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配电柜,包括电箱本体、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除尘散热组件和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所述电箱本体呈一面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开口处铰接设有安全门,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和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分别设于电箱本体内的上下端上,所述除尘散热组件设于电箱本体的侧端;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脚踏板、连接传动件、传动杆、偏心转盘、静电发射棒和静电吸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通过与电箱本体内的热气做换热处理降低电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在对流以及静电吸附的作用下排出、吸附粉尘,便于使用的电气配电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配电柜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电气配电柜。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装置,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箱在各个行业中广泛使用。配电箱中一般都需要保持干燥,以避免过高的湿度使其中的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但现在的配电箱中普遍缺少除湿功能,使配电箱中的设备容易老化和出现故障;并且现有的配电箱中还往往容易积聚大量粉尘,不仅使配电箱的美观性和使用性降低,更重要的是会导致配电箱中的设备使用效果变差,且容易损坏;另外,过多的粉尘还会降低配电箱的散热性能,加之现有的配电箱普遍存在散热差的缺陷,使配电箱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还容易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与电箱本体内的热气做换热处理降低电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在对流以及静电吸附的作用下排出、吸附粉尘,便于使用的电气配电柜。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电气配电柜,包括电箱本体、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除尘散热组件和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所述电箱本体呈一面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开口处铰接设有安全门,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和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分别设于电箱本体内的上下端上,所述除尘散热组件设于电箱本体的侧端;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脚踏板、连接传动件、传动杆、偏心转盘、静电发射棒和静电吸附件,所述电箱本体一侧壁上设有滑动通孔一,所述脚踏板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一设于电箱本体内,所述连接传动件设于脚踏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设于电箱本体的相对两壁上,所述第二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可旋转套接于第一支撑轴外部,所述偏心转盘可偏心旋转套设于第二支撑轴的外部,所述传动杆铰接设于连接传动件和偏心转盘一侧端之间,所述静电吸附件贯穿电箱本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侧壁上还设有滑动通孔二,所述静电发射棒呈Z字形设置,所述静电发射棒一端连接设于偏心转盘上且另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二设于静电吸附件的上方;所述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包括固定支撑箱、水冷器、水箱、换热板、换热管和水泵,所述固定支撑箱设于电箱本体的底部,所述换热板设于固定支撑箱的底部,所述水箱、水冷器和水泵设于换热板上,所述水泵一端设于水箱内且另一端设于水冷器内,所述换热板一端与水冷器连通且另一端与水箱连通,所述换热管设于电箱本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水冷器相连通;所述除尘散热组件包括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所述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可旋转对称设于电箱本体相对两侧上。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吸附件和静电发射棒与电箱本体的连接处均设有绝缘固定件。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上设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电箱本体底部设有安装板。进一步地,所述电箱本体后侧壁上设有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电箱本体外部设有水冷按钮、除尘按钮和静电发生按钮,所述水冷按钮与水冷器、换热板和水泵连接,所述除尘按钮与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连接,所述静电发生按钮与静电发射棒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上设有单向透气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与电箱本体的侧壁连接处设有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可插拔设于固定连接件靠近安全门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电气配电柜,通过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对电箱本体进行降温作用,通过水泵、水冷器、换热板以及换热管对电箱本体内的热气做换热处理,从而给电箱本体内部进行降温冷却处理,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工作产生对流作用,使得电箱本体内部的灰尘等杂物排到外部,而在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的作用下,静电发射棒与静电吸附件接触,使得静电吸附件带静电,对电箱本体内的粉尘、灰尘进行静电吸附,静电吸附可以捕捉到直径为0.01μm的颗粒物,减少对电器元件工作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气配电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气配电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气配电柜的固定支撑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中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会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1、电箱本体,2、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3、除尘散热组件,4、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5、安全门,6、第一支撑轴,7、第二支撑轴,8、脚踏板,9、连接传动件,10、传动杆,11、偏心转盘,12、静电发射棒,13、静电吸附件,14、滑动通孔一,15、滑动通孔二,16、固定支撑箱,17、水冷器,18、水箱,19、换热板,20、换热管,21、水泵,22、换气扇一,23、换气扇二,24、绝缘固定件,25、绝缘层,26、安装板,27、透气孔,28、水冷按钮,29、除尘按钮,30、静电发生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电气配电柜,包括电箱本体1、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2、除尘散热组件3和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4,所述电箱本体1呈一面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1开口处铰接设有安全门5,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4.和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2分别设于电箱本体1内的上下端上,所述除尘散热组件3设于电箱本体1的侧端;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轴6、第二支撑轴7、脚踏板8、连接传动件9、传动杆10、偏心转盘11、静电发射棒12和静电吸附件13,所述电箱本体1一侧壁上设有滑动通孔一14,所述脚踏板8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一14设于电箱本体1内,所述连接传动件9设于脚踏板8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轴6和第二支撑轴7均设于电箱本体1的相对两壁上,所述第二支撑轴7距离电箱本体1底壁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6距离电箱本体1底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8可旋转套接于第一支撑轴6外部,所述偏心转盘11可偏心旋转套设于第二支撑轴7的外部,所述传动杆10铰接设于连接传动件9和偏心转盘11一侧端之间,所述静电吸附件13贯穿电箱本体1设置,所述电箱本体1侧壁上还设有滑动通孔二15,所述静电发射棒12呈Z字形设置,所述所述静电发射棒12一端连接设于偏心转盘11上且另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二15设于静电吸附件13的上方;所述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2包括固定支撑箱16、水冷器17、水箱18、换热板19、换热管20和水泵21,所述固定支撑箱16设于电箱本体1的底部,所述换热板19设于固定支撑箱16的底部,所述水箱18、水冷器17和水泵21设于换热板19上,所述水泵21一端设于水箱18内且另一端设于水冷器17内,所述换热板19一端与水冷器17连通且另一端与水箱18连通,所述换热管20设于电箱本体1的内侧壁上且与水冷器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箱本体、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除尘散热组件和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所述电箱本体呈一面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开口处铰接设有安全门,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和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分别设于电箱本体内的上下端上,所述除尘散热组件设于电箱本体的侧端;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脚踏板、连接传动件、传动杆、偏心转盘、静电发射棒和静电吸附件,所述电箱本体一侧壁上设有滑动通孔一,所述脚踏板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一设于电箱本体内,所述连接传动件设于脚踏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设于电箱本体的相对两壁上,所述第二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可旋转套接于第一支撑轴外部,所述偏心转盘可偏心旋转套设于第二支撑轴的外部,所述传动杆铰接设于连接传动件和偏心转盘一侧端之间,所述静电吸附件贯穿电箱本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侧壁上还设有滑动通孔二,所述静电发射棒呈Z字形设置,所述静电发射棒一端连接设于偏心转盘上且另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二设于静电吸附件的上方;所述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包括固定支撑箱、水冷器、水箱、换热板、换热管和水泵,所述固定支撑箱设于电箱本体的底部,所述换热板设于固定支撑箱的底部,所述水箱、水冷器和水泵设于换热板上,所述水泵一端设于水箱内且另一端设于水冷器内,所述换热板一端与水冷器连通且另一端与水箱连通,所述换热管设于电箱本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水冷器相连通;所述除尘散热组件包括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所述换气扇一和换气扇二可旋转对称设于电箱本体相对两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箱本体、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除尘散热组件和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所述电箱本体呈一面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开口处铰接设有安全门,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和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分别设于电箱本体内的上下端上,所述除尘散热组件设于电箱本体的侧端;所述脚踩联动式微粒静电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脚踏板、连接传动件、传动杆、偏心转盘、静电发射棒和静电吸附件,所述电箱本体一侧壁上设有滑动通孔一,所述脚踏板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一设于电箱本体内,所述连接传动件设于脚踏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设于电箱本体的相对两壁上,所述第二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距离电箱本体底壁的长度,所述脚踏板可旋转套接于第一支撑轴外部,所述偏心转盘可偏心旋转套设于第二支撑轴的外部,所述传动杆铰接设于连接传动件和偏心转盘一侧端之间,所述静电吸附件贯穿电箱本体设置,所述电箱本体侧壁上还设有滑动通孔二,所述静电发射棒呈Z字形设置,所述静电发射棒一端连接设于偏心转盘上且另一端贯穿滑动通孔二设于静电吸附件的上方;所述循环水冷式降温组件包括固定支撑箱、水冷器、水箱、换热板、换热管和水泵,所述固定支撑箱设于电箱本体的底部,所述换热板设于固定支撑箱的底部,所述水箱、水冷器和水泵设于换热板上,所述水泵一端设于水箱内且另一端设于水冷器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湘杰钱娜龚事引范飞杨柳谭璐张中豪李杰李天豪李欣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