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23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由第一织带层、第二织带层及设于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之间的柔性金属网层组成,所述织带本体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所述皮革层呈U形状,且所述皮革层通过金属丝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金属网层和第二织带层缝制在织带本体上,所述第一织带层、柔性金属网层和第二织带层之间贯穿连接有多根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表面打有绳结,绳结的直径大于连接绳贯穿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孔的直径,位于同一面的相邻绳结之间相互通过尼龙绳连接。所述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具有强度稳定牢固,承载力大不会瞬间断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
本技术涉及织带
,具体为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
技术介绍
编织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在很多领域对于编织带都有所应用,由于编织带可承受的力很大,且造价低,重量轻,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如用于吊重,牵引拖拉重物,捆绑固定物体等,现有技术中织带强度不高,容易产生承重过载使得织带瞬间断裂的问题,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织带强度不高,容易产生承重过载使得织带瞬间断裂,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所述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具有强度稳定牢固,承载力大不会瞬间断裂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由第一织带层、第二织带层及设于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之间的柔性金属网层组成,所述织带本体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所述皮革层呈U形状,且所述皮革层通过金属丝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金属网层和第二织带层缝制在织带本体上,所述第一织带层、柔性金属网层和第二织带层之间贯穿连接有多根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表面打有绳结,绳结的直径大于连接绳贯穿第一织带层和第二织带层孔的直径,位于同一面的相邻绳结之间相互通过尼龙绳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织带层包括夜光纤维、不锈钢丝及芳纶纤维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二织带层包括棉线、芳纶纤维及竹炭纤维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尼龙绳由多股尼龙丝拧合成麻花状。优选的,所述绳结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出现的个数为每列每米10~30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织带本体由第一织带层、第二织带层和柔性金属网层组成相比于单层织带强度更高,且织带本体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皮革层呈U形状,且皮革层通过金属丝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柔性金属网层和第二织带层缝制在织带本体上,提高柔性金属网层与第一织带层、第二织带层连接的牢固性;还能提高织带两侧的防磨效果,延长织带的使用寿命;二、在承重时,位于同一面的多组尼龙绳和绳结组合成网状提高强度,且多组连接绳与多组尼龙绳和绳结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网笼一样彼此牵连,与第一织带层、第二织带层和柔性金属网层配合进一步提高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织带本体、11第一织带层、12第二织带层、13柔性金属网层、2皮革层、3金属丝、4连接绳、5绳结、6尼龙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织带本体1由第一织带层11、第二织带层12及设于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的柔性金属网层13组成,第一织带层11包括夜光纤维、不锈钢丝及芳纶纤维编织而成,夜光纤维可起到夜光作用,在较暗的环境下容易找到织带;不锈钢丝可提高织带的牢固性;芳纶纤维保证织带的舒适性和牢固性。第二织带层12包括棉线、芳纶纤维及竹炭纤维编织而成,棉线可提高织带的舒适性,竹炭纤维可起到净化和防脏作用,柔性金属网层13采用铜丝或者铁丝等金属丝编织成网状缝合在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通过金属的特性与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配合来提高织带的强度。织带本体1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2,皮革层2呈U形状,且皮革层2通过金属丝3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缝制在织带本体1上,U形状皮革层2从两侧形成一个包边,并不占据上下两个整个面层,只包裹住侧面和上下两面边缘,提高柔性金属网层13与第一织带层11、第二织带层12连接的牢固性;还能提高织带两侧的防磨效果,延长织带的使用寿命,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贯穿连接有多根连接绳4,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表面打有绳结5,绳结5在织带本体1上出现的个数为每列每米10~30个,绳结5的直径大于连接绳4贯穿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孔的直径,连接绳4和绳结5的材质为锦纶和棉的混纺物,具有吸汗、耐磨的效果,并且材料价格便宜,节约费用,且强度较高,位于同一面的相邻绳结5之间相互通过尼龙绳6连接,尼龙绳6由多股尼龙丝拧合成麻花状,尼龙丝拧合成麻花状的尼龙绳6能有效的提高尼龙绳6本身强度和承重力,在承重时,位于同一面的多组尼龙绳6和绳结5组合成网状提高强度,且多组连接绳4与多组尼龙绳6和绳结5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网笼一样彼此牵连,与第一织带层11、第二织带层12和柔性金属网层13配合进一步提高强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由第一织带层(11)、第二织带层(12)及设于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的柔性金属网层(13)组成,所述织带本体(1)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2),所述皮革层(2)呈U形状,且所述皮革层(2)通过金属丝(3)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缝制在织带本体(1)上,所述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贯穿连接有多根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表面打有绳结(5),绳结(5)的直径大于连接绳(4)贯穿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孔的直径,位于同一面的相邻绳结(5)之间相互通过尼龙绳(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效果好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由第一织带层(11)、第二织带层(12)及设于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的柔性金属网层(13)组成,所述织带本体(1)的两侧包裹有皮革层(2),所述皮革层(2)呈U形状,且所述皮革层(2)通过金属丝(3)来回贯穿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缝制在织带本体(1)上,所述第一织带层(11)、柔性金属网层(13)和第二织带层(12)之间贯穿连接有多根连接绳(4),所述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在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12)表面打有绳结(5),绳结(5)的直径大于连接绳(4)贯穿第一织带层(11)和第二织带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锦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