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湿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129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湿鞋垫,属于鞋垫技术领域,包括鞋垫主体、密封边,所述鞋垫主体包括上表层、导湿连接层、吸湿底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凸起与第二导湿部相连接,从而汗水通过凸起流向第二导湿部,而第一导湿部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的组织密度,使得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之间形成导向导湿,从而汗水从第二导湿部流向第一导湿部,当鞋垫主体受到挤压时,凸起只会挤压第二导湿部,避免第一导湿部受到挤压,起到防止第一导湿部挤压汗水回流问题,提高鞋垫主体的干爽性,再通过吸湿底层吸收第一导湿部上的汗水,使得汗水在鞋垫主体带的底部,避免汗水与脚底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湿鞋垫
本技术公开一种导湿鞋垫,属于鞋垫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垫这种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鞋垫由于功能单一越来越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求。例如由于大部分的封闭鞋子如皮鞋、运动鞋,往往都是较为紧密地包裹着足部,难免会使足部的空气不容易流通,由于鞋内部的气体不能及时排除使鞋内潮湿,造成汗水在鞋垫上堆积,当人们对鞋垫施加压力时,鞋垫上的汗水会溢出,重新与脚底相接触,而汗水滋生出细菌使足部生足癣、皮肤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导湿鞋垫。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导湿鞋垫,包括鞋垫主体、密封边,所述鞋垫主体包括上表层、导湿连接层、吸湿底层,所述上表层靠近导湿连接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凸起两两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导湿连接层包括第一导湿部、第二导湿部,所述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导湿部与凸起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湿部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的组织密度,所述吸湿底层与导湿连接层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空腔增强鞋垫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垫主体的透气性加快汗水的挥发,同时通过空腔储存空气,能为鞋垫主体带来轻质弹性和良好透湿性,提高鞋垫主体的使用舒适度,并且凸起与第二导湿部相连接,从而汗水通过凸起流向第二导湿部,而第一导湿部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的组织密度,使得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之间形成导向导湿,从而汗水从第二导湿部流向第一导湿部,当鞋垫主体受到挤压时,凸起只会挤压第二导湿部,避免第一导湿部受到挤压,起到防止第一导湿部挤压汗水回流问题,提高鞋垫主体的干爽性,再通过吸湿底层吸收第一导湿部上的汗水,使得汗水在鞋垫主体带的底部,避免汗水与脚底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上表层通过耐磨抗菌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磨抗菌纱包括耐磨包覆纱、抗菌芯纱,所述耐磨包覆纱螺旋缠绕在抗菌芯纱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磨包覆纱、抗菌芯纱之间的连接方式,增强耐磨抗菌纱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提高上表层的牢固性。优选的,所述耐磨包覆纱包括耐磨弹性纱,所述耐磨弹性纱设置有两根,所述耐磨弹性纱螺旋缠绕形成耐磨包覆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磨弹性纱的连接方式,增强耐磨包覆纱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优选的,所述抗菌芯纱采用甲壳素纤维制成,所述耐磨弹性纱采用聚酰胺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赋予抗菌芯纱杀菌抗菌性,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恢复能力,赋予耐磨弹性纱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恢复能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均采用导湿纱编织而成,所述导湿纱采用中空纱线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空纱线包含大量静止空气,能为导湿纱带来轻质弹性和良好透湿性,从而保证第一导湿部和第二导湿部的导湿效果。优选的,所述导湿纱内部设置有抗菌微胶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赋予导湿纱良好的杀菌效果。优选的,所述导湿纱采用聚酯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赋予导湿纱良好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优选的,所述吸湿底层采用吸湿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湿线包括吸湿纱,两根所述吸湿纱螺旋缠绕形成吸湿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湿纱之间的连接方式,增强吸湿线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优选的,所述吸湿纱采用亚麻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麻纤维具有具有吸湿性好、强度高和抗菌的功能,赋予吸湿纱吸湿性好、强度高和抗菌的功能。优选的,所述上表层上设置有透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气孔增强上表层的透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空腔增强鞋垫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垫主体的透气性加快汗水的挥发,同时通过空腔储存空气,能为鞋垫主体带来轻质弹性和良好透湿性,提高鞋垫主体的使用舒适度,并且凸起与第二导湿部相连接,从而汗水通过凸起流向第二导湿部,而第一导湿部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的组织密度,使得第一导湿部与第二导湿部之间形成导向导湿,从而汗水从第二导湿部流向第一导湿部,当鞋垫主体受到挤压时,凸起只会挤压第二导湿部,避免第一导湿部受到挤压,起到防止第一导湿部挤压汗水回流问题,提高鞋垫主体的干爽性,再通过吸湿底层吸收第一导湿部上的汗水,使得汗水在鞋垫主体带的底部,避免汗水与脚底相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导湿鞋垫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鞋垫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鞋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鞋垫主体的内部结构;图3为本技术耐磨抗菌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耐磨抗菌纱的内部结构;图4为本技术导湿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导湿纱的内部结构;图5为本技术吸湿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吸湿纱的连接方式。附图标记:1、鞋垫主体;2、密封边;3、上表层;4、空腔;5、透气孔;6、凸起;7、导湿连接层;8、第一导湿部;9、第二导湿部;10、吸湿底层;11、抗菌芯纱;12、耐磨弹性纱;13、导湿纱;14、抗菌微胶囊;15、吸湿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一种导湿鞋垫,包括鞋垫主体1、密封边2,鞋垫主体1包括上表层3、导湿连接层7、吸湿底层10,上表层3通过耐磨抗菌纱编织而成,耐磨抗菌纱包括耐磨包覆纱、抗菌芯纱11,耐磨包覆纱螺旋缠绕在抗菌芯纱11的外侧,利用耐磨包覆纱、抗菌芯纱11之间的连接方式,增强耐磨抗菌纱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提高上表层3的牢固性,减小人们行走时,对上表层3的磨损情况,提高鞋垫主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耐磨包覆纱包括耐磨弹性纱12,耐磨弹性纱12设置有两根,耐磨弹性纱12螺旋缠绕形成耐磨包覆纱,利用耐磨弹性纱12的连接方式,增强耐磨包覆纱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进而进一步增强上表层3的牢固性,并且耐磨弹性纱12采用聚酰胺纤维制成,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恢复能力,赋予耐磨弹性纱12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恢复能力,利用优异的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湿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垫主体(1)、密封边(2),所述鞋垫主体(1)包括上表层(3)、导湿连接层(7)、吸湿底层(10),所述上表层(3)靠近导湿连接层(7)的一侧设置有凸起(6),所述凸起(6)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凸起(6)两两之间设置有空腔(4),所述导湿连接层(7)包括第一导湿部(8)、第二导湿部(9),所述第一导湿部(8)与第二导湿部(9)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湿部(8)与第二导湿部(9)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导湿部(9)与凸起(6)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湿部(8)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9)的组织密度,所述吸湿底层(10)与导湿连接层(7)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湿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垫主体(1)、密封边(2),所述鞋垫主体(1)包括上表层(3)、导湿连接层(7)、吸湿底层(10),所述上表层(3)靠近导湿连接层(7)的一侧设置有凸起(6),所述凸起(6)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凸起(6)两两之间设置有空腔(4),所述导湿连接层(7)包括第一导湿部(8)、第二导湿部(9),所述第一导湿部(8)与第二导湿部(9)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导湿部(8)与第二导湿部(9)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导湿部(9)与凸起(6)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湿部(8)的组织密度大于第二导湿部(9)的组织密度,所述吸湿底层(10)与导湿连接层(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湿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3)通过耐磨抗菌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磨抗菌纱包括耐磨包覆纱、抗菌芯纱(11),所述耐磨包覆纱螺旋缠绕在抗菌芯纱(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湿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包覆纱包括耐磨弹性纱(12),所述耐磨弹性纱(12)设置有两根,所述耐磨弹性纱(12)螺旋缠绕形成耐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鸿江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鸿权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