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6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厢顶板安装在厢顶板容纳仓内,厢侧板安装至厢侧板容纳仓,从而夹紧厢侧板,实现厢侧板与厢顶板的连接,可以保证车厢板不会变形,提高了结构安装精确度,同时方便拆卸,可根据运输物品的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通过焊接连接车厢板的方式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
技术介绍
厢式挂车分为厢式半挂车和厢式全挂车,厢式半挂车是在厢式汽车的底盘上改装或单独制造而成的,据其车厢的不同可分为客厢式和车厢式,客厢式的车厢与驾驶室一般为整体式结构,如救护车、住宿车、环境检测车、餐车、电视转播车等,厢式全挂车指载货部位为封闭厢体结构的全挂车。厢式挂车的车厢通常都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加工制造而成,然而焊接而成的车厢板容易变形,对结构安装精度有很大影响,车厢的承载能力无法保证,焊接后车厢板间容易形成焊缝,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车厢震动会导致焊缝震动,长期的震动容易使焊缝散开,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同时车厢板一经焊接则不容易拆卸,无法根据运输的物品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使用较为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焊接车厢的方式容易导致车厢板变形,车厢板间容易形成焊缝,影响行车安全,且车厢板一经焊接则不容易拆卸,使用较为不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所述斜板由所述竖板的底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底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互平行,所述斜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优选的,所述内板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优选的,所述外板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为波纹状。优选的,所述外板的内侧壁面为波纹状。优选的,所述竖板、所述横板、所述顶板、所述斜板、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为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一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表面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长度。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通过设置竖板与横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厢顶板安装在厢顶板容纳仓内,通过设置斜板、内板与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厢侧板安装至厢侧板容纳仓,从而夹紧厢侧板,实现厢侧板与厢顶板的连接,可以保证车厢板不会变形,提高了结构安装精确度,同时方便拆卸,可根据运输物品的大小调节车厢使用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与通过焊接连接车厢板的方式相比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横板与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竖板,2、横板,3、厢顶板容纳仓,4、顶板,5、斜板,6、内板,7、外板,8、厢侧板容纳仓,9、第一V型槽,10、第二V型槽,11、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套,13、固定板,14、第二转动轴,15、第二转动套,16、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装配图。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1,横板2,所述横板2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2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1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3。厢顶板容纳仓3的一侧面为竖板1,下端面为横板2,竖板1与横板2形成一个直角,厢顶板容纳仓3的另一侧、上端、前端及后端均为开放式,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顶板4,所述顶板4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顶部,所述顶板4由所述竖板1的顶部向所述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厢顶板压板的底面与顶板4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压板,顶板4由竖板1的顶部向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可以保证水不会渗透到厢体内部,保证密封胶的存放。斜板5,所述斜板5设置于所述竖板1的底部,所述斜板5由所述竖板1的底部向所述竖板1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斜板5倾斜面的结构,能够增大构件的强度,减少自重,同时不易积水。内板6,所述内板6设置于所述斜板5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6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6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外板7,所述外板7设置于所述斜板5的底部,所述外板7与所述内板6相互平行,所述斜板5、所述内板6与所述外板7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8。厢侧板容纳仓8的一侧面为内板6,另一侧面为外板7,上端面为斜板5,厢侧板容纳仓8的前端、后端及下端均为开放式,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所述内板6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9。所述外板7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10。第一V型槽9与第二V型槽10便于与边梁构件连接打孔时的定位,无需划线,直接打孔,同时能够保证钻头不会侧滑,从而保证一侧的安装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顶板4的上端面为波纹状,可以增大顶板4与厢顶板压板的摩擦力。所述外板7的内侧壁面为波纹状,可以增大外板7与厢侧板的摩擦力。所述竖板1、所述横板2、所述顶板4、所述斜板5、所述内板6和所述外板7为一体成型,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的工作原理如下:装配车厢板时,将装置卡套在厢侧板上,厢侧板的上部位于厢侧板容纳仓8内,厢侧板的内侧面与内板6的外侧面接触,厢侧板的外侧面与外板7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夹紧厢侧板,将厢顶板放置在厢顶板容纳仓3内,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内侧面接触,厢顶板的底面与横板2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支撑起厢顶板,实现挂车车厢厢顶板和厢侧板的连接固定。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通过设置竖板1与横板2,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3,厢顶板的侧面与竖板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其特征在于:/n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n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n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所述斜板由所述竖板的底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n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n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底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互平行,所述斜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其特征在于:
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板为水平设置,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形成一个厢顶板容纳仓;
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由所述竖板的顶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斜板,所述斜板设置于所述竖板的底部,所述斜板由所述竖板的底部向所述竖板的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内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内板的厚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
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底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相互平行,所述斜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形成一个厢侧板容纳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内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V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轴厢式挂车的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V型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犇冯兵陈磊王晓曼王辉吴松王岩刘金丹刘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