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3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包括耐磨层和里层,所述耐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网格状骨架,所述网格状骨架为涤纶材质;所述耐磨层由纱线呈经纬状编织而成,所述纱线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氨纶长纤维,所述氨纶长纤维的外表面包裹缠绕包覆有涤纶短纤维,所述纱线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包覆层;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将所述耐磨层、网格状骨架以及所述里层连接为一体,最外层的耐磨层由具有较高耐磨强度的氨纶和涤纶纤维制成的纱线进一步编织而成,且在纱线外层包覆有耐磨的聚氨酯层,进一步增加了耐磨性,复合面料中设置的网格状骨架由防缩水的涤纶材质,对整体面料起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在加工成成品后,在面料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到各种摩擦,无论是肢体之间还是与外部的摩擦以及面料与面料之间的摩擦,面料的在摩擦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磨损,可能会导致面料出现起球的现象,更严重的磨损的就是会使面料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现象,所以面料的耐磨度一直是面料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随着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趋激烈,常规产品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甚至处于亏损。开发具有新颖性、突破性的产品是纺织企业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唯一途经,但现有的面料功能单一,耐磨性差,缩水率高,导致面料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本技术的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包括耐磨层和里层,所述耐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网格状骨架,所述网格状骨架为涤纶材质;所述耐磨层由纱线呈经纬状编织而成,所述纱线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氨纶长纤维,所述氨纶长纤维的外表面包裹缠绕包覆有涤纶短纤维,所述纱线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包覆层;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将所述耐磨层、网格状骨架以及所述里层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里层包括贴近人体的内层和贴近耐磨层的外层,所述内层为粗旦纤维层,且所述粗旦纤维层为具有粗毛细管的网孔状结构;所述外层为超细纤维层,所述超细纤维层具有细毛细管。进一步,所述所述内层远离所述外层的一侧设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由聚酯多孔中空截面纤维和汉麻纤维编织而成。进一步,所述聚氨酯包覆层厚度为0.5μm-5μm。进一步,所述耐磨层上设有透气孔。进一步,所述氨纶长纤维横截面积不低于纱线横截面积的50%。进一步,所述胶层的材料为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聚乙烯醇或聚酯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最外层的耐磨层由具有较高耐磨强度的氨纶和涤纶纤维制成的纱线进一步编织而成,且在纱线外层包覆有耐磨的聚氨酯层,进一步增加了耐磨性,复合面料中设置的网格状骨架由防缩水的涤纶材质,对整体面料起支撑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网格状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纱线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里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耐磨层100、纱线101、氨纶长纤维1011、涤纶短纤维1012、聚氨酯包覆层1013、透气孔102、里层300、内层301、外层302、粗毛细管3011、细毛细管3012、网格状骨架200、胶层400、吸湿层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包括耐磨层100和里层300,所述耐磨层100和所述里层300之间设有网格状骨架200,所述网格状骨架200为涤纶材质,涤纶材质的网格状骨架200可对整体的复合面料起到支撑作用,涤纶的吸湿性低,不缩水;所述耐磨层100由纱线101呈经纬状编织而成,所述纱线10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氨纶长纤维1011,所述氨纶长纤维1011的外表面包裹缠绕包覆有涤纶短纤维1012,为了保证结构强度,氨纶长纤维1011可以是多股,使得所述氨纶长纤维1011横截面积不低于纱线101横截面积的50%,所述纱线101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包覆层1013。本技术的复合面料采用具有良好耐摩擦性能的涤纶和氨纶纤维制成纱线101,纱线101经编织后形成所述耐磨层100,使得复合面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用于提高耐磨能力的聚氨酯包覆层1013。本实施例中的聚氨酯包覆层1013可采用雾聚合法或者溶液浸渍法直接在纱线101的表面形成,形成的聚氨酯包覆层1013可以很好的保护纱线101内部的纤维材料,进一步增强了耐磨能力,最终形成的所述聚氨酯包覆层1013厚度在0.5μm-5μ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厚度区间内的聚氨酯包覆层1013厚度越厚,耐磨性能提升越高,在超出上述厚度范围后,将会影响复合面料本体的其他性能,例如透气性、吸水性等;本技术的复合面料还包括胶层400,所述胶层400将所述耐磨层100、网格状骨架200以及所述里层300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里层300包括贴近人体的内层301和贴近耐磨层100的外层302,所述内层301为粗旦纤维层,且所述粗旦纤维层为具有粗毛细管3011的网孔状结构;所述外层302为超细纤维层,所述超细纤维层具有细毛细管301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粗旦纤维和超细纤维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例如,粗旦纤维可以采用单丝纤度在100dtex的聚酯纤维,超细纤维可采用纤度为0.05dtex的聚酯纤维,面料在靠近皮肤一侧采用粗旦纤维形成粗网眼,外侧配置超细纤维,从内层301到外层302,随着织物毛细孔由粗到细的变化使得表层毛细管引力高于内层301毛细管引力构成表里层300临界面上的引力差异,引力差作用下毛细管导湿能力明显增强且内外层302纤维单纤维密度差越大,差动效应越显著,利用这种差动毛细效应实现了面料单向导湿。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内层301远离所述外层302的一侧设有吸湿层500,所述吸湿层500由聚酯多孔中空截面纤维和汉麻纤维编织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100上设有透气孔102。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层400的材料为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氨酯树脂、聚酰胺、聚乙烯、聚乙烯醇或聚酯中的一种。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和里层,所述耐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网格状骨架,所述网格状骨架为涤纶材质;所述耐磨层由纱线呈经纬状编织而成,所述纱线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氨纶长纤维,所述氨纶长纤维的外表面包裹缠绕包覆有涤纶短纤维,所述纱线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包覆层;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将所述耐磨层、网格状骨架以及所述里层连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和里层,所述耐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网格状骨架,所述网格状骨架为涤纶材质;所述耐磨层由纱线呈经纬状编织而成,所述纱线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氨纶长纤维,所述氨纶长纤维的外表面包裹缠绕包覆有涤纶短纤维,所述纱线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包覆层;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将所述耐磨层、网格状骨架以及所述里层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防缩水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包括贴近人体的内层和贴近耐磨层的外层,所述内层为粗旦纤维层,且所述粗旦纤维层为具有粗毛细管的网孔状结构;所述外层为超细纤维层,所述超细纤维层具有细毛细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防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他她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