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平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52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肺活量训练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外壳,所述训练装置外壳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阻隔板,两个所述阻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第二空腔底端连接有滑轨,所述双向丝杠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铁皮外壳,两个所述铁皮外壳的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块,通过将气球安装在第三空腔内,通过把手旋转双向丝杠调节第三空腔的大小,控制气球可进入气体的大小,使训练装置可以调节训练强度,保证病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出气口设置吹龙,怎加训练时的趣味性,使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会太枯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肺活量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潮气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气量为补吸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补呼气量,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为余气量,一些病人患有感冒、肺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气胸、肺脓肿、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等疾病,治疗后可能导致肺活量下降,因此需要肺活量训练装置来恢复肺活量,原有肺活量训练装置不能调接吹起大小,达不到循序渐进的锻炼恢复过程,当病人刚昨晚手术或接受完治疗后,身体较为虚弱,此时锻炼肺活量需要慢慢增加,以达到恢复原有肺活量的目的,且原有肺活量训练装置不方便携带,不能做到随时锻炼的目的,同时缺少趣味性,使患者康复过程枯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有增加趣味性,可调节吹起量,方便携带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外壳,所述训练装置外壳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阻隔板,两个所述阻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第二空腔底端连接有滑轨,所述双向丝杠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铁皮外壳,两个所述铁皮外壳的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对称套接在双向丝杠上,所述铁皮外壳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套接在滑轨上,其中一个所述铁皮外壳的两端连接有抽拉板外壳,另一个所述铁皮外壳两端连接有抽拉板主体,所述抽拉板外壳于抽拉板主体套接,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设置在训练装置外壳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铁皮外壳与抽拉板外壳和抽拉板主体之间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气球,所述气球的两端均开设有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训练装置外壳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连接有标尺,一个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标杆,所述标杆贯穿滑槽,并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球的两端通过气孔分别套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吹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旋合连接有吹气口,所述吹气口底部设置有螺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气球安装在第三空腔内,通过把手旋转双向丝杠调节第三空腔的大小,控制气球可进入气体的大小,使训练装置可以调节训练强度,保证病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出气口设置吹龙,怎加训练时的趣味性,使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会太枯燥。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俯视刨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滑块;2、抽拉板外壳;3、气孔;4、抽拉板主体;5、气球;6、滑轨;7、铁皮外壳;8、转把;9、第二滑块;10、标杆;11、双向丝杠;12、吹龙;13、吹气口;14、螺纹口;15、阻隔板;16、标尺;17、滑槽;18、出气管;19、进气管;20、训练装置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外壳20,训练装置外壳20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阻隔板15,两个阻隔板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连接有双向丝杠11,第二空腔底端连接有滑轨6,双向丝杠11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铁皮外壳7,两个铁皮外壳7的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块9,两个第二滑块9对称套接在双向丝杠11上,铁皮外壳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滑块1,第一滑块1套接在滑轨6上,其中一个铁皮外壳7的两端连接有抽拉板外壳2,另一个铁皮外壳7两端连接有抽拉板主体4,抽拉板外壳2于抽拉板主体4套接,双向丝杠11的一端连接有转把8,转把8设置在训练装置外壳20外。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转把8移动铁皮外壳7限制第三空腔内气球5可膨胀大小,限定可吹气的量,达到患者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的,两个铁皮外壳7与抽拉板外壳2和抽拉板主体4之间形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气球5,气球5的两端均开设有气孔3。本实施例中,第三空腔的大小限定气球5内可吹入气体的大小。具体的,训练装置外壳20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的一侧连接有标尺16,一个第二滑块9上连接有标杆10,标杆10贯穿滑槽17,并与滑槽17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标尺16可以知道第三空腔内可存储气体的多少,限定患者的训练时的强度。具体的,气球5的两端通过气孔3分别套接有进气管19和出气管18。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气管19与出气管18可将气体吹入气球5内具体的,出气管18的一端连接有吹龙12。本实施例中,增加训练装置的趣味性,使患者在训练时不会因太枯燥失去训练兴趣。具体的,进气管19的一端旋合连接有吹气口13,吹气口13底部设置有螺纹口14。本实施例中,方便吹气口13的拆卸,清洗与消毒。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旋转转把8调节观察标杆10,调节第三空腔到合适大小,将吹气口13与进气管19旋合,调节完毕后患者通过吹气口13将气体吹入,气体顺着进气管19进入气球5内,当气球5膨胀到与第三空腔一样大时,多余气体通过出气管18流向吹龙12,当吹龙12弹出,即为患者完成训练,使用完毕后将吹气口13通过螺纹口14拆卸后消毒。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外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外壳(20)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阻隔板(15),两个所述阻隔板(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连接有双向丝杠(11),第二空腔底端连接有滑轨(6),所述双向丝杠(11)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铁皮外壳(7),两个所述铁皮外壳(7)的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块(9),两个所述第二滑块(9)对称套接在双向丝杠(11)上,所述铁皮外壳(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滑块(1),所述第一滑块(1)套接在滑轨(6)上,其中一个所述铁皮外壳(7)的两端连接有抽拉板外壳(2),另一个所述铁皮外壳(7)两端连接有抽拉板主体(4),所述抽拉板外壳(2)于抽拉板主体(4)套接,所述双向丝杠(11)的一端连接有转把(8),所述转把(8)设置在训练装置外壳(20)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外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外壳(20)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阻隔板(15),两个所述阻隔板(1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连接有双向丝杠(11),第二空腔底端连接有滑轨(6),所述双向丝杠(11)上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铁皮外壳(7),两个所述铁皮外壳(7)的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块(9),两个所述第二滑块(9)对称套接在双向丝杠(11)上,所述铁皮外壳(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滑块(1),所述第一滑块(1)套接在滑轨(6)上,其中一个所述铁皮外壳(7)的两端连接有抽拉板外壳(2),另一个所述铁皮外壳(7)两端连接有抽拉板主体(4),所述抽拉板外壳(2)于抽拉板主体(4)套接,所述双向丝杠(11)的一端连接有转把(8),所述转把(8)设置在训练装置外壳(2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铁皮外壳(7)与抽拉板外壳(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平车秒玉刘亚兰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