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80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和设置于路面结构两侧的边槽,所述的路面结构下部设置有至少与一侧边槽连通的导水通道,所述的路面结构上交错、纵向设置有截流沥水槽,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设置有与路面结构上表面齐平的截流槽盖,截流沥水槽下部通过沥水管与下部的导水通道连通;所述的边槽外侧设置有与边槽连接的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路面排水结构大大降低了路面积水在路表面的滞留时间,减少了路面积水量;同时实现了路面积水多通道汇集,避免了现有的道路强降雨导致的路面积水无法短时汇入边槽导致的路面、路边积水,提高了道路的同行安全性及道路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路面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对于保证路基、路面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可及时将降水排出路面,防止路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同时防止积水渗入到路面内部,甚至路基,提高公路的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行车速度快的高等级道路路面降水应迅速排除,以防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目前的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降雨后的高速公路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严重的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通常高速公路路面的排水主要依靠道路两侧的散排或拦水埂汇流至急流槽来进行排水。由于高速公路路面较宽、汇水面积较大,而且路面较平坦、纵坡很小,降雨时公路两侧路面的拦水埂常出现带状水流,散排水常常对路堤边坡造成严重的冲刷,且在路边低洼处常存在积水现象,影响了行车安全性。滞留水不能及时排出会侵蚀沥青混合料,路面在滞留水结合行车荷载的反复碾轧揉搓下极易产生微裂缝和孔隙,进而形成孔隙水动水压力,而动水压力加速了沥青与石料的剥离脱结,造成细料的逐渐流失,沥青混合料中细料的流失极易出现较大的孔洞,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排水效果的公路路面排水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其包括路面结构和设置于路面结构两侧的边槽,所述的路面结构下部设置有至少与一侧边槽连通的导水通道,所述的路面结构上交错、纵向设置有截流沥水槽,截流沥水槽下部通过沥水管与下部的导水通道连通;所述的边槽外侧设置有与边槽连接的排水管。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水平面呈矩形或者长椭圆形,截流沥水槽交错、纵向设置于路面结构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设置有与路面结构上表面齐平的截流槽盖。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槽盖与截流沥水槽上部水平面呈相同的形状,所述的截流槽盖上交错、纵向设置有矩形或者长椭圆形的截流沥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下部设置有下凹的导槽,导槽的底部与沥水管的上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水通道为倾斜通道,位于边槽的一端部最低。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水通道位于边槽的一端部高于边槽的底部,上述设计可以防止导水通道内部存水,避免积水影响道路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的边槽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滤网,通入排水管内的水经滤网过滤,防止堵塞,保证排水管正常的排水功能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优点为:通过道路路面中间高、两侧低的微弧形设计,路面积水会流向道路两侧的边槽内,但是路面截面坡度很小,路面积水难以及时排出至路面两侧,本技术通过路面结构上交错、纵向设置的截流沥水槽,便于将公路上的积水快速地汇集到沥水槽内,并通过导水通道导入两侧的边槽,进而快速的收集到地下排水管内,大大降低了路面积水在路表面的滞留时间,减少了路面积水量;同时通过路面截流沥水槽的设计,实现了路面积水多通道汇集,避免了现有的道路强降雨导致的路面积水无法短时汇入边槽导致的路面、路边积水,提高了道路的同行安全性及道路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截流槽盖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其包括路面结构1和设置于路面结构1两侧、路沿7内侧的用于存积道路上导入的雨水的边槽2,所述的路面结构1下部设置有至少与一侧边槽2连通的导水通道4,所述的路面结构1上交错、纵向设置有截流沥水槽3,截流沥水槽3下部通过沥水管5与下部的导水通道4连通,所述的导水通道4仅在设置截流沥水槽3的下部设置;所述的边槽2外侧设置有与边槽2连接的排水管6。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3上部水平面呈矩形或者长椭圆形,并交错、纵向设置于路面结构1的表面,使得整个路面上表面的横向上至少有一个截流沥水槽3存在,如图2所示,保证路面存水的截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3上部设置有与路面结构1上表面齐平的截流槽盖32,使得截流沥水槽3不影响路面的平整性,所述的截流槽盖32的横向长度不超过20cm,并优选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保证其使用稳固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的截流槽盖32上交错、纵向设置有矩形或者长椭圆形的截流沥水孔31,使得整个截流槽盖32上表面的横向上至少有一个截流沥水孔31存在,保证路面存水的截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沥水槽3下部设置有下凹的导槽,导槽的底部与沥水管5的上部连接,使截流沥水槽3截流的水顺利的导入下部导水通道4,并通过导水通道4导入边槽2。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水通道4为倾斜通道,位于边槽2的一端部最低。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水通道4位于边槽2的一端部高于边槽2的底部,倾斜结构的导水通道4设计可以使得进入导水通道4内的积水快速排放出去,同时防止导水通道4内部存水,避免积水影响道路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的边槽2与排水管6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将边槽内水通入排水管的通道,在上述通道处设置有滤网8,通入排水管6内的水经滤网过滤,防止堵塞,保证排水管6正常的排水功能性。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做出的其他等同替换,均应落入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和设置于路面结构两侧的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结构下部设置有至少与一侧边槽连通的导水通道,所述的路面结构上交错、纵向设置有截流沥水槽,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设置有与路面结构上表面齐平的截流槽盖,截流沥水槽下部通过沥水管与下部的导水通道连通;所述的边槽外侧设置有与边槽连接的排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和设置于路面结构两侧的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结构下部设置有至少与一侧边槽连通的导水通道,所述的路面结构上交错、纵向设置有截流沥水槽,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设置有与路面结构上表面齐平的截流槽盖,截流沥水槽下部通过沥水管与下部的导水通道连通;所述的边槽外侧设置有与边槽连接的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沥水槽上部水平面呈矩形或者长椭圆形,截流沥水槽交错、纵向设置于路面结构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天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