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地基层和铺装层,铺装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垫层、蓄水层和路面层;透水垫层设于地基层上;铺装层上开设有线性排水沟槽和排水渠,线性排水沟槽自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蓄水层;排水渠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具有蓄水、渗透和排水的功能,可在保证安全排水的同时实现对径流的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中的大面积硬化路面,如人行道、广场等,降雨时同自然状态相比存在径流总量和峰值的增加,对市政管网系统造成压力,存在易发生内涝的较大风险。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对下垫面的径流进行控制,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径流控制形式是使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形式,但这些方式排水效果和对径流控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对于铺装路面结构的要求较高,增加运营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具有蓄水、渗透和排水的功能,可在保证排水安全的同时实现对径流的有效控制。第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地基层;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垫层、蓄水层和路面层,所述透水垫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铺装层上开设有线性排水沟槽和排水渠,所述线性排水沟槽自所述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蓄水层;所述排水渠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一。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路面结构通过在地基层上依次层叠设置透水垫层、蓄水层和路面层形成铺装层,且在铺装层上开设自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蓄水层的线性排水沟槽,雨水可通过线性排水沟槽流入蓄水层,进而可进一步通过透水垫层继续下渗,从而可保证雨水流通顺畅,达到蓄水和渗透的功能,实现对径流的有效控制;另外,通过铺装层上排水渠的设置,在降雨量较大且超过蓄水层蓄水能力的情况下,雨水可流向排水渠,通过排水渠进行排放,从而实现有效排水,防止内涝的发生。由上,该路面结构具有蓄水、渗透和排水的功能,可在保证排水安全的同时实现对径流的有效控制,且对路面层要求宽松,降低维护成本,可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呈纵横交错排布。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平行且相邻的两所述线性排水沟槽之间的间距为3~5m。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延伸至所述蓄水层的内部。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延伸至所述蓄水层的底部。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线性排水沟槽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二。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具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的开口宽度为1~3cm。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排水渠自所述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至所述透水垫层的底部,且所述排水渠的侧壁为透水结构。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蓄水层为PP蓄水模块层、多孔纤维棉层或蓄水池。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所述路面层为不透水路面层或透水路面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中线性排水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中线性排水沟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地基层(图中未示出)和铺装层;地基层作为路面基层,铺装层铺装于地基层上。铺装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垫层110、蓄水层120和路面层130,铺装层上开设有线性排水沟槽140和排水渠150,线性排水沟槽140自路面层130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蓄水层120,以使雨水可通过线性排水沟槽140流入蓄水层120;排水渠150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一151。透水垫层110可将流入蓄水层120中的雨水渗透到地基层,其渗透性能一般需满足蓄水层120内存水在24h内排空的要求。透水垫层110的材料可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砂石等垫层结构。蓄水层120的材料可采用PP蓄水模块、多孔纤维棉等蓄水材料,此外,也可将蓄水层120设计为蓄水池。蓄水层120的厚度一般为5~10cm。路面层130可采用不透水路面层或透水路面层,具体可根据当地条件使用常规的不透水硬质铺装(如硬质石板铺装)或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铺装、透水砖铺装)。而为了增强路面结构的强度,路面层130可采用不透水石板路面层。线性排水沟槽140可自路面层130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至蓄水层120的顶部、内部或底部;为了提高排水和蓄水效率,可设置为线性排水沟槽140延伸至蓄水层120的内部,甚至延伸至蓄水层120的底部,从而可增大蓄水层120与流入线性排水沟槽140中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线性排水沟槽140自路面层130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蓄水层120的底部。为了提高排水效率和对径流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铺装层上开设的线性排水沟槽140呈纵横交错排布,平行且相邻的两线性排水沟槽140之间的间距一般为3~5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线性排水沟槽140也可采用其他排布方式,如平行排布、呈多边形网格排布等。线性排水沟槽140可选用盖板式线性排水沟槽或无盖板式线性排水沟槽。在本实施例中,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基层;/n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垫层、蓄水层和路面层;所述透水垫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铺装层上开设有线性排水沟槽和排水渠,所述线性排水沟槽自所述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蓄水层;所述排水渠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一。/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18 CN 2020203409637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基层;
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水垫层、蓄水层和路面层;所述透水垫层设于所述地基层上;所述铺装层上开设有线性排水沟槽和排水渠,所述线性排水沟槽自所述路面层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并连通所述蓄水层;所述排水渠的顶部设有多孔盖板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呈纵横交错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平行且相邻的两所述线性排水沟槽之间的间距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排水沟槽延伸至所述蓄水层的内部。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钟张亮俞露丁年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