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73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固体发酵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包括罐体、转轴、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驱动装置,其中转轴设于罐体中,转轴一端伸出至罐体外并与驱动装置相连,罐体内部通过一个中间板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转轴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且第一螺纹段设于第一腔体中,第二螺纹段设于第二腔体中,第一压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中部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第二压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中部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上,所述罐体上侧设有带入料控制阀的入料管路,所述罐体中部下侧设有多个带出料控制阀的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发酵效果且出料完全,可实现智能控制,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固体发酵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
技术介绍
卧式固体发酵罐是常见的一种发酵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固体发酵罐通常是在罐体内部沿着罐体轴向设置传输螺杆用于实现发酵后的物料输出,但此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一、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固体发酵罐在使用时会经常出现物料压不实的情况,这会导致物料间隙中存在气体,在厌氧菌发酵中会严重影响发酵效果,从而导致发酵后的物料发酵指标超标和理化指标不达标,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采用双螺杆的卧式发酵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5335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通过设置上下两个平行的螺杆使发酵罐内的物料充分压紧,但由于传输螺杆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传输,这种双螺杆结构的压紧效果有限;二、由于物料存在粘接现象,这导致传输螺杆只能实现罐体内位于传输螺杆周围部分的物料传输,而距离传输螺杆较远的罐体内壁上粘着的物料往往很难输出,从而导致物料输出不完全;三、随着技术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现有技术的卧式固体发酵罐很难满足智能化的自动生产线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其利用两侧压板实现物料压实,保证发酵效果同时也保证出料完全,并且可实现智能控制,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包括罐体、转轴、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驱动装置,其中转轴主体可转动地设于罐体中,转轴一端伸出至罐体外并与驱动装置相连,罐体内部通过一个中间板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转轴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且所述第一螺纹段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螺纹段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一压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一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第二压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二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上,所述罐体上侧设有带入料控制阀的入料管路,所述罐体中部下侧设有带出料控制阀的出料口。所述罐体中部下侧设有多个出料口,且安装于所述中间板两侧的出料口数量相等。最靠近所述中间板的出料口管壁与所述中间板侧壁平齐。所述出料口下侧设有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压板直径和第二压板直径与罐体内壁直径相同。所述罐体内设有导向杆,且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均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所述第一腔体两端和所述第二腔体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腔体上侧两端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上侧两端均设有带入水控制阀的清洗入水管口,所述第一腔体外端下侧以及所述第二腔体外端下侧均设有带出水控制阀的清洗出水管口。所述第一腔体上侧和第二腔体上侧均设有入料管路。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利用两侧压板和中间板实现物料压实,有效保证发酵效果。2、本技术出料时利用两侧压板相对移动推动物料,使物料由罐体中部下侧的出料口输出,并且压板边缘可将罐体内壁粘着的物料刮下输出,保证出料完全。3、本技术的入料管路、出料口均设有控制阀,可通过设备控制系统控制入料和出料,并且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装置也可以通过设备控制系统控制启停,能够适应自动化生产要求。4、本技术罐体上侧设有清洗入水管口,下侧设有清洗出水管口,可定期实现自动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为驱动装置,2为转轴,201为第一螺纹段,202为第二螺纹段,3为第一压板,4为第二压板,5为中间板,6为入料管路,601为入料控制阀,7为罐体,701为清洗出水管口,702为出料口,703为清洗入水管口,8为传输装置,9为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罐体7、转轴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和驱动装置1,其中转轴2主体可转动地设于罐体7中,转轴2一端伸出至罐体7外并与驱动装置1相连,所述转轴2即通过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转动,所述罐体7中间位置固设有中间板5,且所述罐体7内部通过所述中间板5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转轴2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201和第二螺纹段202,且所述第一螺纹段20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螺纹段20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一压板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一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201上,第二压板4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二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202上,当所述转轴2转动时,由于第一螺纹段201和第二螺纹段202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压板3和第二压板4可通过转轴2驱动反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压板3和第二压板4与罐体7内壁直径相同,移动时可将粘着在罐体7内壁上的物料刮下,所述罐体7上侧设有带入料控制阀601的入料管路6,物料经由对应的入料管路6分别进入到罐体7内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所述罐体7中部下侧设有多个带出料控制阀的出料口702。所述入料控制阀601和出料控制阀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其可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为伺服电机,其同样可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腔体上侧和第二腔体上侧均设有入料管路6,在所述罐体7内左右两侧还设有导向杆9,所述第一压板3边缘和第二压板4边缘沿着对应侧的导向杆9移动,另外在所述第一腔体两端合适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两端合适位置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定压板位移,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如图1所示,所述罐体7中部下侧设有多个出料口702,且安装于所述中间板5两侧的出料口702数量相等,并且最靠近所述中间板5的出料口702管壁与所述中间板5侧壁平齐,以保证出料时不会有物料堆积于中间板5底部死角,保证出料完全。另外所述出料口702管径尺寸设计时应保证避免管径过细导致物料将其堵塞。另外沿着所述罐体7轴向看去,所述罐体7下部可根据罐体7需要设置多列出料口702,以提高出料效率并进一步保证出料完全。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腔体上侧两端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上侧两端均设有带入水控制阀的清洗入水管口703,所述第一腔体下侧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下侧均设有带出水控制阀的清洗出水管口701,当需要清洗罐体7内部时,所述入料管路6输入端的入料控制阀601以及所述出料口702上的出料控制阀均关闭,所述清洗入水管口703与入水管路连接且其上的入水控制阀打开,清洗水分别进入罐体7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进行清洗,然后出水控制阀打开,清洗水分别由对应侧的清洗出水管口701排走,在清洗时,所述驱动装置1可启动驱动第一压板3和第二压板4移动,以使罐体7内以及各个压板清洗完全。所述入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其可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2在第一螺纹段201和第二螺纹段202之间的光轴部分可通过轴承等转动件支撑安装于所述中间板5上。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7)、转轴(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和驱动装置(1),其中转轴(2)主体可转动地设于罐体(7)中,转轴(2)一端伸出至罐体(7)外并与驱动装置(1)相连,罐体(7)内部通过一个中间板(5)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转轴(2)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201)和第二螺纹段(202),且所述第一螺纹段(20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螺纹段(20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一压板(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一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201)上,第二压板(4)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二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202)上,所述罐体(7)上侧设有带入料控制阀(601)的入料管路(6),所述罐体(7)中部下侧设有带出料控制阀的出料口(7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7)、转轴(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和驱动装置(1),其中转轴(2)主体可转动地设于罐体(7)中,转轴(2)一端伸出至罐体(7)外并与驱动装置(1)相连,罐体(7)内部通过一个中间板(5)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转轴(2)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201)和第二螺纹段(202),且所述第一螺纹段(20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螺纹段(202)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第一压板(3)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一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201)上,第二压板(4)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且中部设有第二螺母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202)上,所述罐体(7)上侧设有带入料控制阀(601)的入料管路(6),所述罐体(7)中部下侧设有带出料控制阀的出料口(7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7)中部下侧设有多个出料口(702),且安装于所述中间板(5)两侧的出料口(702)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卧式微生物固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中间板(5)的出料口(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晓燕刘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威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