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3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热填充物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所述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由外至内依次热压层叠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与其他面料复合后,能够广泛应用于军队服装、医用服装、休闲服装,消防、防毒、浸水作业等特种防护服,户外运动服装,鞋、帽、手套等辅料以及睡袋、帐篷、雨具等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
本技术涉及隔热填充物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
技术介绍
隔热填充物是指能够起到隔热作用的填充物。填充物是指封闭在两层材料之间的填充物材料。目前,织物中通常采用纤维作为隔热填充物,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然而纤维在织物中容易移动,导致织物中纤维分布不均匀,影响隔热效果,同时纤维易于从织物层中伸出来,影响使用感。为了抑制纤维在织物中移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填充物材料绗缝到织物层,从而抑制纤维转移;此外,现有技术通过对织物进行处理,将织物经过轧光,在高压下通过加热的轧辊,以密封紧密编织结构中的空隙,同时辅助以化学系统密封织物中的空隙,从而抑制纤维从织物中伸出来。然而,上述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绗缝会使填充物材料变平,会降低织物结构的隔热性能,并且织物的透气性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具有防水透湿、隔热保温、防风透气功能。本技术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与其他面料复合后,能够广泛应用于军队服装、医用服装、休闲服装,消防、防毒、浸水作业等特种防护服,户外运动服装,鞋、帽、手套等辅料以及睡袋、帐篷、雨具等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所述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由外至内依次热压层叠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为氟化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25n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0.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材质分别独立选自聚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PET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微孔直径为0.2-0.4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厚度分别为0.01-0.0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中均填充有气凝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中的气凝胶分别独立选自二氧化硅气凝胶、三氧化二铝气凝胶、二氧化钛气凝胶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的厚度分别为1mm-5mm。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防水层采用氟化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涂层,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第一保护膜层和第二保护膜层特殊的微孔结构使气凝胶隔热填充物能够同时具有防水透湿、隔热保温、防风透气功能;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中均填充有气凝胶,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与其他面料复合后,能够广泛应用于军队服装、医用服装、休闲服装,消防、防毒、浸水作业等特种防护服,户外运动服装,鞋、帽、手套等辅料以及睡袋、帐篷、雨具等材料。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气凝胶隔热填充物的示意图;图中:1-防水层;2-第一保护膜层;3-第一隔热层;4-第二隔热层;5-第二保护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的“优选的”、“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所述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由外至内依次热压层叠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为氟化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25n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20n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n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0.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2mm。本技术采用氟化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涂层作为防水层,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材质分别独立选自聚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PET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薄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微孔直径为0.2-0.4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微孔直径为0.3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孔隙率为92%以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厚度分别为0.01-0.0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的厚度分别为0.03mm。聚乙烯薄膜,即PE薄膜,是指用聚乙烯薄膜生产的薄膜。聚乙烯薄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聚乙烯薄膜根据制造方法与控制手段的不同,可制造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的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等不同性能的产品。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约为0.92g/cm3左右。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透明度与热封性好,能防水、防潮;抗张强度低,拉伸伸长率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厚度一般在0.03mm以下。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约在0.93-0.94g/cm3性能介于高密度与低密度聚乙烯之间。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在0.94-0.965g/cm3。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耐热性、机械强度比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好,拉伸伸长率小,薄膜厚度一般在0.03mm以上。交联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热性、拉伸强度、热收缩率和阻隔性,其用途也更加广泛。聚四氟乙烯薄膜,即PTFE膜,是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经预混、挤压、压延、双向拉伸等特殊工艺生产的微孔性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具有原纤维状微孔结构,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所述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由外至内依次热压层叠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所述防水层、第一保护膜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第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透气微孔热熔胶由外至内依次热压层叠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氟化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涂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25n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0.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毛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