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圈、门部装和衣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7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圈、门部装和衣物处理设备。门圈包括:门圈主体,门圈主体设有出线孔;和走线结构,设在门圈主体上,用于对出线孔伸出的导线的走向进行引导;其中,走线结构包括走线槽,走线槽至少包括初始段,初始段的一端连通至出线孔,初始段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由于走线结构的走线槽的初始段的一端连通至出线孔,另一端向下延伸,因而导线从出线孔伸出后会先沿着走线槽的初始段向下延伸,然后才能够向其他方向延伸。由此,导线上的水汽冷凝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而不能向上沿着导线进入出线孔并进一步进入电气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上的水汽冷凝后沿着导线进入电气装置的问题,提高了电气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圈、门部装和衣物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衣物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圈、门部装和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壁挂式洗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的外观不断优化改进,显示屏等电气装置由装配在箱体上逐渐向装配在门内转换。但是,由于门部装与桶内空间直接相连,导致导线上容易有水气冷凝,水汽冷凝后容易沿着导线进入电气装置,进而对电气装置的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圈。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圈的门部装。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门部装的衣物处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门圈,包括:门圈主体,所述门圈主体设有出线孔;和走线结构,设在所述门圈主体上,用于对所述出线孔伸出的导线的走向进行引导;其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走线槽,所述走线槽至少包括初始段,所述初始段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出线孔,所述初始段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门圈,包括门圈主体和走线结构,门圈主体设有出线孔,供电气装置的导线伸出,导线伸出出线孔后在走线结构的引导下进一步延伸,能够优化导线的走向和布局。由于走线结构的走线槽的初始段的一端连通至出线孔,另一端向下延伸,因而导线从出线孔伸出后会先沿着走线槽的初始段向下延伸,然后才能够向其他方向延伸。由此,导线上的水汽冷凝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而不能向上沿着导线进入出线孔并进一步进入电气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上的水汽冷凝后沿着导线进入电气装置的问题,提高了电气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方向“下”是以衣物处理设备装配完毕后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也就是说,在衣物处理设备装配完毕后的正常使用状态下,门圈的走线槽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以保证使用过程中导线上的水汽冷凝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而不能逆着重力向上进入出线孔。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门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初始段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延伸。使初始段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延伸,便于导线自然形成向下的弯曲,并且便于导线继续向其他方向延伸,有利于减小导线向其他方向继续延伸时的弯曲程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初始段的延伸方向为圆弧形。初始段的延伸方向采用圆弧形,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走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以使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导线过盈配合。走线槽的宽度小于导线的直径,使得走线槽能够与导线过盈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导线脱出走线槽,从而提高了导线的固定可靠性,进而也提高了电气装置的防水性,提高了电气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并且有利于防止脱水振动时导线与其他结构碰撞产生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圈主体设有具有缺口的围框,所述围框环绕所述出线孔的一部分,所述围框的两端延伸并限定出所述走线槽。围框缺口的两侧部位即为围框的两端,围框的两端延伸限定出走线槽,走线槽对应出线孔未被围框环绕的部分,导线由此部位进入走线槽并沿着走线槽先向下延伸,然后再向其他方向继续延伸。围框的设置,能够对门圈主体起到加强作用,以提高门圈的强度。同时,围框的设置,相当于变相加深了出线孔的深度,且使得出线孔的出口位于围框的侧壁上,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密封垫来封盖围框,对出线孔进行密封,以提高电气装置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电气装置的使用可靠性,且不会对电气装置的导线走线造成干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导线沿门圈的轴向移动;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导线沿门圈的径向移动。走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导线沿门圈的轴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对导线的固定可靠性,提高了导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脱水振动时导线与其他结构碰撞产生噪音。走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能够限制导线沿门圈的径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对导线的固定可靠性,提高了导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脱水振动时导线与其他结构碰撞产生噪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圈主体上凸设有加强筋;其中,所述走线结构的第一限位件设在所述加强筋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门圈主体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导线的限位空间;和/或所述走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设在所述门圈主体上,并与所述加强筋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导线的走线空间。门圈主体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提高门圈主体的强度。将第一限位件设在加强筋上,能够直接利用第一限位件与门圈主体之间的限位空间来限制导线轴向移动,从而提高导线的固定可靠性,有利于防止脱水振动时导线与其他结构碰撞产生噪音,并且简化了第一限位件的结构。将第二限位件设在门圈主体上,能够直接利用第二限位件与加强筋之间的走线空间来限制导线径向移动,从而提高导线的固定可靠性,有利于防止脱水振动时导线与其他结构碰撞产生噪音,并且简化了第二限位件的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走线结构的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导线的直径,以使走线空间与所述导线过盈配合。将第二限位件与加强筋之间的间距设计为小于导线的直径,使得走线空间能够与导线过盈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导线脱出走线空间,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线的固定可靠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圈还包括:门铰链,与所述门圈主体相连,所述门铰链设有过线槽;其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过线槽。在门铰链上设置过线槽,便于导线沿着过线槽,延伸到门部装的外侧,进而与门部装外的其他电气元件相连,同时不影响门部装的正常旋转。走线结构还包括走线通道,走线通道的出口朝向过线槽,便于导线由走线通道伸出后顺畅地进入过线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走线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过线槽之间留有预留空间,所述走线通道的出口为扩口结构,且所述走线通道的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线的直径;和/或所述门圈主体设有两个导向筋,两个所述导向筋限定出所述走线通道。将走线通道的出口设计为扩口结构,且出口宽度大于导线的直径,使得门部装在旋转过程中,导线能够在走线通道的出口处发生一定幅度的扭转运动。同时,走线通道的出口与过线槽之间设置预留空间,使得在门部装旋转过程中,导线能够发生一定的伸缩运动。如此一来,在整机寿命时间内,导线具有足够的扭转长度,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导线在门部装旋转过程中被扭转而发生扭断,提高了导线的使用寿命。利用两个导向筋限定出走线通道,便于加工成型。同时,导向筋还能够对门圈主体起到加强作用。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门部装,包括: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圈;电气装置,安装在所述门圈内,且所述电气装置的导线通过所述门圈的出线孔伸出,并与所述门圈的走线结构相配合。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门部装,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门圈,因而具有上述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圈,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圈主体(1),所述门圈主体(1)设有出线孔(11);和/n走线结构(2),设在所述门圈主体(1)上,用于对所述出线孔(11)伸出的导线(202)的走向进行引导;/n其中,所述走线结构(2)包括走线槽(21),所述走线槽(21)至少包括初始段(211),所述初始段(21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出线孔(11),所述初始段(2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圈主体(1),所述门圈主体(1)设有出线孔(11);和
走线结构(2),设在所述门圈主体(1)上,用于对所述出线孔(11)伸出的导线(202)的走向进行引导;
其中,所述走线结构(2)包括走线槽(21),所述走线槽(21)至少包括初始段(211),所述初始段(21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出线孔(11),所述初始段(2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段(211)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段(211)的延伸方向为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线槽(21)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线(202)的直径,以使所述走线槽(21)与所述导线(202)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圈主体(1)设有具有缺口的围框(15),所述围框(15)环绕所述出线孔(11)的一部分,所述围框(15)的两端延伸并限定出所述走线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结构(2)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22),所述第一限位件(22)用于限制所述导线(202)沿门圈的轴向移动;和/或
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23),所述第二限位件(23)用于限制所述导线(202)沿门圈的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圈主体(1)上凸设有加强筋(12);
其中,所述走线结构(2)的第一限位件(22)设在所述加强筋(12)上,所述第一限位件(22)与所述门圈主体(1)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导线(202)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雨生刘志刚何虎成姜涛谈路福徐春芳全先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