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包括位于座椅的两侧且下端与车架固定的竖向支杆,其技术要点是,竖向支杆的上端铰接有后位扶杆,后位扶杆的前端铰接有前位扶杆,前位扶杆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竖向轴套,竖向轴套内穿过有上端与车把固定的转向杆,转向杆的下端设有锁位部,所述的车架上设有与锁位部卡接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车把与车架完成分离动作,并且再进行折叠后再向上掀起,从而在上车时形成座椅的两侧并没有遮挡物,从而腾出上车的空间,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完成上车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动四轮车的结构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四轮车又称为老年代步车,主要是用于老年人代步使用,主要由车架、座椅、车轮和控制车轮转向的把手组成,现有技术中也有设有侧位扶手的电动四轮车,但是由于扶手与车架固定,所以当行动不便的人想从床上移动到车上时,需要从车侧上车,此时竖直的车把、横着的扶手就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完成上车动作的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包括位于座椅的两侧且下端与车架固定的竖向支杆,其技术要点是,竖向支杆的上端铰接有后位扶杆,后位扶杆的前端铰接有前位扶杆,前位扶杆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竖向轴套,竖向轴套内穿过有上端与车把固定的转向杆,转向杆的下端设有锁位部,所述的车架上设有与锁位部卡接的限位部。进一步的,限位部包括截面成“U”字形设置的套体,套体上设有定位锁孔。进一步的,套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托块,底托块的下方固定有前叉体,前叉体上套设有与车架的前端固定的套管,底托块的上表面设有半球形槽。进一步的,锁位部包括固定在转向杆的下端的锁位块,锁位块内设有空腔,锁位块上穿过有将空腔贯穿的自复位锁杆,锁位块的下端面固定有半球形的限位体。进一步的,自复位锁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的后端的端头帽,杆体上设有位于空腔内的卡板,杆体上套设有位于卡板和端头帽之间的压缩弹簧。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车把与车架完成分离动作,并且再进行折叠后再向上掀起,从而在上车时形成座椅的两侧并没有遮挡物,从而腾出上车的空间,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完成上车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限位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托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锁位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座椅,2-车架,3-竖向支杆,4-后位扶杆,5-前位扶杆,6-竖向轴套,7-车把,8-转向杆,9-锁位部,10-限位部,11-套体,12-定位锁孔,13-底托块,14-前叉体,15-车轮,16-套管,17-半球形槽,18-锁位块,19-空腔,20-限位体,21-杆体,22-端头帽,23-卡板,24-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包括位于座椅1的两侧且下端与车架2固定的竖向支杆3,所述的竖向支杆3的上端铰接有后位扶杆4,后位扶杆4的前端铰接有前位扶杆5,前位扶杆5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竖向轴套6,竖向轴套6内穿过有上端与车把7固定的转向杆8,转向杆8的下端设有锁位部9,所述的车架2上设有与锁位部9卡接的限位部10,限位部10包括截面成“U”字形设置的套体11,套体11上设有定位锁孔12,套体11的下端固定有底托块13,底托块13的下方固定有前叉体14,前叉体14的结构与现有的四轮电动车的前叉结构相同,前叉体14上连接有车轮15,前叉体14上套设有与车架2的前端固定的套管16,底托块13的上表面设有半球形槽17,而锁位部9包括固定在转向杆8的下端的锁位块18,锁位块18内设有空腔19,锁位块18上穿过有将空腔19贯穿的自复位锁杆,锁位块18的下端面固定有半球形的限位体20,在未折叠、掀起的状态时,限位体20匹配在半球形槽17内,同时锁位块18位于套体11内,此时的自复位锁杆的前端插在定位锁孔12内,所以此时的转向杆8为竖直状态,那么此时的后位扶杆4与前位扶杆5就位于同一个直线上,而当需要进行折叠、掀起时,只需要控制自复位锁杆与定位锁孔12进行分离,即可使转向杆8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前位扶杆5进行折叠,并且折叠后的前位扶杆5随着后位扶杆4进行翻转,从而形成座椅1的两侧不存在障碍,方便上车和下车。而自复位锁杆包括杆体21和位于杆体21的后端的端头帽22,杆体21上设有位于空腔19内的卡板23,杆体21上套设有位于卡板23和端头帽22之间的压缩弹簧24,在上车或下车时,只需要捏住端头帽22并向后拉动,即可带动杆体21向后移动,从而使杆体21的前端由定位锁孔12内拔出,而当松开端头帽22后,杆体21在压缩弹簧24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包括位于座椅的两侧且下端与车架固定的竖向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支杆的上端铰接有后位扶杆,后位扶杆的前端铰接有前位扶杆,前位扶杆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竖向轴套,竖向轴套内穿过有上端与车把固定的转向杆,转向杆的下端设有锁位部,所述的车架上设有与锁位部卡接的限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包括位于座椅的两侧且下端与车架固定的竖向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支杆的上端铰接有后位扶杆,后位扶杆的前端铰接有前位扶杆,前位扶杆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竖向轴套,竖向轴套内穿过有上端与车把固定的转向杆,转向杆的下端设有锁位部,所述的车架上设有与锁位部卡接的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包括截面成“U”字形设置的套体,套体上设有定位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可掀车把及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壁,
申请(专利权)人:金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