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5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特别是涉及车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纵梁、顶横梁和侧横梁,纵梁至少有三根,纵梁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顶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顶横梁均分为左右两对,每对顶横梁均呈左右分布。该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纵梁、顶横梁、侧横梁、顶连梁、侧连梁和弯梁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使得通过顶横梁和侧横梁起到相邻纵梁之间的连接作用,再通过顶连梁和侧连梁分别起到顶横梁之间和侧横梁之间的连接作用,最后再通过弯梁起到顶横梁与侧横梁之间的连接作用,可以使整个轻质支架受力更加均匀,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而且支架顶部的缓冲效果过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
技术介绍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支架,用作纵横梁起到车架上面车壳受力的作用,传统用于车架的支架,容易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而且支架顶部的缓冲效果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而且支架顶部的缓冲效果过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包括纵梁、顶横梁和侧横梁,所述纵梁至少有三根,所述纵梁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顶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分为左右两对,每对所述顶横梁均呈左右分布,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梁之间上部,每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顶连梁,所述侧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侧横梁均共有两对,每对所述侧横梁均呈上下分布,每组所述侧横梁中的两对所述侧横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左右两侧,每对所述侧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侧连梁,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和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弯梁;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部所述顶横梁右端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部所述顶横梁左端均开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侧槽,每组所述顶横梁的左右两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设有圆盘,每块所述圆盘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均开有穿孔,每个所述穿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支架,每根所述缓冲支架尾端均延伸出所述圆盘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每块所述滑块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侧块,所述侧块与所述侧槽滑动连接,每根所述缓冲支架头端均延伸到所述圆盘内部相接有挡板,每块所述挡板另一端均相接有弹簧,每块所述圆盘内的四根所述弹簧之间均相接有连盘。进一步的,所述弯梁由铝合金制成,每组所述弯梁均至少有六根,每组所述弯梁均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更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所述顶横梁、所述侧横梁、所述顶连梁和所述侧连梁均由铝合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与所述顶横梁为一体结构,所述纵梁与所述侧横梁为一体结构,所述顶横梁与所述顶连梁为一体结构,所述侧横梁与所述侧连梁为一体结构。更进一步的,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和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均与左侧的所述弯梁为一体结构,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均与右侧的所述弯梁为一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纵梁、顶横梁、侧横梁、顶连梁、侧连梁和弯梁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使得通过顶横梁和侧横梁起到相邻纵梁之间的连接作用,再通过顶连梁和侧连梁分别起到顶横梁之间和侧横梁之间的连接作用,最后再通过弯梁起到顶横梁与侧横梁之间的连接作用,可以使整个轻质支架受力更加均匀;通过缓冲支架,可以随着缓冲支架插入圆盘内利用弹簧的弹力,而使缓冲支架被缓冲,从而提高了整个轻质支架上方的缓冲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顶横梁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圆盘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纵梁、2-顶横梁、3-侧横梁、4-顶连梁、5-侧连梁、6-弯梁、7-缓冲支架、8-圆盘、9-滑槽、10-侧槽、11-滑块、12-侧块、13-穿孔、14-挡板、15-弹簧、16-连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包括纵梁1、顶横梁2和侧横梁3,所述纵梁1至少有三根,所述纵梁1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顶横梁2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顶横梁2均分为左右两对,每对所述顶横梁2均呈左右分布,每组所述顶横梁2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梁1之间上部,每对所述顶横梁2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顶连梁4,所述侧横梁3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侧横梁3均共有两对,每对所述侧横梁3均呈上下分布,每组所述侧横梁3中的两对所述侧横梁3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纵梁1之间的左右两侧,每对所述侧横梁3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侧连梁5,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3与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2和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3与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2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弯梁6,所述弯梁6由铝合金制成,每组所述弯梁6均至少有六根,每组所述弯梁6均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纵梁1、所述顶横梁2、所述侧横梁3、所述顶连梁4和所述侧连梁5均由铝合金制成,所述纵梁1与所述顶横梁2为一体结构,所述纵梁1与所述侧横梁3为一体结构,所述顶横梁2与所述顶连梁4为一体结构,所述侧横梁3与所述侧连梁5为一体结构,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3和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2均与左侧的所述弯梁6为一体结构,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3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2均与右侧的所述弯梁6为一体结构,由于纵梁1、顶横梁2、侧横梁3、顶连梁4、侧连梁5和弯梁6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使得整个支架实现轻质支架。通过顶横梁2和侧横梁3起到相邻纵梁1之间的上部和左右两部连接作用,再通过顶连梁4和侧连梁5分别起到每对顶横梁2之间和每对侧横梁3之间的连接作用,最后再通过弯梁6起到左侧一对顶横梁2中的左侧顶横梁2与左侧上部侧横梁3之间和右侧一对顶横梁2中的右侧顶横梁2与右侧上部侧横梁3之间的连接作用,而使整个轻质支架受力更加均匀。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右部所述顶横梁2右端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2中的左部所述顶横梁2左端均开有滑槽9,每个所述滑槽9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侧槽10,每组所述顶横梁2的左右两对所述顶横梁2之间均设有圆盘8,每块所述圆盘8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均开有穿孔13,每个所述穿孔13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支架7,每根所述缓冲支架7尾端均延伸出所述圆盘8固定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与所述滑槽9滑动连接,每块所述滑块11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侧块12,所述侧块12与所述侧槽10滑动连接,每根所述缓冲支架7头端均延伸到所述圆盘8内部相接有挡板14,每块所述挡板14另一端均相接有弹簧15,每块所述圆盘8内的四根所述弹簧15之间均相接有连盘16,通过缓冲支架7,由于缓冲支架7可以随着滑块11在滑槽9内滑动而滑动的,且滑块11与滑槽9随着侧块12与侧槽10滑动而滑动,使得当缓冲支架7收到震动插入圆盘8内时,会挤压弹簧15压着连盘16,使得通过弹簧15的弹力,而使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包括纵梁、顶横梁和侧横梁,其特征在于:/n所述纵梁至少有三根,所述纵梁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顶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分为左右两对,每对所述顶横梁均呈左右分布,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梁之间上部,每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顶连梁,所述侧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侧横梁均共有两对,每对所述侧横梁均呈上下分布,每组所述侧横梁中的两对所述侧横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左右两侧,每对所述侧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侧连梁,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和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弯梁;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部所述顶横梁右端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部所述顶横梁左端均开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侧槽,每组所述顶横梁的左右两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设有圆盘,每块所述圆盘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均开有穿孔,每个所述穿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支架,每根所述缓冲支架尾端均延伸出所述圆盘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每块所述滑块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侧块,所述侧块与所述侧槽滑动连接,每根所述缓冲支架头端均延伸到所述圆盘内部相接有挡板,每块所述挡板另一端均相接有弹簧,每块所述圆盘内的四根所述弹簧之间均相接有连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架的铝合金轻质支架,包括纵梁、顶横梁和侧横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至少有三根,所述纵梁从前到后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顶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分为左右两对,每对所述顶横梁均呈左右分布,每组所述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梁之间上部,每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顶连梁,所述侧横梁至少有两组,每组所述侧横梁均共有两对,每对所述侧横梁均呈上下分布,每组所述侧横梁中的两对所述侧横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左右两侧,每对所述侧横梁之间均水平均匀固定有至少六根侧连梁,左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侧所述顶横梁和右侧上部的所述侧横梁与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侧所述顶横梁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弯梁;左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右部所述顶横梁右端和右侧一对所述顶横梁中的左部所述顶横梁左端均开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壁上下两端均开有侧槽,每组所述顶横梁的左右两对所述顶横梁之间均设有圆盘,每块所述圆盘左右两端的前后两侧均开有穿孔,每个所述穿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支架,每根所述缓冲支架尾端均延伸出所述圆盘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每块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天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