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83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矫直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包括顶座、上固定转座和第一上转轴,所述顶座的底部与上固定转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转座的后侧内壁与第一上转轴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的前端与上固定转座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该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通过设置上活动转座、联动板、下活动转座、上滑槽、下滑槽、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滑动上活动转座,通过联动板带动下活动转座同时移动,避免错位,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进行固定,通过调节上活动转座和上固定转座的距离,来适应不同长度薄板的矫直,解决了当前对薄板的矫直工装适用性低,不能满足多种长度薄板矫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
本技术涉及矫直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
技术介绍
当前对于一些薄板的矫直采用辊矫直,由于辊的矫直面积大,且每个矫直面的受力均匀,受到了各个工厂的青睐,由于当前对薄板的矫直工装的辊组只适用于单一长度的薄板,不具备较高的适用性,若一些薄板的长度较长或较短,就会影响薄板的出料,如一些薄板就会掉落在工装的内部,无法出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具备适用性强,满足不同长度薄板矫直的优点,解决了当前对薄板的矫直工装适用性低,不能满足多种长度薄板矫直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适用性强,满足不同长度薄板矫直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包括顶座、上固定转座和第一上转轴,所述顶座的底部与上固定转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转座的后侧内壁与第一上转轴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的前端与上固定转座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上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转座,所述下固定转座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下转轴,所述第一下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一下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面与第一从动齿轮的齿面啮合。所述顶座的底部开设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动转座,所述上活动转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活动转座,所述下活动转座的正面与联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动转座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的前端与上活动转座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下活动转座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下转轴,所述第二下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二下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转轴的前端贯穿下固定转座的前侧壁,并延伸至下固定转座的外部,所述第一下转轴的侧表面与下固定转座的前侧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固定转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下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转轴的前端贯穿下活动转座的前侧壁和联动板的前侧壁,并延伸至联动板的外部,所述第二下转轴的侧表面与下活动转座的前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下转轴的侧表面与联动板的前侧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联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下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座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通过设置上活动转座、联动板、下活动转座、上滑槽、下滑槽、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滑动上活动转座,并通过联动板带动下活动转座同时移动,避免错位,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进行固定,通过调节上活动转座和上固定转座的距离,来适应不同长度薄板的矫直,解决了当前对薄板的矫直工装适用性低,不能满足多种长度薄板矫直的问题。2、该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通过设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使得第一从动辊和第一传动辊,以及第二从动辊和第二传动辊都具有动力,提高了矫直效果和出料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顶座;2、上固定转座;3、第一上转轴;4、第一从动辊;5、第一从动齿轮;6、下固定转座;7、第一下转轴;8、第一传动辊;9、第一传动齿轮;10、上滑槽;11、上活动转座;12、联动板;13、第二从动轴;14、第二从动辊;15、第二从动齿轮;16、下活动转座;17、第二下转轴;18、第二传动辊;19、第二传动齿轮;20、底座;21、下滑槽;22、支撑杆;23、第一限位孔;24、第一螺栓;25、第二限位孔;26、第二螺栓;27、第一螺母;28、第二螺母;29、第一电机;30、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包括顶座1、上固定转座2和第一上转轴3,顶座1的底部与上固定转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顶座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第一限位孔23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螺栓24,第一螺栓24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27,上固定转座2的后侧内壁与第一上转轴3的后端活动连接,第一上转轴3的前端与上固定转座2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辊4,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顶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0,底座20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5,第二限位孔25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螺栓26,第二螺栓26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8,底座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转座6,下固定转座6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下转轴7,第一下转轴7的前端贯穿下固定转座6的前侧壁,并延伸至下固定转座6的外部,下固定转座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9,第一电机29的输出端与第一下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与下固定转座6的前侧壁活动连接,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8,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9,第一传动齿轮9的齿面与第一从动齿轮5的齿面啮合。顶座1的底部开设有上滑槽10,上滑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动转座11,上活动转座11可在上滑槽10上滑动,第一螺栓24贯穿上活动转座11,并由第一限位孔23延伸至顶座1的外部,上活动转座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12,底座20的顶部开设有下滑槽21,下滑槽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活动转座16,下活动转座16可在下滑槽21上滑动,第二螺栓26贯穿下活动转座16,并由第二限位孔25延伸至底座20的外部,下活动转座16的正面与联动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上活动转座11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13,第二从动轴13的前端与上活动转座11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辊14,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5,下活动转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包括顶座(1)、上固定转座(2)和第一上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的底部与上固定转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转座(2)的后侧内壁与第一上转轴(3)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前端与上固定转座(2)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辊(4),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所述顶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转座(6),所述下固定转座(6)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下转轴(7),所述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8),所述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9),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的齿面与第一从动齿轮(5)的齿面啮合;/n所述顶座(1)的底部开设有上滑槽(10),所述上滑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动转座(11),所述上活动转座(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12),所述底座(20)的顶部开设有下滑槽(21),所述下滑槽(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活动转座(16),所述下活动转座(16)的正面与联动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动转座(11)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13),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前端与上活动转座(11)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辊(14),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5),所述下活动转座(16)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下转轴(17),所述第二下转轴(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18),所述第二下转轴(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矫直出料的工装,包括顶座(1)、上固定转座(2)和第一上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的底部与上固定转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转座(2)的后侧内壁与第一上转轴(3)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前端与上固定转座(2)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辊(4),所述第一上转轴(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所述顶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固定转座(6),所述下固定转座(6)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下转轴(7),所述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8),所述第一下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9),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的齿面与第一从动齿轮(5)的齿面啮合;
所述顶座(1)的底部开设有上滑槽(10),所述上滑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动转座(11),所述上活动转座(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12),所述底座(20)的顶部开设有下滑槽(21),所述下滑槽(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下活动转座(16),所述下活动转座(16)的正面与联动板(1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动转座(11)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13),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前端与上活动转座(11)的前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辊(14),所述第二从动轴(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5),所述下活动转座(16)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下转轴(17),所述第二下转轴(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18),所述第二下转轴(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培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源丰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