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71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T/F<1.29;R3/F>15;R7>0,R6<0。其中,T为成像镜头全长,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3,R6及R7分别为第二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第三镜片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及第四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1<T/F<1.29,缩短成像镜头全长。满足条件式:R3/F>15,修正单色像差。满足条件式:R7>0,R6<0修正畸变及场曲。因此,可在尺寸缩小同时提高分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成像系统的影像感测器,如电荷耦合器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补充性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0S)装置,在提高像素的同时,朝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此满足消费者对成 像系统的成像品质及便携性的要求。对应地,成像镜头需提高分辨率、縮小尺寸,以配合影像感测器组成高成像品质、小尺 寸的成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分辨率、小尺寸的成像镜头。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 第二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该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1〈T/F〈1. 29; R3/F>15; R7>0, R6〈0。其中,T为成像镜头全长(成像镜头第一个光学面到成像面的距离),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 焦距,R3, R6及R7分别为该第二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该第三镜片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及该第四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式1〈T/F〈1.29用于限制成像镜头全长以得到较小尺寸的成像镜头。条件式 R3/F〉15用于修正单色像差,特别是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条件式R7>0, R6〈0用 于进一步修正畸变(distortion)及场曲(field curvature)。综前,可得到高分辨率、小尺 寸的成像镜头。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系统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球差特性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场曲特性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特性曲线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球差特性曲线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场曲特性曲线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畸变特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 片10、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2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30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 40。成像镜头100成像时,光线自物侧入射成像镜头IOO,依次经第一镜片IO、第二镜片20、 第三镜片30及第四镜片40后汇聚(成像)于成像面99。设置CCD或CMOS的感测面(图未示)于成 像面99处便可组成成像系统。为得到高分辨率、小尺寸的成像镜头IOO,成像镜头100满足条件式(1) 1〈T/F〈1.29;(2) R3/F>15;(3) R7>0, R6〈C)。其中,T为成像镜头全长,F为成像镜头有效焦距,R3, R6及R7分别为第二镜片20物侧表 面的曲率半径、第三镜片30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及第四镜片40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式(1)给出成像镜头全长T与成像镜头有效焦距F的关系,以限制成像镜头全长T,得 到小尺寸的成像镜头IOO。具体地,在T/F〈1.29的情况下,已可得到较短的成像镜头全长, 考虑到过分縮短成像镜头全长T,将产生较严重的单色像差,故,另限制T/F〉1,以控制单色 像差在可以修正的范围内。条件式(2)给出第二镜片20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成像镜头有效焦距F的关系,以修正 单色像差,特别是球差。另外,较大的曲率半径R3,使得第二镜片20易于制造/组装(镜片表 面曲率小,易于制造/组装),成像镜头全长T进一步縮短变得可能(镜片表面曲率小,利于縮 短第一镜片10与第二镜片20间距)。条件式(3)给出第三镜片30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6及第四镜片40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 需满足的关系,以进一步修正条件式(2)未能完全修正的畸变(distortion)及场曲(field curvature)。优选地,成像镜头100还满足关系式(4) D1〉D12。其中,Dl为第一镜片10轴上厚度(第一镜片10截得光轴的长度),D12为第一镜片10与第 二镜片20的轴上间距(第一镜片10与第二镜片20相对两个表面截得光轴的长度)。条件式(4)给出第一镜片10轴上厚度D1与第一镜片10与第二镜片20轴上间距D12的关系, 条件式(2)使得轴上间距D12縮短变得可能,条件式(4)对此进行限制,以縮短成像镜头全长 T。较优地,第四镜片40满足条件式(5) 0.5〈R7/F〈1。条件式(5)给出第四镜片40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与成像镜头有效焦距F的关系,用于在 确保畸变及场曲正确修正的前提下,对成像镜头全长T进一步限制。具体地,R7/F〈1,有利 于縮短成像镜头全长T。然而,R7/F过小,则可能导致畸变及场曲修正过度,故,另限制 0. 5〈R7/F。更加优选地,第四镜片40还满足条件式(6) R7>R8>0。其中,R8为第四镜片40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式(6)给出第四镜片40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8的关系,以 进一步修正场曲。另外,较大的曲率半径R7使得第四镜片40易于制造/组装,成像镜头全长 T进一步縮短变得可能。具体地,成像镜头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镜片10物侧的光阑96 (aperture stop)。光阑 96可限制轴外光线进入成像镜头100而产生较严重的畸变及场曲。将光阑96设置于第一镜片 IO物侧有利于縮短成像镜头全长T。为节约成本,縮短成像镜头全长T,可采用不透光材料涂 布第一镜片10物侧表面外圈,充当光阑96。可以理解,光阑96如此设置还有利于縮短成像镜 头全长。另一方面,为修正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还限定成像镜头100满足关系式(7) vdl〉55; vd2〈35。其中,vdl, vd2分别为d光(波长为587.6纳米,下同)在第一镜片10及第二镜片20的阿贝 数(abbe number)。可以理解,为节约成本,实施例的第一镜片IO、第二镜片20、第三镜片30及第四镜片 4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如射出成型,利于量产)。更加具体地,成像镜头100成像时,光线还可能经过设置于成像镜头100像侧的红外滤光 片98 (infrared cut filter)及用于保护影像感测器的保护玻璃97 (cover glass)。以下结合图2至图7,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成像镜头100。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镜片 10、第二镜片20、第三镜片30及第四镜片40的两个表面都采用非球面。以镜片表面中心为原点,光轴为x轴,镜片表面的非球面面型表达式为i+V卜(k+W l其中,c为镜面表面中心的曲率,k是二次曲面系数,^ =々"+^为从光轴到镜片表面的高度,Z^^表示对Aihi累加,i为自然数,Ai为第i阶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另外,约定FN。为成像镜头100的光圈数,2w为成像镜头100的视场角。R为对应表面的 曲率半径,D为对应表面到后一个表面(像侧)的轴上距离(两个表面截得光轴的长度),Nd为 对应镜片(滤光片)对d光的折射率(下同),vd为d光在对应镜片(滤光片)的阿贝数(下同)。 实施例l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100满足表1及表2所列的条件,且F二3.88毫米(millimeter, mm), FNo=2.83, 2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 1<T/F<1.29; R3/F>15; R7>0,R6<0; 其中,T为成像镜头全长,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3,R6及R7分别为该第二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该第三镜片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及该第四镜片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群翎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