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破泡装置及烹饪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138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2
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破泡装置及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和连接在支撑轴上的旋转扇叶,在旋转扇叶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设置有空缺部位,空缺部位能够让气泡穿过并刺破气泡。破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破泡腔、烹饪蒸汽的蒸汽导入通道和排气通道,蒸汽导入通道连通主破泡腔,用于向主破泡腔导入高温气泡流,排气通道连通主破泡腔,用于排出主破泡腔内的已经破泡的水汽,在主破泡腔内设置有旋转叶轮。烹饪设备包括有烹饪锅、能够封盖烹饪锅的锅盖和破泡装置,破泡装置设置在烹饪设备的锅盖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破泡装置及烹饪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所述旋转叶轮能够在旋转的过程中刺破气泡,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破泡装置及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在烹饪流质食物的过程中出现溢锅现象,在烹饪设备上往往都配置有破泡器。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0338513.7中公开的带旋转破泡件的蒸汽阀,阀座和阀盖,在所述阀座上开设有蒸汽进口,在所述阀盖和所述阀座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蒸汽进口连通的蒸汽腔,在所述蒸汽腔内可旋转地安装有第一旋转破泡件和第二旋转破泡件,所述第一旋转破泡件和第二旋转破泡件都是叶轮,所述第一旋转破泡件和第二旋转破泡件可在所述蒸汽进口喷出的蒸汽驱动下旋转破泡。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破泡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专利CN201710338513.7中公开的叶轮的外轮线比较圆润,往往是依靠相邻的叶轮或叶轮与破泡腔侧壁之间的挤压破泡。所以上述结构决定了此类叶轮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破泡效果。面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更新旋转扇叶的破泡结构,优化所述旋转扇叶的破泡效果,提出一种新式的旋转叶轮、应用所述旋转叶轮的破泡装置、烹饪设备。首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和连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旋转扇叶,在所述旋转扇叶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设置有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能够让气泡穿过并刺破气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所述旋转扇叶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设置有空缺部位,如此所述旋转叶轮不仅可以利用所述旋转扇叶挤压破泡,还可以利用所述空缺部位在所述旋转叶轮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形成角部,气泡经过所述空缺部位时会被所述角部刺破,所述旋转叶轮具有双重破泡效果,大大提高了破泡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旋转扇叶呈平板状从而具有窄侧辐面和宽侧辐面,所述宽侧辐面沿轴向和径向直线延伸。其中,所述旋转扇叶上的点绕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轴线旋转时形成以所述旋转轴线为圆心的参考圆,所述径向是所述参考圆的半径延伸方向,所述轴向是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下文采用相同的含义。所述宽侧辐面的面积大于窄侧辐面的面积,并且所述宽侧辐面大致是平行于或穿过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轴,又或者可以是与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轴之间形成有锐角。这样,在利用气流驱动所述旋转叶轮旋转的应用环境中,通过所述宽侧辐面可以增大所述旋转扇叶的有效迎风面积,有利于提高气流的流动动能与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动能之间的转换率,提高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速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宽侧辐面所在的扇叶壁体上设置有过渡通孔。这样利用所述过渡通孔进行破泡,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叶轮的破泡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连接轴段,所述连接轴段用于传递旋转动能,从横截面看,所述连接轴段具有非圆形的截面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旋转扇叶的径向外端呈斜坡状。这样利用所述径向外端进行破泡,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叶轮的破泡效率。其次,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破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破泡腔、烹饪蒸汽的蒸汽导入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蒸汽导入通道连通所述主破泡腔,用于向所述主破泡腔导入高温气泡流,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主破泡腔,用于排出所述主破泡腔内的已经破泡的水汽,在所述主破泡腔内设置有所述的旋转叶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沿径向方向看,所述蒸汽导入通道与所述主破泡腔之间设置的下部贯接入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旋转扇叶在轴向上所界定的投影范围内,从而让进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的高温气泡流能够正对着所述旋转扇叶的宽侧辐面喷射而出进而推动所述旋转扇叶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高温气泡流的流动动能与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动能之间的转换率,提高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速度。其中,所述下部贯接入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旋转扇叶在轴向上所界定的投影范围内,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下部贯接入口有可能是整体或者仅仅是部分位于所述旋转扇叶在轴向上所界定的投影范围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蒸汽导入通道呈正切或斜切方向布置从而让进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的高温气泡流形成旋转流从而限定所述旋转叶轮的旋转方向。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所述蒸汽导入通道内流动的高温气泡流在所述蒸汽导入通道的导向作用下也是沿正切或斜切方向流动,从而使其进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后基本上都能够沿同一方向旋转,减少乱流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所述高温气泡流的流动动能与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动能之间的转换率,提高所述旋转扇叶的旋转速度。其中,所述蒸汽导入通道呈正切或斜切方向布置,所述正切方向是与所述参考圆的半径垂直的方向,而所述斜切方向是与所述参考圆的半径不垂直并存在夹角的方向,所述夹角可以为100°、160°等但不为18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冷空气导入通道,所述冷空气导入通道连通所述主破泡腔,用于为所述烹饪设备之外部空间的冷空气导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提供导入通道,在所述主破泡腔内还设置有吸风扇叶,所述吸风扇叶用于当其旋转时能够将冷空气从所述冷空气导入通道吸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并送入到所述吸风扇叶的下方空间;所述旋转扇叶位于所述吸风扇叶的下方,所述旋转扇叶与所述吸风扇叶同轴设置并驱动所述吸风扇叶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蒸汽导入通道用于向所述主破泡腔导入高温气泡流,而所述冷空气导入通道用于向所述主破泡腔导入所述烹饪设备之外部空间的冷空气,高温气泡流与冷空气在所述主破泡腔内相遇、混合,冷空气冷却高温气泡流使高温气泡流中的水蒸气快速液化而实现破泡,所述破泡装置采用的是冷却式的破泡方案,并不需要破泡结构与所述高温气泡流的直接接触,在冷空气的冷却范围内可实现破泡,与现有的叶轮挤压式破泡器和气流吹压式破泡器相比,更容易实现范围更广、效率更高的破泡。而且,进入到所述主破泡腔内的高温气泡流被冷却空气冷却液化为米汤,不仅减少了水汽的排出,还减少所述烹饪设备中的米汤外溢,提升所述破泡装置的防溢性能。另外,所述旋转扇叶不仅可以用于破泡,还可以用于驱动所述吸风扇叶旋转,一物二用,有利于简化所述破泡装置的结构。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有烹饪锅、能够封盖所述烹饪锅的锅盖和所述破泡装置,所述破泡装置设置在所述烹饪设备的锅盖上。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破泡装置及烹饪设备中。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破泡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破泡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破泡装置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破泡底座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所述破泡底座200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烹饪设备用的旋转叶轮4、破泡装置100及烹饪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破泡装置100采用如下的破泡结构,包括主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和连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旋转扇叶,在所述旋转扇叶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设置有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能够让气泡穿过并刺破气泡。/n

【技术特征摘要】
1.破泡装置用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和连接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旋转扇叶,在所述旋转扇叶的上沿或/和下沿部位设置有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能够让气泡穿过并刺破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扇叶呈平板状从而具有窄侧辐面和宽侧辐面,所述宽侧辐面沿轴向和径向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侧辐面所在的扇叶壁体上设置有过渡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连接轴段,所述连接轴段用于传递旋转动能,从横截面看,所述连接轴段具有非圆形的截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扇叶的径向外端呈斜坡状。


6.破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破泡腔、烹饪蒸汽的蒸汽导入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蒸汽导入通道连通所述主破泡腔,用于向所述主破泡腔导入高温气泡流,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主破泡腔,用于排出所述主破泡腔内的已经破泡的水汽,在所述主破泡腔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叶轮。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斌王少华肖正辉何渝胜
申请(专利权)人: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