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50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相配合,形成闭合装置;逃生绳索从闭合装置形成的圆孔中穿过;封装装置,包括上壳体、上摩擦片和锁扣;主体装置,包括下壳体、齿轮装置、下摩擦片、锁环、羊角卡针和杠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自行拉动第一杠杆上第一受力绳和第二杠杆上的第二受力绳,来控制装置的下降速度,可实现多人同时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
本技术涉及滑落装置,尤其涉及房屋逃生用滑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随处可见。高层建筑突发意外危险时如何快速逃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若高层建筑突然失火,电梯不能用、楼梯阻塞等情况时,飞不上去也跳不下来,这样突发性灾害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也有很多人因无法逃生而遇难,原因大多并不是被火烧死,是被高温与被火灾污染的恶劣环境所迫死亡,在救生人员到达前窒息或跳楼死亡。大多数人的生命是被烟气夺走的因此用于高层建筑失火等事故时的逃生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通过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上的受力绳,可自行控制下降速度,可同时实现多人同时逃生。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相配合,形成闭合装置;其中,封装装置,包括上壳体、上摩擦片和锁扣;上摩擦片有两片,呈弧形,两片上摩擦片配合形成半圆;每片上摩擦片上固定有上弹簧一端,上弹簧另一端焊接在上壳体;上弹簧内穿过螺母,螺母一端固定在上壳体;上壳体的下方开有第一凹槽;上壳体的两侧固定有锁扣;其中,主体装置,包括下壳体、齿轮装置、下摩擦片、锁环、羊角卡针和杠杆装置;下壳体上固定有梯形凸轨,与上壳体的第一凹槽相配合;下壳体的两侧固定有手柄,手柄为中空,手柄上滑动固定着锁环,锁环呈倒置的U形,与封装装置的锁扣相配合;下壳体内固定有承重轴承,承重轴承上固定齿轮装置;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方形的框架;羊角卡针开有通孔,框架穿过通孔,与羊角卡针活动连接;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呈圆柱形;下壳体的侧面固定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齿轮装置,包括卡槽齿轮、制动齿轮和中心轴;卡槽齿轮和制动齿轮通过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轴承上;卡槽齿轮一侧安装有制动齿轮,另一侧安装圆盘,圆盘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凸柱;杠杆装置,包括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第一杠杆以第一凸块为支点,安装在下壳体的底部,第一杠杆一端固定有第一受力绳,另一端位于羊角卡针的下方;第一杠杆下方还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一杠杆固定;第二杠杆,以第二凸块为支点,中间折线部分穿过滚珠轴承,滚珠轴承通过钢条焊接在第二凸块15的下方,第二杠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受力绳;下壳体侧面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受力绳从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凹槽上均匀分布有封盖。进一步的,上摩擦片,固定有三个上弹簧,其中两个上弹簧与上壳体的侧面相固定,一个上弹簧与上壳体的顶部固定。进一步的,第一凹槽呈梯形。进一步的,锁扣呈L形,固定在上壳体一侧,形成U形固定槽。进一步的,制动齿轮的直径大于卡槽齿轮的直径。进一步的,羊角卡针,有一尖角,卡住卡槽齿轮。进一步的,第二凸块位于齿轮装置的中轴线上;第三凸块,与位于圆盘上的最下方的凸柱,在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的,第二杠杆呈Z字型,右端连接第二受力绳,左端与圆盘上的凸柱配合。进一步的,卡槽齿轮为有向内的凹槽;制动齿轮为边缘有密集矩形锯齿。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逃生者将本技术安装在给定轨道上逃生时,将逃生绳索从上摩擦片和下摩擦片形成的圆孔中穿过,将下壳体上的梯形凸轨和上壳体上的第一凹槽相配合,同时将下壳体上的锁环和上壳体的锁扣配合,此时,上壳体和下壳体合体,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上摩擦片上的弹簧内的螺母,来调整本技术和逃生绳索的配合紧凑度。第二杠杆安装后,初始位置为杠杆一端静止于第三凸起上,第一杠杆安装好后与弹簧作用,一端为弹簧端的最高点。逃生者沿绳索下滑由于重力作用制动齿轮转动带动本技术在绳索上运动,当与前方逃生人员距离太小时,人为拉下第一杠杆上的第一受力绳,通过第一杠杆的作用,使羊角卡针被顶起与卡槽齿轮的卡槽咬合,卡槽齿轮停止转动,制动齿轮的边缘锯齿与封装装置中的上摩擦片联合作用迫使本技术停止在绳索上,保证与前方逃生人员安全距离,当距离合适时拉下第二受力绳,这时停止的制动齿轮由于第二杠杆与圆盘上圆柱凸柱作用从而迫使制动齿轮受力反向转动并与羊角卡针失去咬合,羊角卡针失去咬合之后受重力作用回到第一杠杆的初始位置,逃生人员在逃生时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自行控制与前方逃生人员的间距,从而达到多人同时逃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封装装置的剖面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齿轮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主体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主体装置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锁扣和锁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锁扣和锁环配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杠杆和滚珠轴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羊角卡针和方形框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齿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卡槽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制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12,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包括主体装置B和封装装置A;主体装置B和封装装置A相配合,形成闭合装置;封装装置A,包括上壳体2、上摩擦片1和锁扣3;上摩擦片1有两片,呈弧形,两片上摩擦片配合形成半圆;每片上摩擦片上固定有三个上弹簧4,上弹簧4的每一端与上摩擦片1固定,上弹簧4的另一端焊接在上壳体2的一侧和顶部;上弹簧4内穿过螺母41,螺母一端固定在上壳体2上;螺母均自由可转动用于调节上摩擦片1与绳索接触面积和松紧程度(由于制动的效果与摩擦力大小有关根据摩擦力公式f=μN摩擦片内部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同时适当拧紧螺母增大正压力从而保证制动效果达到最佳);上壳体2的下方开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呈梯形;上壳体的两侧固定有锁扣3,锁扣呈L形,固定在上壳体2一侧,形成U形固定槽。主体装置B,包括下壳体6、齿轮装置7、下摩擦片8、锁环9、羊角卡针10和杠杆装置;下壳体6上固定有梯形凸轨61,与上壳体2的第一凹槽5相配合;梯形凸轨61边缘和呈梯形的第一凹槽5边缘均为光滑曲面,同时凸轨、凹槽本身也采用光滑材料,使其不影响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安装时更加快捷易操作。下壳体6的两侧固定有手柄11,手柄为中空,手柄11上滑动固定着锁环9,锁环呈倒置的U形,与封装装置A的锁扣3相配合,即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闭合;通过锁扣和锁环的配合及第一凹槽和梯形凸轨的配合,将整个装置闭合,使用时不会主体装置B和封装装置A不会分离;下壳体6内固定有承重轴承12,承重轴承12上固定齿轮装置7;下壳体6的底部固定有方形的框架13;羊角卡针10开有通孔101,框架13穿过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所述的主体装置和所述的封装装置相配合,形成闭合装置;/n其中,所述的封装装置,包括上壳体、上摩擦片和锁扣;上摩擦片有两片,呈弧形,两片上摩擦片配合形成半圆;每片上摩擦片上固定有上弹簧一端,上弹簧另一端焊接在上壳体;所述的上弹簧内穿过螺母,螺母一端固定在上壳体;上壳体的下方开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固定有锁扣;/n其中,所述的主体装置,包括下壳体、齿轮装置、下摩擦片、锁环、羊角卡针和杠杆装置;所述的下壳体上固定有梯形凸轨,与上壳体的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的下壳体的两侧固定有手柄,手柄为中空,手柄上滑动固定着锁环,锁环呈倒置的U形,与所述的封装装置的锁扣相配合;所述的下壳体内固定有承重轴承,承重轴承上固定所述的齿轮装置;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方形的框架;所述的羊角卡针开有通孔,框架穿过通孔,与所述的羊角卡针活动连接;所述的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呈圆柱形;所述的下壳体的侧面固定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n所述的齿轮装置,包括卡槽齿轮、制动齿轮和中心轴;所述的卡槽齿轮和所述的制动齿轮通过所述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轴承上;所述的卡槽齿轮一侧安装有制动齿轮,另一侧安装圆盘,圆盘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凸柱;/n所述的杠杆装置,包括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的第一杠杆以所述的第一凸块为支点,安装在下壳体的底部,第一杠杆一端固定有第一受力绳,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羊角卡针的下方;第一杠杆下方还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一杠杆固定;所述的第二杠杆,以第二凸块为支点,中间折线部分穿过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焊接在第二凸块的下方;第二杠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受力绳;下壳体侧面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受力绳从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凹槽上均匀分布有封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速度的火灾逃生器滑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和封装装置;所述的主体装置和所述的封装装置相配合,形成闭合装置;
其中,所述的封装装置,包括上壳体、上摩擦片和锁扣;上摩擦片有两片,呈弧形,两片上摩擦片配合形成半圆;每片上摩擦片上固定有上弹簧一端,上弹簧另一端焊接在上壳体;所述的上弹簧内穿过螺母,螺母一端固定在上壳体;上壳体的下方开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固定有锁扣;
其中,所述的主体装置,包括下壳体、齿轮装置、下摩擦片、锁环、羊角卡针和杠杆装置;所述的下壳体上固定有梯形凸轨,与上壳体的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的下壳体的两侧固定有手柄,手柄为中空,手柄上滑动固定着锁环,锁环呈倒置的U形,与所述的封装装置的锁扣相配合;所述的下壳体内固定有承重轴承,承重轴承上固定所述的齿轮装置;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方形的框架;所述的羊角卡针开有通孔,框架穿过通孔,与所述的羊角卡针活动连接;所述的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呈圆柱形;所述的下壳体的侧面固定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
所述的齿轮装置,包括卡槽齿轮、制动齿轮和中心轴;所述的卡槽齿轮和所述的制动齿轮通过所述的中心轴,固定在承重轴承上;所述的卡槽齿轮一侧安装有制动齿轮,另一侧安装圆盘,圆盘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凸柱;
所述的杠杆装置,包括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所述的第一杠杆以所述的第一凸块为支点,安装在下壳体的底部,第一杠杆一端固定有第一受力绳,另一端位于所述的羊角卡针的下方;第一杠杆下方还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一杠杆固定;所述的第二杠杆,以第二凸块为支点,中间折线部分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春旺张今朝徐祝青郑静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