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58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包括有顶部框架、侧框架、底部框架、顶板、侧板及底板;该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侧框架的上、下端;该顶部框架具有围成矩形框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该左横梁、右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装配槽、于内侧凹设前后延伸贯通的第二装配槽;侧框架具有四个分别支撑于顶部框架拐角部位的竖梁;每个竖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五装配槽、第六装配槽,第五装配槽。该顶板穿过第四装配槽插入第二装配槽中,左、右侧的侧板穿过第一装配槽插入第五装配槽中,前、后侧的侧板穿过第三装配槽插入第六装配槽中。较于以往需要采用焊接方式制造的除尘器壳体而言,其装运简单,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零部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袋式除尘设备适用于食品、粮食、医药、建材、化工等多行业含尘气体的气尘分离,经除尘器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清洁空气排出机外,落下的灰尘落入集料装置,经集料装置收集后排出。但是现有布袋除尘器的壳体为箱体式结构型式,通过焊接而成,这种壳体一旦制成后无法拆卸开来,在运输过程中只能整体运输,由于壳体体积较大,装运困难,且运输成本高,给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之布袋除尘器的壳体作进一步地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其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之布袋除尘器的壳体存在装运不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包括有顶部框架、侧框架、底部框架、安装于顶部框架的顶板、安装于侧框架的侧板及安装于底部框架的底板;该顶部框架、底部框架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侧框架的上、下端;该顶部框架具有围成矩形框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该左横梁、右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装配槽、于内侧凹设前后延伸贯通的第二装配槽,该第二装配槽位于第一装配槽的内侧;该前横梁、后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装配槽、前后贯通的第四装配槽,该第三装配槽、第四装配槽交汇贯通,且,第四装配槽与第二装配槽前后对应贯通;该侧框架具有四个分别支撑于顶部框架拐角部位的竖梁;每个竖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五装配槽、第六装配槽,第五装配槽、第六装配槽位于竖梁的相邻两侧面;第一装配槽与第五装配槽上下对应贯通,第三装配槽与第六装配槽上下正对贯通;该顶板穿过第四装配槽插入第二装配槽中,左、右侧的侧板穿过第一装配槽插入第五装配槽中,前、后侧的侧板穿过第三装配槽插入第六装配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设置有若干块,每个顶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拼接凸部,后侧设置有第一拼接凹部;两相邻顶板的第一拼接凸部插入第一拼接凹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拼接凸部为方形的凸条,所述第一拼接凹部为方形的凹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板设置有若干块,每个侧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凸部,下侧设有第三拼接凸部;两相邻的侧板的第二拼接凸部与第三拼接凸部配合安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拼接凸部和第三拼接凸部均为具有一倾斜面的凸边,第二拼接凸部和第三拼接凸部的倾斜面相互贴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框架设置有支承框条,所述底板承托于该支承框条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设置有净风出口,所述侧板设置有含尘废气进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的顶部框架、侧框架和底部框架,在该顶部框架、侧框架和底部框架设置装配槽,对应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两端部插入相应的装配槽中即可完成除尘器壳体的组装;如此布置的拼装结构,较于以往需要采用焊接方式制造的除尘器壳体而言,其装运简单,便于运输;且,本技术的除尘器壳体拼装方式简单,便于现场的安装。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除尘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除尘器壳体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顶部框架、侧框架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底部框架和底板的主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顶部框架11、第一装配槽12、第二装配槽13、第三装配槽14、第四装配槽15、第五装配槽16、第六装配槽20、侧框架30、底部框架31、支承框条40、顶板41、第一拼接凸部42、第一拼接凹部43、净风出口50、侧板51、第二拼接凸部52、第三拼接凸部53、含尘废气进口60、底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包括有顶部框架10、侧框架20、底部框架30、安装于顶部框架10的顶板40、安装于侧框架20的侧板50及安装于底部框架30的底板60。该顶部框架10、底部框架30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侧框架20的上、下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顶部框架10具有围成矩形框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该左横梁、右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装配槽11、于内侧凹设前后延伸贯通的第二装配槽12,该第二装配槽12位于第一装配槽11的内侧;该前横梁、后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装配槽13、前后贯通的第四装配槽14,该第三装配槽13、第四装配槽14交汇贯通,且,第四装配槽14与第二装配槽12前后对应贯通。竖梁可以通过螺丝锁固于顶部框架10拐角部位下方。制作时,顶部框架可以是分为多部分,例如:四个L形,或者两个凵形,一方面,方便制作,另一方面,使得单个部件的体积小,便于运输。该侧框架20具有四个分别支撑于顶部框架10拐角部位的竖梁;每个竖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位于竖梁的相邻两侧面;第一装配槽11与第五装配槽15上下对应贯通,第三装配槽13与第六装配槽16上下正对贯通。具体地说,该顶板40穿过第四装配槽14插入第二装配槽12中,左、右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一装配槽11插入第五装配槽15中,前、后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三装配槽13插入第六装配槽16中。该顶板40设置有若干块,每个顶板4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拼接凸部41,后侧设置有第一拼接凹部42;两相邻顶板40的第一拼接凸部41插入第一拼接凹部42中。优选地,该第一拼接凸部41为方形的凸条,所述第一拼接凹部42为方形的凹槽;如此,可以使得每两顶板装配之后更加牢固;同时亦能透过该凸条和凹槽的配合,能够避免内部的粉尘经该缝隙往外泄出。该侧板50设置有若干块,每个侧板5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拼接凸部51,下侧设有第三拼接凸部52;两相邻的侧板50的第二拼接凸部51与第三拼接凸部52配合安装。优选地,该第二拼接凸部51和第三拼接凸部52均为具有一倾斜面的凸边,第二拼接凸部51和第三拼接凸部52的倾斜面相互贴合;同样地,利用设置的第二拼接凸部51和第三拼接凸部52亦能达到防止内部粉尘向外泄出的效果。该底部框架30设置有支承框条31,该底板60承托于该支承框条31上;可以保证底板60的安装更加稳固。该顶板40设置有净风出口43,该侧板50设置有含尘废气进口53,灵活地在顶板设置净风出口43及在侧板50设置含尘废气进口53,不需要另外开设相应的开口。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的顶部框架、侧框架和底部框架,在该顶部框架、侧框架和底部框架设置装配槽,对应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两端部插入相应的装配槽中即可完成除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顶部框架(10)、侧框架(20)、底部框架(30)、安装于顶部框架(10)的顶板(40)、安装于侧框架(20)的侧板(50)及安装于底部框架(30)的底板(60);该顶部框架(10)、底部框架(30)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侧框架(20)的上、下端;/n该顶部框架(10)具有围成矩形框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该左横梁、右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装配槽(11)、于内侧凹设前后延伸贯通的第二装配槽(12),该第二装配槽(12)位于第一装配槽(11)的内侧;该前横梁、后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装配槽(13)、前后贯通的第四装配槽(14),该第三装配槽(13)、第四装配槽(14)交汇贯通,且,第四装配槽(14)与第二装配槽(12)前后对应贯通;/n该侧框架(20)具有四个分别支撑于顶部框架(10)拐角部位的竖梁;每个竖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位于竖梁的相邻两侧面;第一装配槽(11)与第五装配槽(15)上下对应贯通,第三装配槽(13)与第六装配槽(16)上下正对贯通;/n该顶板(40)穿过第四装配槽(14)插入第二装配槽(12)中,左、右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一装配槽(11)插入第五装配槽(15)中,前、后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三装配槽(13)插入第六装配槽(16)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除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顶部框架(10)、侧框架(20)、底部框架(30)、安装于顶部框架(10)的顶板(40)、安装于侧框架(20)的侧板(50)及安装于底部框架(30)的底板(60);该顶部框架(10)、底部框架(30)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侧框架(20)的上、下端;
该顶部框架(10)具有围成矩形框的前横梁、后横梁、左横梁、右横梁,该左横梁、右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装配槽(11)、于内侧凹设前后延伸贯通的第二装配槽(12),该第二装配槽(12)位于第一装配槽(11)的内侧;该前横梁、后横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装配槽(13)、前后贯通的第四装配槽(14),该第三装配槽(13)、第四装配槽(14)交汇贯通,且,第四装配槽(14)与第二装配槽(12)前后对应贯通;
该侧框架(20)具有四个分别支撑于顶部框架(10)拐角部位的竖梁;每个竖梁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第五装配槽(15)、第六装配槽(16)位于竖梁的相邻两侧面;第一装配槽(11)与第五装配槽(15)上下对应贯通,第三装配槽(13)与第六装配槽(16)上下正对贯通;
该顶板(40)穿过第四装配槽(14)插入第二装配槽(12)中,左、右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一装配槽(11)插入第五装配槽(15)中,前、后侧的侧板(50)穿过第三装配槽(13)插入第六装配槽(16)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慧达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