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用义足的足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6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一种竞技用义足的足底,该竞技用义足具有板簧状的足部,该足部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该足底安装于从所述足尖向所述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该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特征在于,该足底具有与所述着地区域的延伸形状匹配的形状的底面,该底面的、以穿过穿着有所述竞技用义足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该底面与路面接触的接触点且沿足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为分界的弯曲部侧区域具有比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高的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竞技用义足的足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竞技用义足的着地区域安装的足底,特别涉及一种抑制竞技中的义足滑动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竞技用的义足(以下,也称作竞技用义足或简称作义足),其具有经由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的板簧状的足部,着地区域从足尖向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在具有这样的板簧状的足部的竞技用义足的着地区域的底面,通常安装有与路面抵接的足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例示了安装于弯曲的板簧状的竞技用义足的下表面的与慢跑、赛跑等竞技项目对应的足底。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与路面接触的足底的下表面安装有钉的足底、设有多个外足底部的足底,该多个外足底部分别具有六边形的着地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01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足底中,丝毫没有考虑到抑制义足滑动、即防滑性。例如,在降雨时等进行竞技的情况下,要在湿润的路面上跑动。此时,当在路面上存在水膜时,水膜会介于足底的底面与路面之间,阻挡底面的着地,其结果,会产生滑移。特别是,在沥青路面、石板路面等摩擦系数μ较低的路面的情况下,义足的穿着者有时会犹豫要不要进一步加速。因此,为了义足的穿着者能充分地发挥出作为竞技者的跑步技能,谋求具有较高的防滑性能的足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防滑性能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专利技术人对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案进行了潜心研究。即,对竞技用义足的着地形态详细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如下新见解:竞技用义足呈现由其板簧状足部的形状引起的、特有的着地形态。并且,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使足底的底面与竞技用义足特有的着地形态对应,谋求足底的功能分离,能够实现较高的防滑性能,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竞技用义足的足底,该竞技用义足具有板簧状的足部,该足部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该足底安装于从所述足尖向所述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该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特征在于,该足底具有与所述着地区域的延伸形状匹配的形状的底面,该底面的、以穿过穿着有所述竞技用义足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该底面与路面接触的接触点且沿足部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为分界的弯曲部侧区域具有比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高的排水性能。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较高的防滑性能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通过将该足底安装于竞技用义足,能起到充分地发挥竞技者的技能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足底的竞技用义足的侧视图。图2A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着地形态的图。图2B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着地形态的图。图2C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着地形态的图。图2D是用于阶段性地说明穿着者穿着有竞技用义足并进行直道跑的情况下的、足部的动作和着地形态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底面的各区域的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底面的图案的图。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底面的图案的图。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底面的图案的图。图7是概略地示出构成凹凸图案的图案要素的图。图8是概略地示出构成凹凸图案的图案要素的图。图9A是表示足底的被赋予有凹凸图案的底面的图。图9B是表示足底的被赋予有凹凸图案的底面的图。图10A是足底的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图10B是足底的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图10C是足底的沿着足部的宽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图11A是表示着地部和足底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着地部和足底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安装于着地部之前的足底和贴附余量部的立体图。图12B是用于说明足尖侧贴附余量部与足底之间的分界和分界附近的厚度的图。图12C是用于说明弯曲部侧贴附余量部与足底之间的分界和分界附近的厚度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以下,也称作足底)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足底5的竞技用义足1的侧视图。竞技用义足1具有板簧状的足部2,在竞技用义足1的顶端侧的着地区域安装足底5。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足部2的基端部经由接合器连接于接受腔(日文:ソケット),通过将穿着者的足的残端容纳于接受腔,穿着者能够穿着义足。对于接合器和接受腔,能够使用大腿义足、小腿义足等情况下的与足的残端位置相对应的接合器和接受腔。图1示出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的足部2和足底5。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竞技用义足的高度方向上,将足部2与接合器连接的一侧称作连接侧,将足部2与路面S接触的一侧称作着地侧。另外,竞技用义足1的足尖T是指,足部2从连接侧延伸并终止的最前端的点。并且,将从足尖T起与路面S平行地延伸的方向称作足部前后方向Y。而且,将足部2的宽度方向称作宽度方向W。在本实施方式中,竞技用义足1的足部2具有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图示例子中经由1个弯曲部3向足尖T侧呈板状延伸的形状。在图1中,足部2从连接侧向着地侧去依次包括直线部2a、向足尖T侧凸出的曲线部2b、向足部前后方向Y的后侧凸出的弯曲部3、相对于着地侧凹陷的曲线部2c和以向着地侧凸出的弧状向足尖T侧延伸的着地部4。此外,足部2的材质不受限定,但从强度和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等。着地部4在着地侧具有从足尖T向弯曲部3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4s,在该着地区域4s安装有足底5。着地区域4s指的是在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进行直道跑动作之际与路面S抵接的全部区域,在安装有足底5的状态下,着地区域4s隔着足底5与路面S抵接。足底5具有与着地区域4s的延伸形状匹配的形状。另外,足底5的着地侧是底面5s。如图1所示,底面5s具有弧X1和弧X2从足尖T侧向弯曲部3侧去相连而成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弧X1和弧X2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但也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另外,底面5s在以穿过点C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线为分界的一侧和另一侧具有不同的性能,该点C是穿着有竞技用义足1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该底面5s与路面S接触的接触点。点C是成为直立状态时最初与路面S接触的点。即,在仅一侧为义足的情况下,直立状态是指,穿着者在以未穿着义足的健康足来支承身体的状态下将竞技用义足1放到路面S上而最初与路面S相接触的状态,在两侧都为义足的情况下,直立状态是指,穿着者在以一侧的义足来支承身体的状态下将竞技用义足1放到路面S上而最初与路面S相接触的状态。此外,点C由义足的形状、安装形态等决定。即,专利技术人针对基于通过后述的实验得到的与着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竞技用义足的足底,该竞技用义足具有板簧状的足部,该足部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该足底安装于从所述足尖向所述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该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特征在于,/n该足底具有与所述着地区域的延伸形状匹配的形状的底面,该底面的、以穿过穿着有所述竞技用义足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该底面与路面接触的接触点且沿所述足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为分界的弯曲部侧区域具有比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高的排水性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7 JP 2018-079458;20180724 JP 2018-1388101.一种竞技用义足的足底,该竞技用义足具有板簧状的足部,该足部经由至少1个弯曲部向足尖侧延伸,该足底安装于从所述足尖向所述弯曲部侧呈弧状延伸的着地区域,该竞技用义足的足底的特征在于,
该足底具有与所述着地区域的延伸形状匹配的形状的底面,该底面的、以穿过穿着有所述竞技用义足的穿着者的直立状态下该底面与路面接触的接触点且沿所述足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为分界的弯曲部侧区域具有比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高的排水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其中,
所述底面的除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具有比所述弯曲部侧区域高的耐磨损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其中,
在所述底面的除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从所述足尖起以恒定的曲率半径连续的部分具有比余下的部分高的耐磨损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竞技用义足的足底,其中,
在所述底面的所述弯曲部侧区域中,比该区域在所述足部的前后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的中心靠足尖侧的部分具有比余下的部分高的排水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糸井大太佐桥耕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