃人员在室外点火从而导致智能锁自动开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目前,不管是传统机械锁还是电子智能锁,都没有室内火灾时可以自动报警及开锁的功能。高层防火采用的都是金属防火门窗,这些都是被动防火措施。一旦室内发生火灾,外面救助人员通常都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和时间才能破门而入进行救援,救援时间越延迟,造成的伤害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发生火灾时能自动报警且自动开锁的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包括锁体、智能锁外壳以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内的双向离合器、自动开锁组件、报警器、电磁开关、控制模块、智能识别系统、电源,控制模块与智能识别系统相连,控制模块控制电源与电磁开关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双向离合器包括双向凹槽板、下推环、下离合片、上推环、上离合片、方钢固定板。下推环固定于电磁开关的铁芯上,上推环伸进自动开锁组件内,双向凹槽板和方钢固定板设置于上推环与下推环之间,且双向凹槽板处于室外侧,方钢固定板处于室内侧,双向凹槽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孔,方钢的中部设于方钢固定板上,且方钢的一端伸进双向凹槽板上的圆孔内,另一端贯穿锁体并与内把手相连,双向凹槽板上设有二个内凹槽,方钢固定板上设有二个外凹槽,一个内凹槽对应一个外凹槽,下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下腔体,下离合片设于下腔体内,下离合片的底部设有下勾企,下勾企挂于下推环上,上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上腔体,上离合片设于上腔体内,上离合片的顶部设有上勾企,上勾企挂于上推环上,外把手穿过智能锁外壳固定于双向凹槽板上,上离合片的厚度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下离合片的厚度也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自动开锁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弹簧、钢丝、钢丝活动套管、开口保温套、低温可溶支撑块、第二卡座。第一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上推环伸进第一凹槽内并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一卡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侧面设有报警器,且当上推环的顶部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动到超过报警器的开关处时,报警器的开关启动开始报警,钢丝活动套管的一端与第一卡座相连,另一端贯穿第二卡座,第二卡座与钢丝活动套管之间设有开口保温套,开口保温套的横截面为(几何)优弧或半圆弧形,且开口保温套的开口部分朝向室内,开口保温套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的上部设有上板,上板与钢丝活动套管相接触,第二凹槽内的下部设有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设有低温可溶支撑块,钢丝的一端贯穿第一卡座的上部伸进第一凹槽内并与上推环固定,另一端穿过钢丝活动套管的内部并依次贯穿上板、低温可溶支撑块、下板再固定于下板上,下板上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一组出料孔,弹簧套设于钢丝上且弹簧处于第一凹槽内,弹簧的底部与上推环接触,弹簧的顶部与第一凹槽的顶面相接触,正常工作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包括电池、电池盒、外电路板、内电路板、外接充电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可溶支撑块为石蜡支撑块或松香支撑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锁芯和反锁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固定管,固定管设置在钢丝的一端,钢丝的一端通过固定管贯穿第一卡座的上部伸进第一凹槽内并与上推环固定。弹簧套设于固定管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就可以自动报警且自动开锁,在火宅发生时给周边人员发出警示的同时还能为救援人员入室抢救节约时间。本专利技术包括开口保温套,开口保温套的横截面为(几何)优弧或半圆弧形,且开口保温套的开口部分朝向室内;此设计可以防止无火灾时,盗窃人员在室外点火从而导致智能锁自动开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2的侧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方钢固定板的主视图。图7为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包括锁体1、智能锁外壳2以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2内的双向离合器3、自动开锁组件4、报警器5、电磁开关6、控制模块、智能识别系统、电源7。控制模块与智能识别系统相连,控制模块控制电源7与电磁开关6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其中,智能锁外壳2包括智能锁室外外壳和智能锁室内外壳,图1中的左边为智能锁室外外壳,右边为智能锁室内外壳。如图1、图2、图3、图6,双向离合器3包括双向凹槽板8、下推环9、下离合片10、上推环11、上离合片12、方钢固定板13。具体的,下推环9固定于电磁开关6的铁芯上。上推环11伸进自动开锁组件4内。双向凹槽板8和方钢固定板13设置于上推环11与下推环9之间,且双向凹槽板8处于室外侧,方钢固定板13处于室内侧。双向凹槽板8的中部开设有圆孔14。方钢15的中部设于方钢固定板13上,且方钢15的一端伸进双向凹槽板8上的圆孔14内,另一端贯穿锁体1并与内把手16相连。双向凹槽板8上设有二个内凹槽17,方钢固定板13上设有二个外凹槽18,一个内凹槽17对应一个外凹槽18。如图3,下推环9、双向凹槽板8、内凹槽17、方钢15、外凹槽18围合形成下腔体19。下离合片10设于下腔体19内,下离合片10的底部设有下勾企20,下勾企20挂于下推环9上。具体的,如图3,上推环11、双向凹槽板8、内凹槽17、方钢15、外凹槽18围合形成上腔体21,上离合片12设于上腔体21内。上离合片12的顶部设有上勾企22,上勾企22挂于上推环11上。外把手23穿过智能锁外壳2固定于双向凹槽板8上。上离合片12的厚度大于内凹槽17与外凹槽18厚度之和,下离合片10的厚度也大于内凹槽17与外凹槽18厚度之和。如图1至图6,自动开锁组件4包括第一卡座24、弹簧25、钢丝26、钢丝活动套管27、开口保温套28、低温可溶支撑块29、第二卡座30。具体的,第一卡座24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1,上推环11伸进第一凹槽31内并可在第一凹槽31内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智能锁外壳以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内的双向离合器、自动开锁组件、报警器、电磁开关、控制模块、智能识别系统、电源,控制模块与智能识别系统相连,控制模块控制电源与电磁开关之间的连通与断开;/n双向离合器包括双向凹槽板、下推环、下离合片、上推环、上离合片、方钢固定板;/n下推环固定于电磁开关的铁芯上,上推环伸进自动开锁组件内,双向凹槽板和方钢固定板设置于上推环与下推环之间,且双向凹槽板处于室外侧,方钢固定板处于室内侧,双向凹槽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孔,方钢的中部设于方钢固定板上,且方钢的一端伸进双向凹槽板上的圆孔内,另一端贯穿锁体并与内把手相连,双向凹槽板上设有二个内凹槽,方钢固定板上设有二个外凹槽,一个内凹槽对应一个外凹槽,下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下腔体,下离合片设于下腔体内,下离合片的底部设有下勾企,下勾企挂于下推环上,上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上腔体,上离合片设于上腔体内,上离合片的顶部设有上勾企,上勾企挂于上推环上,外把手穿过智能锁外壳固定于双向凹槽板上,上离合片的厚度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下离合片的厚度也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n自动开锁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弹簧、钢丝、钢丝活动套管、开口保温套、低温可溶支撑块、第二卡座;/n第一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上推环伸进第一凹槽内并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一卡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侧面设有报警器,且当上推环的顶部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动到超过报警器的开关处时,报警器的开关启动开始报警,钢丝活动套管的一端与第一卡座相连,另一端贯穿第二卡座,第二卡座与钢丝活动套管之间设有开口保温套,开口保温套的横截面为优弧或半圆弧形,且开口保温套的开口部分朝向室内,开口保温套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的上部设有上板,上板与钢丝活动套管相接触,第二凹槽内的下部设有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设有低温可溶支撑块,钢丝的一端贯穿第一卡座的上部伸进第一凹槽内并与上推环固定,另一端穿过钢丝活动套管的内部并依次贯穿上板、低温可溶支撑块、下板再固定于下板上,下板上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一组出料孔,弹簧套设于钢丝上且弹簧处于第一凹槽内,弹簧的底部与上推环接触,弹簧的顶部与第一凹槽的顶面相接触,正常工作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火灾时自动报警和开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智能锁外壳以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内的双向离合器、自动开锁组件、报警器、电磁开关、控制模块、智能识别系统、电源,控制模块与智能识别系统相连,控制模块控制电源与电磁开关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双向离合器包括双向凹槽板、下推环、下离合片、上推环、上离合片、方钢固定板;
下推环固定于电磁开关的铁芯上,上推环伸进自动开锁组件内,双向凹槽板和方钢固定板设置于上推环与下推环之间,且双向凹槽板处于室外侧,方钢固定板处于室内侧,双向凹槽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孔,方钢的中部设于方钢固定板上,且方钢的一端伸进双向凹槽板上的圆孔内,另一端贯穿锁体并与内把手相连,双向凹槽板上设有二个内凹槽,方钢固定板上设有二个外凹槽,一个内凹槽对应一个外凹槽,下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下腔体,下离合片设于下腔体内,下离合片的底部设有下勾企,下勾企挂于下推环上,上推环、双向凹槽板、内凹槽、方钢、外凹槽围合形成上腔体,上离合片设于上腔体内,上离合片的顶部设有上勾企,上勾企挂于上推环上,外把手穿过智能锁外壳固定于双向凹槽板上,上离合片的厚度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下离合片的厚度也大于内凹槽与外凹槽厚度之和;
自动开锁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弹簧、钢丝、钢丝活动套管、开口保温套、低温可溶支撑块、第二卡座;
第一卡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上推环伸进第一凹槽内并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一卡座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侧面设有报警器,且当上推环的顶部在第一凹槽内向下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清英谭伟雄谭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申清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